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68篇
园艺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为了探究金叶女贞的光合能力,以女贞为对照,采用比色法和光合仪测定法,研究了金叶女贞的光合色素特性及光合性能。光合色素的测定结果表明:金叶女贞的各种色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女贞,但其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却显著高于女贞,且其叶绿素a与b的含量比极高。离体光合色素的光降解速率的实验结果表明:金叶女贞叶绿素a的光稳定性低于女贞,但其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对光的稳定性却远远高于女贞。光合仪的测定结果表明:金叶女贞单位量光合色素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女贞,其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均低于女贞。在综合分析所有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2.
园林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促进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培养具有生态思想和生态实践能力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与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脱节、任课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体系、任课教师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要明确核心教学内容,增加实践应用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强化案例式教学,增加专题讲座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考核方式应采取期末笔试结合自主学习、课堂参与、课后复习与作业完成情况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任课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要通过理论学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进行完善。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能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风景园林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明冬青卫矛响应低温的生理机制,为其引种和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一年生扦插苗为材料,经不同人工低温胁迫24 h后,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复温处理后观测生长表现。【结果】随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和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光化学猝灭系数、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为“降-升-降”变化趋势;温度与各生理指标之间及绝大多数生理指标之间显著相关。多项生理指标在0℃和-4℃处理期间变化幅度小或不显著,植株能恢复生长,而在-8℃和-12℃处理下变化幅度大甚至出现转折,植株不能恢复生长。【结论】人工低温胁迫下,冬青卫矛一年生扦插苗的抗寒反应是不同生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可以较好地耐受-4℃以上的低温胁迫,但无法抵御-8℃以下低温。  相似文献   
94.
【目的】为了探明槲树(Quercus dentata)苗期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为其在城市森林建设应用中提供参考。【方法】以槲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全光照(CK)、75%全光照、50%全光照、25%全光照4个光照梯度,处理60 d后,测定生长指标、叶解剖结构、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结果】75%全光照下槲树幼苗生长状况最佳,有利于生长。随着遮阴程度增加,槲树幼苗的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主脉、上表皮和下表皮的厚度均减小,栅海比减小,而细胞疏松度增加。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与丙二醛的含量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遮阴处理消除了槲树幼苗的光合午休现象,并且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减少了暗呼吸消耗,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结论】槲树幼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75%全光照是适宜槲树苗期生长的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95.
在初代培养中(1/2DKW+6-B1lmg/L+IBA0.2mg/L+NAA0.1mg/L+琼脂粉6.5mg/L+蔗糖30mg/L),黄连木无菌苗在红光和白光下可正常生长,褐化率较低,但在蓝光下,褐化率高且芽体伸长不明显;培养室内湿度对减缓褐变没影响,当湿度为80%时,黄连木腋芽萌发最高达到69.17%;茎段接种3种方式即平放、斜插、直插对腋芽萌发无影响,但平放接种可以减轻褐变的发生。在继代培养中(1/2DKW+6-BA4.0mg/L+IBA0.04mg/L+NAA0.02mg/L+琼脂粉6.5∥L+蔗糖30g/L),7—14d转接一次可将褐化率降至15.41%~18.07%;糖是培养基的重要成分,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96.
基于薰衣草属新品种 DUS测试的性状选择,对狭叶薰衣草( Lavandula angustifolia)和甜薰衣草(L. heterophylla)主要表型性状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狭叶薰衣草的植株形态优于甜薰衣草,且更能适应北方的引种环境。在花序部分,甜薰衣草的观赏性状总体上优于狭叶薰衣草,具有更丰富的花色变化。两种薰衣草在主要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并在生长过程中保持了相对一致的稳定性。两种薰衣草各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很高,狭叶薰衣草在1%显著水平上相关的性状配对个数略多于甜薰衣草。  相似文献   
97.
为了揭示山桃盛开期香气的日变化规律,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一天中不同时间(6∶00、9∶00、12∶00、15∶00、18∶00、21∶00)山桃花释放的香气,再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量色谱联用技术(ATDGC/MS)鉴定花香成分、并分析其释放量。结果表明:山桃花香成分中共检测出43种挥发性物质,在化学结构上分别属于苯形烃类,醇类、醛类、萜烯类、酮类、脂肪烃类、酯类和其它类,共8大类。不同时间点,山桃花香释放的化合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花香成分的种类随时间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释放量则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总释放量在15∶00达到最高。在所有的化合物中,1,3-二甲基苯、2-乙基-1-己醇、乙苯、对二甲苯和甲基辛醚是所有时间点共有的主要挥发物质,释放量也较高,从而可推断这些化合物是山桃盛花期香气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98.
北京南海子公园景观设计及生态修复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北京南海子公园一期工程的基本情况,然后从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规划目标、景观功能分区、植物景观规划、封场覆盖设计、土壤污染治理、水资源利用、植被修复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北京南海子公园在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得出对垃圾填埋场景观再生与生态修复有益的一些启示,望为今后垃圾填埋场的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
对银杏实生苗接种VAM真菌,叶面喷施N、P肥及干旱胁迫处理,测定银杏生长及黄酮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增施N、P肥能显著改善银杏植株N、P供应,增加银杏苗叶量和干重,显著提高银杏叶萜类内酯含量,而对银杏黄酮苷含量影响较小;干旱胁迫降低银杏叶水势和萜类内酯含量,对银杏黄酮苷含量没有影响,接种VAM真菌能减轻干旱胁迫的负影响,显著提高银杏萜类内酯含量。银杏萜类内酯的生物合成代谢与银杏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
使用动态顶空法采集‘西伯利亚’百合不同时间点(7:30、9:30、11:30、13:30、15:30、17:30、 19:30 )释放的香气,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ATD-GC/MS)技术分析鉴定花香成分及释放量。结果表明:单萜释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11:30、13:30、15:30时的释放量较高。在所有的花香成分中,罗勒烯、芳樟醇和β-月桂烯的释放量最高,它们是‘西伯利亚’百合主要的单萜花香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发现,‘西伯利亚’百合花瓣中的Li-mTPS(一种百合单萜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与单萜释放表现相似的规律。可见,Li-mTPS的表达在‘西伯利亚’百合主要的单萜释放中起着关键作用,而调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