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施氮量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品质、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设施基质栽培番茄的品质、产量及肥料利用率,以番茄品种‘STP-F318’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氮肥用量(N0~N5分别为:602.55kg/hm~2、572.42kg/hm~2、542.30kg/hm~2、512.17kg/hm~2、482.04kg/hm~2、451.91kg/hm~2),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品质、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施有利于提高番茄叶片的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SPAD值在N2处理下最大,为54.98,而净光合速率在N3处理下最大,为18.39μmol/m~2·s,较对照N0处理分别提高13.20%、10.88%。与N0处理相比,各氮肥处理改善了番茄品质,其中N4处理Vc含量最高,为3.32mg/kgFW,番茄红素含量提高了4.72%~9.84%,糖酸比以N2和N3处理表现较佳,分别为8.39、8.72。产量随施氮量减少呈先升后降趋势,N3处理产量最高,为180601.98kg/hm~2,较N0处理增产16.65%,其次N2处理增产14.97%。植株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17~0.57)∶(1.28~2.09)。由此可见,当氮肥用量为512.17kg/hm~2时,既能够保持较高的番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又具有较优的品质,为基质栽培番茄氮肥优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2.
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番茄品质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比较试验,以番茄品种STP-F318为试材,开展了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对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明显提高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改善果实品质,其中TCJ处理净光合速率最大,达到17.53μmol/(m~2·s),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以TCJ处理最高,为31.92 mg/100 g,DCJ处理次之,为31.45 mg/100 g,TCJ处理与除DCJ处理外的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番茄红素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变化趋势类似,基质栽培较同茬土壤栽培均增加。DQJ处理、TQJ处理、TCJ处理和DCJ处理的糖酸比分别为8.23、8.31、8.42、8.54,口感较佳。除DQJ基质处理外,各处理同茬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增产,其中DCJ处理产量最高,为192 501.75 kg/hm~2。从年经济效益看,泰山、岱岳2个基地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分别提高了116 083.10、57 003.97元/hm~2。  相似文献   
123.
EM对连作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EM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对连作大蒜不同发育期干物质累积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EM对土壤细菌、真菌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促进率随大蒜发育期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蒜薹伸长期达到最大值;对硫化细菌和酚分解菌促进率最大值均出现在鳞茎膨大期;对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促进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分化期和幼苗期。EM对放线菌、土壤多酚氧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促进率随发育期的延长而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EM处理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增加干物质的累积量。  相似文献   
124.
以金乡白皮蒜为试材,设置5 个硅水平(0、0.75、1.50、2.25、3.00 mmol·L-1),探讨了硅对水培大蒜根系生长、
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0 mmol·L-1 硅浓度范围内,大蒜的根系生长量、植株鲜质量、蒜薹鲜质量、
鳞茎鲜质量及根系活力均随硅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硅浓度1.50 mmol·L-1 时最高;同时叶片中色素含量、净
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也随着硅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硅浓度1.50 mmol·L-1 时最大;蒸腾速率变化趋势则恰好
相反,硅浓度1.50 mmol·L-1 时最低,比不施硅处理降低了17.78%。  相似文献   
125.
大葱需肥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葱不同生育期生长量及各元素含量的测定,确定大葱的阶段需肥量以及各元素在不同器官的分布。结果表明:大葱在10~11月份生长量最大,生长最为迅速;大葱对各元素的阶段需要量除氮、磷、钙3种元素外,其余8种元素均在10~11月阶段需肥量最大,除铁、锰2种元素外,其它元素均在6~7月阶段需肥量最小;P、S、Mg、Cu、Zn、Fe、Mn主要分布在大葱的根部,N、K、Ca在大葱叶中含量较多,而B则在假茎的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126.
黑大蒜中多酚化合物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黑大蒜中多酚化合物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选择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提取时间及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试验,确定了黑大蒜多酚化合物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微波作用功率400 W、微波作用时间60 s、料液比1∶30,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1.885 mg/g。  相似文献   
127.
硼对“洋葱型”畸形大蒜形成及其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硼水平对“洋葱型”畸形大蒜发生率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0和1.5 mg · L-1硼处理均可诱导“洋葱型”畸形大蒜的发生,降低鳞茎的干、鲜质量,而0.5和1.0 mg · L-1硼处理可防止“洋葱型”畸形大蒜的形成;发生“洋葱型”畸形大蒜的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衰老相对延缓,在鳞茎膨大后期其叶身的硼含量、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抗氧化酶(POD、CAT和SOD)活性均高于同处理的正常植株;同时,“洋葱型”畸形大蒜叶身和假茎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也均显著高于正常植株,但其鳞茎的上述指标比同处理的正常植株分别降低30.45%和51.99%、152.26%和258.34%、82.01%和56.09%。  相似文献   
128.
以金乡大蒜鳞茎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贮藏时间对大蒜无性繁殖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组织培养扩繁的最佳时期为收获后61~122 d(即休眠解除后幼芽萌动期)。在此期间大蒜组织培养各指标(外植体出愈率、出愈量、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生不定芽的直径、发芽率、平均发芽数,分生不定根的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9.
不同光质对韭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91雪韭和紫根红两个韭菜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4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韭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7/1)处理下韭菜株高、茎粗、叶宽及干鲜质量比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值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红光处理最高|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Fv/Fm、Fv/Fo均以红/蓝(7/1)处理最高,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ФPSⅡ和qP。说明红/蓝(7/1)光质有利于提高韭菜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0.
不同LED光源对青蒜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红光、蓝光和红蓝混合色光),以白光(普通日光灯)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青蒜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青蒜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红光处理下株高、假茎粗、假茎长、地上部干质量/鲜质量均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而叶绿素总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白光处理最高,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以红光处理最大,胞间CO2浓度以白光处理最大;不同光质处理对青蒜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红蓝混合色光处理下Fv/Fm和Fv/Fo均最大,ΦPSⅡ为白光处理最高,但与红光处理差异不显著。红光有利于提高青蒜苗的光合速率,进而促进青蒜苗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