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1.
12.
研究先后引进了33个杂交稻新组合,在6个试点开展了9组单季杂交晚稻新组合的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了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等综合性状较好的两优培九新组合。同时,明确了两优培九在台州作单季晚稻种植的特征特性,并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两优培九不同产量水平的穗、粒、重结构,研究提出了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择秋大豆新品种浙秋豆2号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等3个因素,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针对浙秋豆2号的产量和净产值2个目标函数,分别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3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4.
3~4年前由于确立与普及采用环境控制装置的育苗方法,九州地区从11月上旬开始就有大量草莓苗出圃,而以“女峰”为主的关东东海地区,由于先采用了高冷地常规育苗进行早期出圃,设施育苗技术引进较迟,较九州地区迟1~2年。从东京中央批发市场的交易情况看,年内出售的草莓品种多为“丰果”,以生食为主,售价稳定。  相似文献   
15.
浙紫薯1号紫甘薯在早收栽培下推迟收获的分期挖薯试验结果表明,浙紫薯1号不仅具有结薯早、前期薯块膨大快的特点,而且后期薯块膨大增重比例也相当高;浙紫薯1号在早收栽培下,延后收获,也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单个薯块超过400g的比例较小,薯块大小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6.
刘伟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10-11,27
本文在叙述农业合作社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合作社产生的重大意义、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单季稻甬优17密肥因子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季杂交晚稻甬优17的秧龄、移栽密度、纯氮用量3个因素,布置田间试验,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研究建立甬优17产量回归数学模型,经对模型的解析,获得本试验条件下秧龄为26~30 d、667 m2移栽密度11 000~12 000丛,667 m2纯氮用量14~15 kg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问题的最终落脚点是家庭与个人的粮食安全。文章论述了微观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微观粮食安全与宏观粮食安全的关系,指出了影响微观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并从家庭和个人层面提出了提高微观粮食安全度的对策,如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缺粮地区的粮食流通能力、建立多层次的粮食贮备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单季杂交晚稻浙优18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却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移栽密度在10.00万~26.67万丛·hm2的6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用量的增加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而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却表现为极显著的下降趋势,纯N用量180、270、360和450 kg·hm-2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该4个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纯N用量90 kg·hm-2处理和不施肥对照。综合分析认为,浙优18在台州作单季晚稻栽培,视肥水条件,移栽密度以11.50万~16.00万丛·hm-2、纯N用量以180 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组合对秋播西兰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两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密植少氮处理的定植至现蕾天数极显著地小于稀植多氮处理。中、高水平的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蕾粒明显变细。较高的种植密度与氮肥用量有利于提高西兰花单位面积产量。中等水平的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则更有利于提高西兰花保鲜球合格率,稀植少氮则保鲜球合格率明显下降。结合生产实际,兼顾优质、高产、高效,并考虑保鲜外销之因素,西兰花种植密度以2 500~2 800 株/666.7m2,氮肥用量以纯氮25~40 kg/666.7m2,在中、高肥力水平的情况下,取其中下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