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园艺   7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中国李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更好地明晰不同来源中国李栽培品种的多样性、遗传结构差异以及与同域近缘种的关系,将有利于明确中国李驯化扩散历程以及近缘种在栽培驯化过程中的作用,促进中国李地方品种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利用均匀分布于基因组的22对SSR分子标记,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对48份种质进行基因分型,其中包括38份不同来源的中国李种质、10份变异类型或近缘种。通过GenAlEx 6.41软件评估22对SSR引物的多态性,对参试种质按不同来源分析遗传多样性;利用NTSYS-pc 2.1软件构建48份材料的树状聚类分析图;并根据贝叶斯模型的Structure 2.2软件分析不同居群间的遗传结构差异。结果 基于48份供试材料的数据,22对SSR引物等位变异范围为3—21个,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3.54个;总共检测到298个等位变异,其中有51.8%的等位变异属于稀有等位变异。在不同居群间进行比较,根据平均有效等位变异(Ne)、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I)、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可以看出,南方品种群的多样性最高,其次为东北品种群;而杏李的多样性最低,且明显低于华北品种群。通过分子方差分析,认为中国李的多样性有69%的遗传变异来源于居群内,仅有31%的遗传变异来源于居群间。基于遗传分化系数和Nei’s遗传距离的数据比较,认为不同居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同时不同地理来源种质间存在适当的基因交流。树状聚类分析暗示国外育成品种与我国南方品种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华北品种群与杏李关系密切;东北品种群与乌苏里李关系紧密。群体结构分析可以将栽培中国李种质资源划分为南方小果脆肉品种群、南方大果品种群(包括国外育成品种)、华北品种群和东北品种群。结论 我国南方地区中国李的多样性最为丰富,按东北品种群、国外品种群、华北品种群顺序依次降低。东北品种群为了提高适应性融入了乌苏里李基因;杏李是从华北品种群中高度驯化后的特化类型,且该类型通过无性繁殖保存了其高度杂合性状态。我国南方江浙地区的大果型种质对国外育成品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波兰的果树育种波兰位于波罗的海和喀尔巴阡山脉之间,北纬49°。地处温带,冬季较冷,据skierniewice的气象资料,平均每两年有一次冬季最低温度达到或低于-20℃,每10-15年发生一次冬季严寒的天气,温度可降至-30℃以下。在波兰栽培的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63.
为提高“国馨”李坐果率,扩大其栽培范围,实现丰产稳产,将目前在生产上栽植较多和花期相近的11个李品种与“国馨”李进行授粉试验及花粉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龙园蜜李”“国美”“矮甜”等宜作为优选授粉品种,“蜜橘”“长李15号”“国丽”和“大红袍”等为较适宜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64.
李营养累积、分布及叶片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鑫  张丽娟  刘威生  杨建民  马峙英 《土壤》2007,39(6):982-986
基于保障生态和果品安全以及合理实施果园养分管理的前提,对大石早生李树体各部位营养元素积累、分布以及各营养元素的周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营养元素在各个器官的相对含量,除K、Zn在果实中含量最高外,N、P、Ca、Mg均以叶片中含量为最高,以叶片做营养诊断是适宜的.②大石早生李树体营养元素N、P、K、Ca、Mg、Fe、Zn的元素比值为10.00:1.26:6.42:12.57:2.46:1.87:0.14.⑧100 kg鲜果的养分吸收量分别为:N 772.47g,P74.25 g,K 730.33g,Ca874.16 g,Mg 169.82 g,Fe 66.05 g,Zn 7.53 g,N:P:K的比例为1.00:0.10:0.95.④N、P、K、Ca、Mg、Fe、Zn、Mn、Cu的含量随物侯期呈规律性变化.生长季初期,N、P、K、Zn、Cu的含量迅速下降,Fe、Mn、Ca、Mg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中期这9种元素总体变化幅度较小;后期Fe,Cu.N、P、K的含量呈下降趋势,Mn、Zn、Ca,Mg依然上升.本结果既丰富了国内李营养理论,同时又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及建立绿色优质果品科技示范基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选择晴天,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每隔1h测定1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结果表明:9803杏Pn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2次高峰分别出现在10:00和15:00。Pn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变化规律相同,都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与CO2浓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9803杏的光补偿点为22.9μmol.m-2.s-1,饱和点为788μmol.m-2.s-1,CO2补偿点、饱和点分别为66.29μmol.m-2.s-1和1199μmol.m-2.s-1。  相似文献   
66.
理查得早生李,原名Richard Early,属于欧洲李。1985年沈阳农业大学傅望衡教授引自美国。现保存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该品种果实品质好,果个中大,耐贮运,丰产性和适应性强。1试栽结果从1989年开始在吉林、辽宁等地进行引种栽培,试栽结果表明,理查德早  相似文献   
67.
杏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刘威生,刘成先,王家民(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115214)杏果实色泽鲜艳、柔软多汁、芳香浓郁、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喜爱。杏具有很高的医疗与保健价值,其果实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17等,可延缓衰老、对癌症有一定疗效。杏成熟早...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究杏果核与种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特异种质,为仁用杏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5份杏种质资源为材料,连续2 a(年)调查了果核与种仁17个数量性状的变化。【结果】17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9.61%~36.88%,杏群体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果核破裂力的变异系数最大,核木质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出仁率性状与仁侧径、单仁质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核厚度、破裂力和硬度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划分为4个综合因子,两年的累计贡献率均达到81%以上,第1主成分包括果核或种仁的纵径、横径以及质量等性状,代表了核/仁大小性状;第2主成分代表了果核形状;第3和4主成分分别代表了果核硬度与木质素含量。基于树形聚类图,当遗传距离为15时,将本研究的杏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第Ⅰ和Ⅱ类群分别由绿萼山杏和露仁普通杏组成;大多数大扁杏种质聚类在Ⅲ类群;第Ⅳ类群由薄核且出仁率高的普通杏组成;当遗传距离为10时,第Ⅴ类群被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群,这些亚群中均由山杏种质和普通杏种质混合组成。【结论】杏果核与种仁的数量性状存在着丰富...  相似文献   
69.
国内外杏育种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杏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其果实营养丰富,是消费者喜爱的水果之一。杏树的抗旱性及其良好的产业化前景不仅使其成为我国"三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及农民增收的先锋树种之一[1],还使其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果树之一,生产规模日渐扩大。与此同时,该树种的新品种选育工作也逐渐成为国内外育种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70.
我们对332份李种质资源的白花坐果率和328份李种质资源的自然坐果率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提出了新的分级标准和参照品种,为我国李种质资源结实性状描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