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评价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安全性,指导其在甘蓝上规范使用,2014年在山东烟台、江苏南京、天津等地进行了苯氧威在甘蓝、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6~1.9d和1.9~2.3d;苯氧威有效成分剂量为90g·hm~(-2),分别分2次和3次喷施,最后一次施药后3、7、14、21d的甘蓝和土壤中均未检出苯氧威(0.02mg·kg~(-1)),因此建议苯氧威在甘蓝上施用的安全间隔期为3d。  相似文献   
12.
就苹果中残留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和危害性进行阐述,根据苹果质量安全现状,提出几项有针对性的综合调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建立了测定马铃薯植株和块茎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及在马铃薯块茎中的最终残留。样品前处理采用 QuEChERS 法,经乙腈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0.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戊唑醇在马铃薯植株和块茎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0%~99%、9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8%~5.3%、5.3%~9.2%;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植株和块茎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8%~104%、89%~9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0%~8.7%、3.0%~8.0%;样品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定量限(LOQ)均为0.005 mg/kg。监测了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山东烟台、天津武清、四川成都、重庆九龙坡、湖南长沙、安徽宿州、陕西榆林、贵州贵阳、宁夏银川和黑龙江绥化10个试验点的马铃薯中的残留行为。发现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消解速率较快,半衰期分别为6.4~6.5 d和5.0~7.2 d,属易消解型农药。采用32%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用量182.4 g/hm2)施药3次,距末次施药14 d,戊唑醇在马铃薯中的最大残留量不大于0.018 mg/kg,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0.02 mg/kg),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块茎中的最大残留量<0.005 mg/kg,低于中国规定的MRL(0.02 mg/kg)。  相似文献   
14.
土壤及苹果中戊唑醇残留的GC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土壤及苹果中戊唑醇残留的GC测定方法,以准确检测分析土壤及苹果中戊唑醇残留状况。[方法]从10.0 g苹果样品和10.0 g土壤样品中提取与净化戊唑醇。气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P-5,30.0 m×0.32 mm×0.25μm;检测温度:柱温250℃,检测器325℃,进样口250℃;进样量:1 L;载气:氮气(≥99.99%),流速为1.0 ml/min;燃烧气:氢气3.0 ml/min,空气60.0 ml/min;戊唑醇保留时间:10 min左右。[结果]戊唑醇在0.05-5.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1 mg/kg。土壤中添加回收率为91.8%-9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1.8%;苹果中添加回收率为84.3%-96.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3.3%。[结论]建立了戊唑醇在土壤及苹果中残留量的GC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可靠,可应用于土壤及苹果中戊唑醇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5 mg/kg添加水平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98%,相对标准偏差为2.0%~9.7%;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定量限均为0.1 mg/kg。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6.5 d和13.5~23.6 d。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对水施药有效成分质量浓度为0.43和0.64 g/L,分别施药3~4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 d时,苹果中二氰蒽醌残留量为 < 0.1~0.80 mg/kg,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 < 0.10~0.34 mg/kg,均低于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苹果中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最大残留限量值5.0 mg/kg和0.5 mg/kg。建议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在苹果上的最大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质量浓度0.43 g/L,施药间隔期7 d,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21 d。  相似文献   
16.
建立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测定玉米中除草剂莠去津、乙草胺和丁草胺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玉米籽粒用乙腈提取,过中性氧化铝柱净化处理,用GC-FTD检测。在0.01、0.05和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莠去津、乙草胺和丁草胺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105%、81%~100%、87%~10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3.5%、1.1%~5.2%、3.7%~4.4%,莠去津、乙草胺和丁草胺在0.01~2.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5、0.01、0.01 mg/kg。该方法简单、灵敏、可靠,可应用于玉米中莠去津、乙草胺和丁草胺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对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残留量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消解规律及半衰期,通过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以推荐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并对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残留量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0.01、0.1和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甲基硫菌灵的回收率为85%~102%,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1.0%~7.1%;多菌灵的回收率为86%~101%,RSD为2.1%~5.2%;两者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0.1~10.5 d,属易消解农药。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在猕猴桃上按照推荐剂量及1.5倍推荐剂量 (875和1 166.7 mg/kg) 分别施药3次和4次,推荐采收间隔期为21 d,膳食风险商为78.7%,推荐MRL值为5 mg/kg,该结果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依据GB 2763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MRL值0.5 mg/kg,代谢物多菌灵存在较大的超标风险。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的MRL值,并重新评估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MRL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茚虫威在金银花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对茚虫威在金银花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样品经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茚虫威在山东泰安、河北邢台、浙江杭州、湖南邵阳、广东湛江和重庆九龙坡6个试验点的金银花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茚虫威残留量在金银花中随时间延长而递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速度较快,半衰期为1.5~2.2 d,属易消解型农药。参照中国制定的茶叶中茚虫威的最大残留限量(MRL)5 mg/kg,15%茚虫威悬浮剂按推荐使用剂量90 g/hm~2,施药1次,施药后7 d,所采收的金银花中的茚虫威残留量低于5 mg/kg。研究结果可为茚虫威在金银花上的合理使用及其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SPE-UPLC-MS/MS) 测定美国进口水果中15种高风险农药及助剂(乙酰甲胺磷、灭多威、噻虫嗪、噻菌、啶虫脒、西玛津、嘧霉胺、咯菌腈、啶酰菌胺、甲氧虫酰肼、腈菌唑、环酰菌胺、四氟醚唑、增效醚、毒死蜱)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破壁机匀浆,乙腈涡旋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岛津Shim-pack XR-ODS色谱柱分离 (75 mm × 2.0 mm,1.6 μm)。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001~0.5 mg/L范围内,15种农药及助剂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R2 ≥ 0.999 5。以梨、葡萄和苹果3种基质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在0.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15种农药及助剂的平均回收率在80%~1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5%~16%之间,定量限为0.005~0.01 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适用于同时测定水果中上述15种农药及助剂残留。  相似文献   
20.
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 1998年研究明确山东省胶东地区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初浸染源主要来自苹果树叶芽、花芽及病落叶中的菌丝体。病害流行取决于当年降雨量 ,特别是春、秋梢抽生期间雨量、湿度 ,而受温度影响较小。田间分生孢子数量与降雨呈正相关 ,孢子高峰期出现在雨后 5— 10天内。不同品种间感病程度和病情消长动态不同 ,其发病严重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新红星、北斗、嘎拉、红富士、乔纳金。同一年份 ,新红星、北斗、嘎拉、红富士发病始期比抗病品种乔纳金早 15~ 2 0天 ,易感病的新红星 6月上中旬即进入发病盛期 ,比红富士提早 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