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揭示高温逆境条件下柞蚕(Antheraea pernyi)血淋巴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40~46℃的高温冲击处理柞蚕幼虫,结果引起柞蚕血淋巴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处理温度范围内,处理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柞蚕血淋巴CAT活性上升幅度越大,其中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上升幅度存在差异:雄性柞蚕的血淋巴CAT上升幅度高于雌性柞蚕;3个供试品种相比,抗病2号的升降速度最快,上升幅度高于青6号,明显高于三里丝,表明柞蚕血淋巴CAT活性与柞蚕品种的抗逆能力存在密切关系。停止高温处理后,柞蚕血淋巴CAT活性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2.
利用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菌株对水稻恶苗病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得到一株抑菌效果良好的共生菌菌株NC34-1,抑菌圈平均半径为17.33mm,并对高毒力菌株的抗逆性(包括不同温度、紫外照射)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共生菌菌株Nc34.1在50℃高温下处理10min,其抑菌活性依旧很高;18W紫外线照射120min对共生菌NC34-1的抑菌活性的影响不明显.于LB培养基、160r/min、28℃培养40h时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3.
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菌作为重要的害虫天敌类群被广泛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为了筛选能安全用于蚕区大田农作物及桑树害虫防治的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菌,用对多种病虫害具有较强致病性的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SY5及其共生菌波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 poinarii)SY5的悬浮液给家蚕刚孵化的幼虫添食,观察其对家蚕是否具有毒杀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菌对家蚕幼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化蛹率和全茧量均无明显影响。进一步明确昆虫病原线虫S.glaseri SY5及其共生菌X.poinarii SY5对家蚕的安全性后,有望应用于蚕区农作物及桑树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24.
利用从国内采集土样中收集到的23个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和5个本室保存的线虫品系分离共生菌,通过对共生菌菌株发酵液和初提物抑菌活性的测定,得到1株对玉米弯孢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共生菌菌株SY5,抑菌圈平均直径分别为50.00mm和33.34mm,并对抑菌活性强的菌株发酵液的抗逆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共生菌菌株SY5在50℃下处理60 min和100℃高温下10 min,其抑菌活性依旧很高;18W紫外线照射120 min对共生菌SY5的抑菌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常温保存150d,抑菌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5.
危害柞蚕(Antheraea pernyi)、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等野蚕的寄生蝇种类较多,准确鉴定其种类是害虫防治的基础。对采集自不同年份(2007年和2016年)、不同地理区域(辽宁、吉林和河南)寄生柞蚕和栗蚕的50份寄生蝇蛹样品的DNA条形编码进行了研究。来自辽宁6个地区和吉林2个地区的38份柞蚕寄生蝇样品属于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它们的DNA条形编码序列的碱基一致性达100%,表明辽宁和吉林的柞蚕饰腹寄蝇均来源于一个扩散点,而且扩散历史极短。来自河南的柞蚕寄生蝇样品HN6的DNA条形编码序列与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的序列一致性达到96%,属于家蚕追寄蝇;而另外的5份样品HN1~5的序列一致性为100%,推测属于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来自辽宁的寄生栗蚕的6份寄生蝇样品DJY1~6的DNA条形编码序列完全一致,但其分类学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确认。有趣的是,来自河南同一个柞蚕茧内的寄生蝇样品HN3~5和HN6分属于2种寄生蝇。上述结果表明,利用DNA条形编码技术进行危害野蚕的寄生蝇种类鉴定和种群发生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动物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现行的动物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很多局限,有必要对动物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思考.主要提出了动物学在教学改革、学生学习反馈、竞赛驱动、多学科交叉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模式探索,旨在培养动物学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动物学学科是我国高等农...  相似文献   
27.
中国柞蚕DNA多态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刘彦群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02,28(4):283-288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技术对 4个代表性的柞蚕品种河 41、四青、青黄 1号、杏黄和 3个家蚕品种大造、C10 8、75 32的 2 8个个体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柞蚕具有极为丰富的DNA多态性 ;不同品种的个体间 (种内 )的多态性为 80 7%,而同一品种个体间的多态性也达到 45 8%~ 49 4 %;同一品种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 0 133~ 0 2 38,远大于家蚕的 0 0 0 8~ 0 0 81;不同品种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 0 2 15~ 0 382 ,与家蚕相似。柞蚕的DNA多态性有 6 0 %来源于品种内的个体间 ,而来源于品种间的部分只占 40 %。UPGMA聚类时 ,柞蚕的各个体均能按品种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28.
分析了柞蚕 4 个亲本、8 个杂种 F1 代的五龄幼虫消化液蛋白酶活性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消化液蛋白酶活性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重的相关性差,与蛹期生命率、收蚁结茧率、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杂种 F1 代的消化液蛋白酶活性的杂种优势率与其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认为 F1 代消化液蛋白酶活性的提高,是其相关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一个原因.F1 代消化液蛋白酶活性强度,作为一个生化指标,可能用来预测 F1 代的相关性状的优劣.  相似文献   
29.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hcy NPV)是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pe NPV)的变种,不能感染柞蚕。通过病毒基因组GC含量、GC3s含量、有效密码子数、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密码子偏好参数的计算及ENc-plot分析、中性绘图分析、对应分析等,比较Phcy NPV和Anpe NPV的密码子使用模式。Phcy NPV、Anpe NPV分别只有1个和4个ORF的密码子偏好性较强。与Anpe NPV比较,Phcy NPV少数ORF的GC含量、GC3s含量、有效密码子数量和密码子偏好参数变化较大,但2种病毒ORF组间的GC含量、GC3s含量、有效密码子数和密码子偏好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135、P=0.189、P=0.192、P=0.200)。2种病毒ORF组间,由同义密码子编码的18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使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鉴定的17种偏好性密码子也均相同。GC碱基组成是影响2种病毒ORF组密码子使用模式的主要因素,而自然选择对GC碱基组成的影响大于突变压力,但2种病毒间自然选择的影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770)。Phcy NPV在适应新宿主蓖麻蚕的进化过程中密码子使用模式变化较小,尚不能通过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解释杆状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的交叉感染机制。  相似文献   
30.
利用10个品系的昆虫病原线虫对柞蚕蛹羽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0个品系的昆虫病原线虫中,6个品系线虫对柞蚕羽化无影响,4个品系线虫对柞蚕羽化有影响。进一步明确昆虫病原线虫对柞蚕的安全性后,有望应用于蚕区农作物及柞树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