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81.
山西省曲沃县水利局副局长张海生介绍,曲沃县兴渔合作社实现了健康养殖。2010年7月,合作社罗非鱼生产基地通过了山西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今年3月被评为“山西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相似文献   
82.
为了给重庆秀山县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及异地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90年以来该地区水稻预测圃两种飞虱发生的历史资料,较系统地研究了两种飞虱在该地区的发生及迁出规律.结果表明,该地田间稻飞虱为害呈明显双峰型,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前后发生均重.在20世纪90年代,褐飞虱田间发生高峰期主要在8月上、中旬,近10年高峰期集中在8月下旬,白背飞虱在20世纪90年代田间发生高峰日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近10年高峰日集中在7月上旬;1990年-1999年,褐飞虱长翅型田间发生高峰期主要在8月中旬,近10年高峰期在8月下旬;1990年-1999年,白背飞虱长翅型田间发生高峰期主要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近10年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表明近20年,褐飞虱田间发生高峰期延迟,白背飞虱高峰期提前;褐飞虱迁出峰期延迟,白背飞虱迁出峰期提前.  相似文献   
83.
为进一步提高初生仔猪的成活率,切实解决规模化养殖条件下初生仔猪的寄养问题。本文就规模化养殖条件初生仔猪的寄养问题进行讨论,并针对不同寄养方式的操作方法、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初生仔猪寄养过程中的技术要点,为促进初生仔猪成活率的提高,增加生猪养殖经济效益提高有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4.
马尾松幼林小气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前言1959年夏,于南京紫金山(北纬32°05′东经118°52′)地区的马尾松幼林中选取晴天与昙天两种天气型,进行马尾松幼林小气候调查。以马尾松幼林作为基本点,坡向坡度地形条件相同的林中空地作为对照基本点。并对地形平缓的马尾松中龄林(坡度3—5°,坡向南偏西)阔叶老林(坡度1—3°,坡向南)进行参考性观测。马尾松幼林位于紫金山主峰东段中上部,坡向西南,坡度12—15°,海拔160米。该幼林系12年生,平均树高4米,平均胸径13厘米,每公顷株数1479株(原造林株行距2×2平方米、2×2.5平方米不等)。林冠郁闭度0.68。枝下高平均1.0—1.2米,未见结实,林木生长中等,树冠球形为多,轮枝平均长度1.5米,枝基径平均2.0—2.5厘米(指修  相似文献   
85.
烟粉虱MEAM 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MEAM 1隐种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入侵害虫,共生菌在其种群入侵和扩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明确其携带的初生共生菌(Candidatus Portiera aleyrodidarum)和次生共生菌(Candidatus Hamiltonella defensa和Rickettsia sp.)在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定位和分布。结果显示,烟粉虱MEAM 1隐种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均携带3种共生菌,Portiera和Hamiltonella菌集中分布于含菌细胞中,其中Hamiltonella呈环形包裹于含菌细胞周边;Rickettsia既在菌胞中呈“集中”分布,也“随机”分布于虫体其他部位或器官。上述结果明确了这3种共生菌在MEAM 1烟粉虱各个发育阶段的分布特征,同时证明3种共生菌均能通过烟粉虱雌虫垂直传播,为进一步揭示内共生菌在烟粉虱入侵过程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6.
竹裂爪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24℃、27℃、30℃、33℃五种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了竹裂爪螨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存活情况及成螨的生殖力,进而构建了竹裂爪螨在五种恒温条件下的实验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卵的孵化影响不大,孵化率在27℃最高,为98.7%。幼螨、若螨的存活率以27℃最高,高温不利于幼螨、若螨的存活,33℃下仅为55.72%发育为成螨。在试验温度范围内(21℃~33℃)世代存活率、雌成螨平均  相似文献   
87.
朱砂叶螨对3种杀螨剂的抗性选育及抗性治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杀虫剂轮用和混用是当前害虫抗药性治理中最常采用的 2种用药策略。笔者在实验室抗性选育的基础上 ,研究了朱砂叶螨对 3种新型杀螨剂的抗性发展趋势以及杀螨剂轮用、混用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的效果。分别用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对朱砂叶螨单一汰选 2 8、30和 31代后 ,朱砂叶螨对上述 3种杀螨剂的抗性分别达 6 5 .6、7.2和 1.2倍。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发展速率明显快于阿维菌素和哒螨灵 ;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 ,朱砂叶螨抗甲氰菊酯品系 (抗性指数为 6 5 .6 )对哒螨灵、阿维菌素的抗性分别为 1.1和 0 .7倍 ;抗阿维菌素品系(抗性指数为 7.2 )对哒螨灵、甲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 1.2和 1.2倍 ;抗哒螨灵品系 (抗性指数为 1.2 )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分别为 1.0和 1.2倍。表明朱砂叶螨对 3种杀螨剂无明显交互抗性。轮换用药、混和用药抗性品系培育及抗性现实遗传力分析的结果表明 ,甲氰菊酯与阿维菌素混用能有效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 ,两者轮用不能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 ,反而加速了对甲氰菊酯的抗性发展 ;哒螨灵与阿维菌素混用、轮用都能有效地延缓朱砂叶螨对二者的抗性进化。  相似文献   
88.
李一玉  刘召  刘怀 《植物保护》2014,40(3):209-212
采用叶片残毒法测定了6种田间常用杀螨剂对黄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 (Oudemans)]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毒力,并分析了这几种杀螨剂对这两种螨的选择毒力。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螨剂中甲氰菊酯与高效氟氯氰菊酯对黄瓜新小绥螨具有较强的毒力,对其成螨的LC50值分别为8.7和6.7 mg/L,且在对两种螨的毒力选择上表现为负向选择性,因此在释放黄瓜新小绥螨协同防治害螨时,需慎重选择使用。6种杀螨剂对两种螨的选择毒力大小依次为:哒螨灵>阿维菌素>炔螨特>毒死蜱>高效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且哒螨灵对黄瓜新小绥螨的毒力最低,对其成螨的LC50值达到了593.7 mg/L,而阿维菌素对黄瓜新小绥螨成螨的LC50值为90.2 mg/L,对朱砂叶螨成螨的LC50值为17.8 mg/L。哒螨灵和阿维菌素具有较高的正向选择性,表明这两种杀螨剂在利用黄瓜新小绥螨及化学药剂协同防治朱砂叶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为明确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在人工气候室(26±1)℃恒温条件下,以专用人工饲料饲喂甜菜夜蛾,研究了甜菜夜蛾成虫的羽化、交配及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甜菜夜蛾蛹的性比为11.0430,羽化之后的成虫性比为11.0154;甜菜夜蛾羽化集中在化蛹后4~8 d,且化蛹具有显著的昼夜分布特点.夜间羽化数占总数的80%左右,其中000~800之间羽化数达一半以上;成虫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40~100min的发生概率占70.44%,85%以上的交配集中发生在夜间200~700;成虫主要在夜间产卵,其中在000~500时辰占65%以上.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甜菜夜蛾羽化、交配和产卵具有明显的生物节律,均表现出夜间特点,尤其是交配、产卵以000~600活动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90.
针对重庆市政府对柑橘非疫区的宣传效果,了解西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学生对柑橘非疫区了解程度,为柑橘非疫区建设采取措施提供初步依据和建设性意见,并在调查的同时做进一步宣传。采用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得出在我校被调查的571名学生中,只有21.37%的人曾听说过柑橘非疫区,而听说过的人当中有55.83%的同学认为政府对柑橘非疫区的宣传力度不够,但大部分表示如果条件允许愿意加入柑橘非疫区的宣传中。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对柑橘非疫区了解甚少,政府需采取措施加大对大学生的宣传力度,促进重庆柑橘非疫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