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1篇 |
14篇 | |
综合类 | 61篇 |
农作物 | 6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34篇 |
园艺 | 4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51.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诊断IBDV的免疫后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5个养鸡场的13份病死鸡腔上囊、腺胃标本进行了检测,诊断为免疫后感染传染性腔上囊病毒(IBDV),经检测这些病例多为超强毒株和变异株的感染。 相似文献
52.
频振式杀虫灯对信阳稻区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频振式杀虫灯对信阳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在信阳稻区对水稻害虫进行诱杀试验。结果表明,杀虫灯能够诱杀24种主要水稻害虫。其中,对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明显,分别为80.40%、79.30%、93.93%。灯控不施药区比非灯控施药区增产142.00 kg/hm2,并节约防治费用401.2元/hm2。频振式杀虫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且对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明显,可用于信阳稻区水稻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53.
54.
基于InVEST模型的门头沟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所导致的土壤侵蚀成为山区生态系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选择生态涵养与土壤侵蚀并存的北京市纯山区门头沟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2005—2013年门头沟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差异的基础上,采用了InVEST模型对区内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动态评估。研究表明:(1)2005—2013年,门头沟区耕地、林地和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园地、草地、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和园地变化显著,耕地主要转为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园地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化而来。(2)2005—2013年,门头沟区土壤保持能力和保持量均呈增加趋势,单位面积土壤保持能力由87.41 t/(hm2·a)增加到113.56 t/(hm2·a),土壤保持量增加了377.38万t,土壤侵蚀量减少了23.42万t;受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降雨侵蚀力以及植被覆盖度影响,西北、东北地区土壤保持功能增强,西南地区减弱,东部地区基本不变。(3)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排序为:林地 > 草地 > 未利用地 > 建设用地 > 耕地 > 园地 > 水域;2005—2013年,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单位面积土壤保持能力均呈增加趋势;除耕地外,其他地类的土壤保持总量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5.
甘薯"两段法"种苗繁育技术包括第一阶段育苗(冬季繁殖育苗)、第二阶段育苗(春季繁殖育苗)等内容。2013-2017年,通过大量试验示范证明甘薯标准苗产量第一阶段育苗为500万株/hm2,第二阶段育苗为150万株/hm2。育苗、扦插、上市时间较常规种植提早30 d以上,节省种薯2/3,种薯苗床育苗面积的扩繁比例达1 500倍以上;叶菜类型甘薯和鲜食类型甘薯生产应用该方法可以实现早育苗、早扦插、早上市销售;发展淀粉加工类型甘薯春季栽培,与夏、秋季栽培比较,单产增加15 t/hm2以上。示范区目前已累计推广应用8 200 hm2,示范区鲜薯平均增产24.65 t/hm2,农民增收1.23亿元。 相似文献
56.
57.
北京湾过渡带生态系统服务梯度效应分析及生态分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北京湾过渡带兼具山地-平原和乡村-城市的双重过渡性,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存在显著的梯度效应。该研究在对9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基础上,研究了北京湾过渡带生态系统服务随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开发程度变化的梯度效应,进而对研究区进行了生态分区并识别各分区主导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导致各生态系统服务的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除休闲游憩外,大多生态系统服务随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开发程度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效应。总体来说,食物供给和水质调节随植被覆盖度的提高而降低,随土地开发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则相反。各生态系统服务随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突变点的范围为0.45~0.56,随土地开发程度的突变点的范围为15%~31%。基于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开发程度的突变点将北京湾过渡带划为4个生态分区:自然或半自然区域、半自然区域、半人工-半自然区域和人工区域。自然区域以调节服务为主,人工区域以供给服务为主,半自然区域和半人工-半自然区域二者兼具,但各有侧重,且体现出一定过渡性。结合现有规划内容,提出不同生态分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优化管理策略,以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8.
基于决策树分类的橡胶林地遥感识别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中老缅交界地区是橡胶林地的主要种植区,利用遥感手段快速动态监测橡胶林地的时空变化,对于橡胶合理种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边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基于Landsat数据和MODIS-NDVI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的方法提取中老缅交界地区的橡胶林地。研究发现:1)1月上旬至3月下旬为提取橡胶林地的主要时间窗口;根据橡胶林不同树龄所表现的光谱差异,按照橡胶幼林(<10 a)和橡胶成林(≥10 a)提取橡胶林地;橡胶成林、高植被覆盖度的旱地、有林地容易发生误分,橡胶幼林、茶园、灌木林地和草地容易发生混淆。2)基于原始光谱特征、归一化指数、K-T变换指数以及纹理特征分别构建橡胶幼林和橡胶成林决策树分类模型;2010年橡胶成林分类总精度超过90%,橡胶幼林分类总精度超过75%;对同一地区1980、1990、2000年3个时相的决策树分类发现,橡胶幼林和橡胶成林决策树分类模型简单有效,结合晚期的橡胶成林来验证提取早期的橡胶幼林可以达到更高的分类精度。3)1980-2010年间,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林地由7.05万hm2增至60.14万hm2,橡胶林地扩张趋势显著;橡胶幼林扩张速度明显快于橡胶成林,特别是近10 a来;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在中老缅交界地区占主导地位,橡胶林地不断向老挝、缅甸边境地区扩张。 相似文献
59.
GN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甘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经人工改造的gna基因分别与Ubi、Rbcs启动子组合,构建抗虫植物表达载体pUNG和pRNG,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甘蔗愈伤组织,经PPT筛选和PCR检测,获得Ubi-gna转基因植株124株,Rbcs-gna转基因植株35株。对部分转基因植株进行RT-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并得到有效表达;对RT-PCR阳性植株进行GNA(植物外源凝集素)活性测验,结果表明,甘蔗叶片表达的凝集素可以使健康公鸡的红细胞凝集,初步证明表达的GNA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