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以狗枣猕猴桃试管苗的叶片为外植体,接种于含3%蔗糖和0.2%Gelrite的BW培养基上,外加2,4-D(0,0.1,1和10μmol/L)与玉米素(0,1和10μmol/L)的12种激素组合,置于25℃,光周期为16/8h,光照强度为4000lx的条件下培养。在含1或10μmol/L2,4-D与1或10μmol/L玉米素组合的BW培养基上,产生了体细胞胚,并分化出小植株。随着玉米素浓度的增加,每个外植体上的胚再生频率和体细胞胚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同时以叶片为外植体产生的狗枣猕猴桃试管苗的愈伤组织表层产生了不定芽,并抽长成枝。发枝率随着玉米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受高浓度的2,4-D所抑制。枝芽转接到含1μmol/LNAA的BW培养基上生根,长成小植株。  相似文献   
12.
余甘子下胚轴离体培养中的器官形成与植株再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涛  刘永立  姚小华 《果树学报》2006,23(4):623-626,F0003
以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诱导形成不定芽,探讨不同激素组合对下胚轴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以期建立有效的再生体系,为以后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附加0.1μmol/LNAA、5μmol/LBA和30g/L蔗糖MS培养基上培养,5周后不定芽再生频率达87.5%,平均每个外植体再生芽数为9.7个,为最佳组合。将分化的不定芽转移至含有10μmol/LIBA的MS培养基上,5周后生根,发育成健康的植株,生根率在29.2%。  相似文献   
13.
阔叶猕猴桃抗生素敏感性及遗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毕静华  高月  刘永立  叶庆富 《核农学报》2006,20(4):287-291,302
以阔叶猕猴桃(Actinidia latifolia)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各种抗生素对形态分化和器官形成的影响,并以叶盘为受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抗性愈伤组织和抗性芽,组织化学染色表明gus基因已在植物组织中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定芽分化来说,头孢霉素(Cef)效果明显好于羧苄青霉素(Carb)。Cef浓度为300mg.L-1时效果最好,再生频率达100%,平均再生芽数达最大为9.76个芽/外植体。生根过程中高浓度的Cef(≥200mg.L-1)明显抑制生根,而Carb对生根没有显著影响。在卡那霉素(Kan)和Carb组合处理中,Carb对生根没有显著影响,但Kan明显抑制生根。随着Kan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和平均根数迅速减少,当浓度升高到50mg.L-1时,生根完全被抑制。因此,农杆菌介导的阔叶猕猴桃遗传转化中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过程宜选用300mg.L-1Cef来抑制农杆菌生长,Kan筛选的临界浓度为20mg.L-1。在抗性芽生根过程中Kan浓度应该控制在50mg.L-1以内,并改用Carb作为杀菌剂,生根效果会更好。该研究确定了农杆菌介导的阔叶猕猴桃叶片遗传转化中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和用量,为通过基因工程对阔叶猕猴桃进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猕猴桃抗性砧木.[方法]通过接种病菌、抗病性筛选以及CAT、POT酶活性测定筛选抗病性植株.[结果]‘徐香’实生苗2号和‘布鲁诺’实生苗3号,可以作为猕猴桃抗性砧木使用.[结论]‘徐香’实生苗2号和‘布鲁诺’实生苗3号将作为猕猴桃砧木加以利用,为猕猴桃的抗病栽培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梨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部分果实性状QTL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八月红梨和砀山酥梨杂交得到的F1代实生苗为作图群体,应用Joinmap3.0作图软件,构建了一张包含61个苹果EST-SSR标记、68个苹果SSR标记、49个梨SSR标记、1个RAPD标记和3个质量性状标记,共182个标记并分属于19个连锁群的梨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982cM,标记间平均图距5.4cM。控制果皮红色的基因RFS位于LG3连锁群上,与最近的分子标记MES93-264p的遗传距离分别为9cM。控制果锈存在的基因FR、控制萼片脱落性状的基因AS分别位于LG16连锁群和LG12连锁群上。采用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质量、横径和纵径等性状连锁的QTL位点21个(LOD≥2.5),其中主效QTL位点6个(LOD≥3.5),与果实性状相关QTL位点多集中在LG7和LG11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一些侵染性病害的影响,浙江省主要梨产区早期落叶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砂梨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商业梨园主栽品种的田间调查发现,不同品种对病菌的抵抗能力不同。园黄为黑斑病的易感品种,但对炭疽病的的抗性较强;黄花和翠冠较抗黑斑病,但黄花炭疽病的发病率较高;三个品种的锈病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病菌侵染和落叶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病菌侵染后翠冠和园黄落叶较黄花早;受黑斑病菌侵染的叶片最易脱落,而梨炭疽病菌和梨锈病菌不易引起落叶,仅在后期形成穿孔。总体上园黄早期落叶现象最为严重。受梨黑斑病菌侵染后,叶片诱导POD活性的增加来抵御病原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17.
以玉树的茎、叶、根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附加0.1~10 μmol·L-1 NAA和10 μmol·L-1 BA的MS培养基上,不定芽形成率达到100%,每1个外植体再生芽数达到10个以上.将再生芽转接到含有1 μmol·L-1 NAA或者1 μmol·L-1 IBA的1/2MS培养基上,发育成健壮小植株.生根植株移栽到大田,生长良好,8个月后株高达27 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猕猴桃胚乳培养体系。[方法]将猕猴桃种子消毒后取胚乳作为外植体,接种于含有NAA和6-BA不同组合的1/2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调查不同NAA和6-BA组合对猕猴桃不同器官形成的影响。[结果]6-BA对不定芽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NAA 0.1μmol/L+6-BA 5μmol/L对不定芽的形成最有效,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NAA 0.5μmol/L+6-BA1μmol/L对不定根的形成最有效。[结论]该研究为猕猴桃的胚乳培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三叶青快繁技术.[方法]以药用植物三叶青组培苗的节部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叶青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在含有6-BA 0.5 mg/L+ NAA 0.1 mg/L的MS培养基中,三叶青增殖倍数最大;而三叶青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5 mg/L.生根的三叶青经过驯化后移栽到含有蛭石、草炭、珍珠岩(3:6:1)的混合基质中,一个月后成长为健康植株.[结论]该研究建立的三叶青高效快繁体系,为解决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所需种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丙酯草醚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高效除草剂。以草莓、葡萄、猕猴桃的试管苗为试材,探讨了丙酯草醚对草莓、葡萄和猕猴桃及其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为在果园中使用该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丙酯草醚对葡萄有明显的伤害作用,对草莓和猕猴桃影响不大;用丙酯草醚处理草莓、葡萄、猕猴桃的试管苗时,丙酯草醚对葡萄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对草莓和猕猴桃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较小。将高质量浓度的丙酯草醚直接加入到乙酰乳酸合成酶提取液中,丙酯草醚对3种果树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均有较高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