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河南省农机化综合水平已达70%,对河南省粮食连年丰收、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业抗灾减灾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结构不平衡且作业质量较差等问题,一些影响农机化发展速度与质量协调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渐积累和凸显,其中农机农艺不融合是关键。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及作业质量,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为探明假臭草在气候变暖条件下的生存机理及入侵性,采用模拟增温法研究了白天增温(07:00—19:00,增温2℃),夜间增温(19:00至次日07:00,增温2℃)和全天增温(增温2℃)3种增温模式及与伴生植物山莴苣混种对假臭草的株高、根长、叶对数、叶面积、生物量分配和攻击力系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增温模式均能明显促进假臭草植株的生长,与对照(常温处理)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白天增温处理对假臭草生长和形态的影响最大,株高较对照增幅为29.81%;除全天增温处理假臭草的主根长变化不明显外,其他增温处理假臭草的主根长均有显著增加(P0.05),尤以白天增温的效果最明显;白天增温处理,假臭草的叶对数和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对照的1.32倍和1.25倍,而夜间增温、全天增温处理与对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种增温处理均能增加假臭草的总生物量,其中地上部分的增长幅度最为明显,白天、全天、夜间增温处理的地上部分增长幅度分别为36.57%、22.39%、13.81%;3种增温处理均降低了假臭草的根重比,其中以白天增温降幅最大,为20.35%,其次为全天增温,降幅为11.04%,夜间增温影响较小;白天增温与全天增温处理均增加了假臭草的茎重比,增幅分别为18.42%,6.15%,而夜间增温增幅较小;3种增温处理均使假臭草的叶重比及根冠比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均表现为白天增温模式下减少最明显,减幅分别为16.40%,31.10%;在常温条件下,与山莴苣混种的假臭草的株高、总生物量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单种的,且随着假臭草混种比例增加,假臭草的株高和总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增温处理条件下,假臭草的株高和总生物量随其混种比例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增温和对照条件下,假臭草的相对产量(RY)随其混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假臭草对山莴苣的攻击力系数(Aa)随其混种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在增温和常温下,低比例混种的假臭草对山莴苣的攻击力系数(Aa)均小于0,其竞争力小于山莴苣,增温处理的攻击力系数随混种比例增加而增加,表明假臭草的攻击力对混种比例有一定的依赖性。综合分析,假臭草对不同增温模式的适应能力不同,表现出极强的形态可塑性;在增温情况下,通过增加株高和总生物量,提高与其他植物的生存竞争力,从而影响其潜在入侵能力。  相似文献   
43.
云南主要茶区土壤重金属的监测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云南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测定云南主要茶区普洱、保山、西双版纳、大理等地茶园土壤重金属铅(Pb)、镉(Cd)和铜(Cu)的含量,并结合茶园土壤重金属评价标准和茶园土壤污染分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云南省主要茶区土壤中这3种重金属含量均较低,Pb和Cd平均含量都处在一级水平,Cu平均含量都处在二级水平,Pb和Cd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000,Cu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都在1.000~1.500之间。[结论]云南主要茶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符合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4.
为了加快水产产业化发展过程,依靠科技兴渔,转变水产业增长方式,提高水产业整体生产水平。最近,重庆市属的南川市采取六条措施加大水产发展科技含量。一、大力推广规范化稻鱼多元复合养殖模式,示范推广稻田混养名特优水产品模式。二、继续推广投草、施肥养鱼技术,大力推广配合饲料养鱼技术,增加特优品种混养比例。三、在中型水库推广网箱养鱼带动大库养鱼、化肥养鱼、投饵养鱼、轮捕轮放技术,全面推广银鱼等名特水产品增殖技术。四、研究推广江河沦湾、缓流区开展网箱养鱼和库湾养鱼技术,示范推广溪河拦坝精养、半精养技术和江河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