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4篇 |
基础科学 | 13篇 |
4篇 | |
综合类 | 65篇 |
农作物 | 2篇 |
水产渔业 | 6篇 |
畜牧兽医 | 54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刘文涛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12):77-7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省餐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前的大量营销发展到现在的目标市场营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各企业不得不对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组织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使企业扬长避短逐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建筑工程市场的迅猛发展使众多建筑工程单位的发展面临着生存危机,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成为建筑工程单位必须重视的关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作为控制成本的有效方式,是提升建筑工程单位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但是目前建筑工程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基于此,文章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困境,进而提出解决途径,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94.
95.
96.
97.
98.
正近两年,养猪业的发展是一路高歌猛进:大企业纷纷圈地扩大规模,散养户补栏积极性也很高,一扫前几年的颓废态势。然而随着今年春节过后市场行情逐渐走向低迷,猪病也日益复杂难以控制,笔者听到了许多养猪户的抱怨和无奈。人、猪、基础设施是养猪业三要素,经过多年走访调查,笔者发现,许多养殖户输在了诸多细节问题上。只有高度关注养殖细节,才能实现精细化养猪。 相似文献
99.
有机培肥与轮耕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氮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明不同轮耕和有机培肥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氮及其酶活性的影响,对提升农田土壤肥力及促进玉米高产具有重要意义。设秸秆(P)与牛粪(F)两种有机培肥方式和小麦季旋耕-玉米季深松(RS)、小麦季深松-玉米季免耕(SN)、小麦季翻耕-玉米季免耕(CN) 3种轮耕方式,共6个处理,于2015—2016和2016—2017玉米收获期采样测定,研究了不同有机培肥和轮耕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其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耕方式、有机肥及其交互效应对土壤肥力有显著影响。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与轮耕方式CN相比, RS和SN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在轮耕方式RS中,与施用牛粪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10~20 cm、20~30 cm和3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0~2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在轮耕方式SN中,与秸秆还田相比,施用牛粪显著提高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增加了各土层脲酶活性。与秸秆还田+翻耕-免耕(PCN)相比,秸秆还田+旋耕-深松(PRS)和施用牛粪+深松-免耕(FSN)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各处理中以FSN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蔗糖酶、脲酶活性最为明显。轮耕方式、有机肥及其交互效应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轮耕方式RS和SN的产量较CN分别显著提高了1.89%~10.49%、5.44%~11.99%。在轮耕方式RS中,产量表现为秸秆还田较施用牛粪显著提高了2.91%~3.11%;而在轮耕方式SN中,则表现为秸秆还田较施用牛粪显著降低了5.02%~9.07%。两年玉米产量均表现为FSNPRSFRSPSNFCNPCN。综上所述,在6种处理中,处理FSN在提高土壤肥力和产量方面最为显著,可以作为试验及周边地区适宜的轮耕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0.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只有部分管理工作运用了互联网技术,怎样提高此技术的利用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工程管理中使用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意义,然后探究了此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最后提出合理化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