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3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四川盆地丘陵区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四川盆地丘陵区季节性干旱严重,为了阐明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土壤持水保水性能的影响和抗旱节水效果,采用压力膜法,测定了4年定位试验田的土壤水分及其能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少免耕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具有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θ=a S~b进行拟合;秸秆还田免耕增加了10~20 cm土层通气空隙的当量孔径,降低了无效空隙的当量孔径,改善了心土层土壤结构;秸秆还田提高稻田耕层土壤持水性能,增加土壤水分库容量;秸秆还田后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了土壤毛管空隙含量,提高土壤有效水含量;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耐旱性能和供水能力,不同耕作方式的耐旱性秸秆还田免耕优于秸秆还田间耕.  相似文献   
42.
油菜是中江县的主要油料作物,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中江县油菜生产现状,指出油菜生产中规模化水平差、种植效益低,区域抗灾能力弱、新技术应用面积小等问题,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拓展油菜多功能利用、增加农业附加值以及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扩大新技术应用范围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中江县油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3.
紫色土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在分析水稻、小麦、油菜秸秆的养分含量和化学组成的基础上,通过田间两年四作的定位试验,探讨了紫色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变化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含有丰富的养分,经腐解后给土壤提供了大量的碳、氮、磷、钾。在腐解过程中,还田后的前3个月分解快,后期分解缓慢;3种秸秆在田间的分解速率(K):麦秸〉稻草〉油菜秸,秸秆翻埋〉秸秆面施;养分释放速度钾〉磷〉氮。测定了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将实验结果拟合为经验关系式。秸秆覆盖还田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高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而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秸秆覆盖还田还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得到一定提高,从而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针对“5.12”地震灾区稻田干旱缺水问题,在大田条件下,设小麦/春玉米//甘薯、小麦/春玉米/大豆、小麦//绿肥-春玉米/大豆、小麦-夏玉米和冬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5个水改旱种植模式,研究水改旱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周年粮食产量、农产品服务价值与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与稻田传统水稻-小麦模式相比,地震灾后实施水改旱新模式周年原粮产量增加1.55%~24.20%;水改旱2年后10~ 20 cm土层容重增加7.69%~13.85%,且水改旱间套作种模式大于轮作模式;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1.48%~28.16%,有效磷含量提高181.72%~436.56%,速效钾含量提高42.47%~157.68%。种植模式和年际间农产品服务价值差异显著,其中,小麦-玉米模式增产潜力大、成本低、适宜规模化生产,可作为地震灾后稻田水改旱应急种植模式;但地震发生2年后,应全面恢复发展水稻-小麦水旱轮作。  相似文献   
45.
针对四川丘陵区气候资源与农业类型,选择合理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开展养分平衡管理,是实现四川丘陵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四川蓬溪县为例开展实证分析,为川东丘陵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依据大田作物和果园目标产量、目标施N量,测算有机肥(沼液)的施用量,项目区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沼液可全部在区域内就近循环利用,化肥N替代率达31%~62%。依据项目区作物和果树种植基地的粪污有机肥替代测算,项目区域尚有一定的畜禽承载潜力。该种养循环模式结合当地的主导优势产业,使种养废弃物就近科学合理利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最后就川东丘陵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经营机制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该模式为川东丘陵区开展循环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为研究对象,运用目标取向法对其可持续性进行系统评价。将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分为经济、生态、社会3个子系统,进而分为7个指标层和若干个变量层,经过3轮专家咨询,最后筛选确定18个指标(变量层)作为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集,建立可持续评价的指标体系。以Delphi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相关判断矩阵,分别计算各指标层和变量层的权重,最后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即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进行可持续性评价。作为一种尝试,本研究为优化选择当地最合理的保护性耕作发展模式,为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评价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7.
紫色丘陵区蓑草植物篱的减流减沙效应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土壤侵蚀速率高达每平方公里每年3200~7900t。该区域是四川省和重庆市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人口密集,高垦殖、高复种,高强度的土地利用不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制约了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用植物篱农作系统改善土壤抗侵蚀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是紫色丘陵高垦殖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蓑草根系发达,地上部生物量大,对土壤的覆盖保护好,且其生长盛期与降雨高峰同步,具有显著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在120 cm×90 cm土体内,蓑草根系总长98714.8 cm,相当于缠绕整个土体235圈,正是根系的这种缠绕固结作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抗侵蚀的能力。蓑草根系平均直径0.20~0.50 mm,95%的根系平均直径小于0.40 mm,根系总表面积10139.68 cm2,在土壤表层根系表面积高达土体表面积的2~3倍,根系表面对土壤颗粒的巨大吸附作用是蓑草显著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03~2004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在12度坡度情况下,坡改梯后净作蓑草(PECC)年径流量仅为49.90 m3/hm2,年土壤流失量为155.78 kg/hm2,而未坡改梯且农作(FNC)情况下,年径流量314.29 m3/hm2为前者的6.30倍,年土壤流失量3322.50 kg/hm2为前者的21.33倍;在24度坡度情况下,坡改梯后土埂及边坡种植蓑草、坡面农作(PERBC)年径流量248.04 m3/hm2,年土壤流失量612.00 kg/hm2,坡改梯后净作蓑草(PECC)径流量42.44 m3/hm2,土壤流失量153.75kg/hm2,而未坡改梯且农作(FNC)情况下年径流量高达785.73 m3/hm2,分别为处理1的3.17倍,处理2的18.52倍,年土壤流失量高达37503kg/hm2,分别为处理1的61.33倍,处理2的244.12倍。  相似文献   
48.
针对季节性干旱制约川中丘陵区春玉米生产的问题,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全膜覆盖、半膜覆盖和麦秸覆盖对春玉米产量、绿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以期为春玉米抗旱丰产栽培提供技术选择依据。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覆盖处理相比,全膜覆盖处理显著提高春玉米全生育时期的单株绿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总量提高了54.06%~95.05%,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提高了5.56%~11.02%,成熟期籽粒的干物质分配量提高了12.61%~16.28%。全膜覆盖通过协同提高春玉米干物质积累、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能力以及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而获得较高产量,且比对照增产15.02%~15.85%。  相似文献   
49.
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油菜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产中种植面积较大的12个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在稻田和旱地的生态适应性和产量,研究四川丘陵地区不同油菜品种的增产潜力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稻田生境下,绵油11、川油58的产量较高,分别为2696.25、2552.85 kg hm-2,比稻田油菜平均产量增产17.61%和11.36%。其中,绵油11的生育期238 d,抗倒伏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川油58的生育期233d,抗倒伏性强,抗菌核病能力最强,抗蚜虫能力较强。旱地生态环境下,绵油11、川油58的产量较高,分别为3091.75、3054.95 kghm-2,较旱地油菜平均产量增产14.94%和13.58%。其中,绵油11的生育期232 d,抗倒伏能力一般,抗菌核病能力较差,抗蚜虫能力较差。川油58的生育期230 d,抗倒伏能力强,抗菌核病能力最强,抗蚜虫能力一般。在四川盆地丘陵地区,稻田油菜品种可选择绵油11和川油58,旱地油菜品种可选择川油58。针对不同生态环境区选用适宜的油菜品种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促进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油菜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旱地“薯/玉/蔬/蔬”吨粮万元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旱地以往每年只种一季玉米或一季马铃薯,土地闲置严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四川马铃薯创新团队和该县农业相关部门通过深入调查,结合当地种植习惯,探索出"薯/玉/蔬/蔬"的吨粮万元种植新模式,实现了"1亩土地、1t产量、1万元收入"的"三个一"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