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6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索赤霉素(GA_3)对甘蔗实生苗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GA_3处理8个甘蔗实生苗组合,观察并测定处理后甘蔗丛有效茎数、株高、茎径、锤度等指标。[结果]对甘蔗实生苗叶片喷施不同浓度GA_3后,丛有效茎数、株高和茎径差异显著,锤度没有明显变化。GA_3处理能显著提高甘蔗实生苗产量,但对提高糖分无显著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甘蔗育种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
对云南蔗区10个主栽品种喷施不同浓度的莠灭净、二甲四氯和敌草隆3种蔗田常用除草剂,基于叶绿素SPAD值变化特征和叶片表型,探讨不同甘蔗品种对除草剂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云蔗05-51、柳城03-1137和粤糖93-159对莠灭净和敌草隆反应敏感,喷施前后叶绿素SPAD值差异极显著,但2种除草剂浓度对云蔗05-51叶绿素SPAD值影响不显著,而柳城03-1137和粤糖93-159叶绿素SPAD值则随着莠灭净喷施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云蔗05-51、柳城03-1137和粤糖93-159对二甲四氯反应不敏感。新台糖22号、桂糖29号、柳城05-136、德蔗09-78、云蔗01-1413、福农41号、粤糖60号叶绿素SPAD值在喷施3种除草剂前后差异均不显著,且不随除草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53.
分析了早熟高糖甘蔗品种对蔗糖产业发展的作用,从亲本评价、品种的引进和选育等方面总结了云南甘蔗选育早熟高糖品种取得的成就,讨论了云南开展选育早熟高糖品种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54.
2004年2月新植29个国外种质,连续3年的宿根观察,于2007年11月下旬、2008年1月下旬进行糖分化验,计算出平均糖分和蔗茎产量,根据检糖和产量结果从中评价出14个表现优异的甘蔗种质。其中,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种质2个,占总数的6.90%;宿根性强、高产种质6个,占总数20.69%;高糖种质6个,占总数的20.69%。可进一步提供生产和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55.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同时检测甘蔗叶片中敌草隆和莠灭净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2种除草剂在蔗叶中的残留量动态变化特征。蔗叶样品粉碎后,加入乙腈、氯化钠,离心、超声提取,经有机相滤膜过滤,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上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种除草剂的线性范围为20~400 ng·mL-1,平均回收率为87.6%~101.3%,相对标准偏差为2.8%~4.6%,定量限为0.003 mg·kg-1。甘蔗叶片的敌草隆和莠灭净在喷施60~90 d内基本降解,90 d后基本检测不到2种除草剂残留。  相似文献   
56.
甘蔗优良品系腋芽快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甘蔗腋芽培养,研究了4个甘蔗优良品系的腋芽培养特性.结果表明,第二芽、第三芽为甘蔗腋芽培养的较佳芽位;4个甘蔗优良品系在丛芽的诱导、增殖、生根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是2005年左右出现的一种用于开展连锁标记开发和基因挖掘等研究的有效方法,并在多种作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阐述了GWAS的原理、优点和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糖料作物等作物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作物GWAS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利用GWAS进行作物各种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D27基因是独脚金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中最上游的调控基因,且该基因调控SLs的合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本研究根据水稻、玉米、高粱、二穗短柄草4种禾本科作物的D27基因核苷酸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引物,以甘蔗品种ROC22的c DNA为模板,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甘蔗中克隆出D27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c D27,Gen Bank登录号为KP987221.1。该基因序列全长1379 bp,包含一个86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88个氨基酸残基。Sc D27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1.58 k D,理论等电点为5.04,是一种非分泌性蛋白,主要分布于叶绿体上,该蛋白的保守区可能具有2个锌指蛋白结构域(Zn F_TAZ和Zn F_A20),且不存在信号肽;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与高粱、谷子、大麦、短穗二柄草等禾本科植物的D2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70%以上;Sc D27基因在甘蔗各组织部位均有表达,其中茎尖和腋芽中表达量较高,叶、茎和根中的表达较低。此外,Sc D27基因在甘蔗茎尖中的表达受PEG、盐胁迫、磷缺乏和营养缺乏的诱导,推测Sc D27基因是甘蔗独脚金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中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59.
斑茅是重要糖料作物甘蔗的近缘属植物,是甘蔗抗逆、抗病育种的重要基因源。秋水仙素是目前多倍体育种中最常用及效果最好的化学诱变剂。为探寻秋水仙素对斑茅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以2n=60的斑茅‘云83-183’为材料,研究不同2,4-D浓度、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时间及培养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7%、固体培养7天,或秋水仙素浓度为0.05%、液体培养0.5天时,愈伤组织皆失去分化能力,说明液体培养时,秋水仙素不但对愈伤组织抑制作用比固体培养更大,而且所用的浓度更低、时间更短;当秋水仙素处理浓度皆为0.03%,固体培养7天或液体培养0.5天时,抗愈率、抗芽率达最大,虽然抗愈率差异不大,皆在88.00%左右,但液体培养的抗芽率仅为6.00%,比固体培养减少了16.22%,说明固体培养比液体培养效果好。斑茅‘云83-183’的最佳2,4-D浓度为2 mg/L,秋水仙素浓度为0.03%,固体培养7天时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分化效果最佳。该试验结果可为今后斑茅染色体加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选用10个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ROC6、ROC9、ROC10、ROC11、ROC22、ROC23、ROC24、ROC25、ROC26和ROC28作父、母本与不同类型的甘蔗亲本杂交,选配组合45个,采用家系评价法对甘蔗有性杂交后代在干旱条件下的宿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作父、母本,对后代宿根蔗的影响较新植蔗更为显著,且宿根蔗遗传力表现高于新植蔗,对强宿根后代的选育贡献大,其作父本使用的效果优于作母本;其中,ROC25分别作父、母本使用时,两个植期重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均较高,作父本或母本使用,选育出强宿根甘蔗品种的潜力均较大,是优良的甘蔗亲本。ROC11和ROC24作母本使用时优势明显,ROC23和ROC28作父本使用,选育出强宿根甘蔗品种的潜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