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7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3410篇
林业   2488篇
农学   3148篇
基础科学   992篇
  1365篇
综合类   11332篇
农作物   1393篇
水产渔业   1792篇
畜牧兽医   6374篇
园艺   2189篇
植物保护   561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736篇
  2014年   6049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493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269篇
  2002年   6475篇
  2001年   6336篇
  2000年   2046篇
  1999年   1173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314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431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579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目的】构建牛ATP5B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在C2C12细胞系中的表达活性。【方法】从牛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从牛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牛ATP5B基因的5′端转录调控区的1 898bp目的片段,通过设计引物逐段缺失后获得7个亚克隆,将其纯化后经SmaⅠ和KpnⅠ双酶切与pGL3-Basic载体连接,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得到牛ATP5B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经脂质体基因转染法转染C2C12细胞系后,检测7个重组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运用在线软件Gen-omatix和TFSEARCH对ATP5B启动子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克隆获得7个系列缺失的牛ATP5B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pATP5B-1898、pATP5B-1607、pATP5B-1293、pATP5B-992、pATP5B-678、pATP5B-462和pATP5B-145;通过转染细胞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可知构建的重组质粒均有启动子活性,且重组质粒pATP5B-678和pATP5B-462与空载体pGL3-Basic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极显著。软件分析结果显示,ATP5B基因启动子区域-763~-85bp存在多个重要转录调控元件。【结论】成功构建了7个系列缺失的牛ATP5B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且证实-763~-230bp为牛ATP5B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  相似文献   
912.
913.
【目的】探索搅拌型黄浆水酸奶的稳定性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变差的主要原因,为提高黄浆水酸奶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以普通酸奶、大豆多糖酸奶为参照,以还原糖、粗多糖、pH、滴定酸度、持水力、表面疏水性、δ-电位、粒径、硬度和黏性以及微观结构为指标,将黄浆水酸奶于4 ℃下贮藏1,3,5,7,9 d后,取样分析其理化指标、凝乳结构及其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探究黄浆水酸奶的失稳机理。【结果】4 ℃低温贮藏过程中,黄浆水酸奶、大豆多糖酸奶和普通酸奶分别在贮藏的第5,7和9天出现乳清析出和油脂上浮现象。随贮藏时间延长,3种酸奶的还原糖含量总体均呈缓慢增加趋势,且在第7天开始大豆多糖酸奶及黄浆水酸奶中的还原糖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普通酸奶,而3种酸奶中的粗多糖含量总体均始终呈减少趋势且无差异。低温贮藏1 d时,大豆多糖酸奶和黄浆水酸奶的pH均显著低于普通酸奶(P<0.05),随贮藏时间延长,3种酸奶的pH均总体呈下降趋势,至第9天时均稳定在4.3左右。黄浆水酸奶滴定酸度贮藏1 d就达100 °T以上,显著高于大豆多糖酸奶,且均显著高于普通酸奶;3种酸奶的滴定酸度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持续上升,但普通酸奶和大豆多糖酸奶的滴定酸度值均未超过100 °T,且均显著低于黄浆水酸奶(P<0.05)。低温贮藏过程中,普通酸奶和黄浆水酸奶持水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分别在第5天和第3天达到峰值,大豆多糖酸奶的持水力整体呈升高趋势,且第7天起显著高于其余2种酸奶(P<0.05)。大豆多糖酸奶和黄浆水酸奶的疏水性在贮藏7 d后仍能保持在300以上,且均显著高于普通酸奶(P<0.05)。大豆多糖酸奶的δ-电位绝对值始终维持在6.8 mV以上,而另外2种酸奶在贮藏3~5 d后迅速下降到5 mV左右。在贮藏过程中,所有酸奶的粒径均呈增长趋势,但黄浆水酸奶和大豆多糖酸奶的粒径均维持在1 μm以下,显著低于普通酸奶(1.4~2.0 μm)(P<0.05)。低温贮藏1 d时,大豆多糖酸奶的硬度显著高于另外2种酸奶;随贮藏时间延长,普通酸奶的硬度持续增加,而大豆多糖酸奶和黄浆水酸奶的硬度随贮藏时间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均于第9天达到最低。随贮藏时间延长,普通酸奶的黏性持续上升,黄浆水酸奶和大豆多糖酸奶的黏性呈波动下降,并分别在第7和9天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影响黄浆水酸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其黏性的显著降低,其次是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14.
通过有限回交、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广谱抗稻瘟病种质H4的一个主效抗病基因Pi46(t)转育到强恢复系广恢998中,从BC2F4代群体中选育到一个株叶型较好的单株,命名为R1198。分析结果表明,R1198比广恢998的抗谱明显拓宽,两者农艺性状大体接近,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15.
为了检验除草剂防除棉田杂草效果,以三氟啶磺隆、嘧草硫醚和精喹禾灵之间不同剂量的混配施用.试验表明:三氟啶磺隆和精喹禾灵两种混用及三氟啶磺隆、嘧草硫醚和精喹禾灵3种混用均对棉田杂草都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施药后7天杂草表现药害症状.施药后20天,三氟啶磺隆与精喹禾灵两种除草剂混用,随着三氟啶磺隆用量的增加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由89.2%增加到95.3%,对阔叶类杂草的防效由86.3%增加到94.9%,总体株防效由87.8%增加到95.2%;三氟啶磺隆与精喹禾灵、嘧草硫醚混剂3种除草剂混用,在精喹禾灵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增加三氟啶磺隆或嘧草硫醚的用量,对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杂草总体株防效均提高.施药后40天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80%以上,说明混配药剂的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916.
2013年6—8月,在2代、3代和4棉铃虫发生期调查了冀鲁豫18个监测点棉田的21个棉花品种的抗虫性和抗病性,并对统一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农场东场的相同品种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Bt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山东省梁山监测点2代棉铃虫田间百株残虫量为15头(达到了防治指标百株13头),其余品种及3代和4代棉铃虫发生期田间百株残虫量均在防治指标以下。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冀鲁豫三省检测品种对2代、3代、4代棉铃虫抗性的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2.1%、39.1%、36.8%。Bt外源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冀鲁豫各省苗期此蛋白含量分别为307.1、312.7、272.0ng·g,其余时期和器官均低于苗期。此外,调查发现黄萎病的发病株率6—8月最高值分别为8.3%、10oA和6.7%。  相似文献   
917.
冷浸田双季稻品种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于冷浸田栽培的双季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方式,2009年早晚两季在湖南宁乡县、永兴县和桃源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品种间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产量早稻以陆两优996最高(5.68 t/hm2),晚稻以天优华占最高(5.61 t/hm2);(2)双季稻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产量均以垄厢栽培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5.52 t/hm2和5.81 t/hm2;以传统栽培方式最低,平均产量分别为4.75 t/hm2和5.25 t/hm2。由此可见,选用适宜于冷浸田的双季稻品种,采用垄厢栽培方式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18.
不同播种密度对垦啤麦1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啤酒大麦新品种垦啤麦10在不同播种密度下产量和品质的研究,探讨垦啤麦10的最佳播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增加,产量表现先增后降,蛋白质表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对产量和品质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垦啤麦10的最佳播种密度应该选择450万株/hm2,平均产量达到最高为4 984.7 kg/hm2,比播种密度300万株/hm2增产1 010.5 kg/hm2,增产率为25.4%,达到1%极显著水平;同时品质表现也最好。  相似文献   
919.
为了研究芽长、播期和覆土厚度对土传病害黑痣病的规避效应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对栽培技术中的芽长、播期和覆土厚度3个重要因素,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优选适合马铃薯的高产防病栽培措施。芽长、播期和覆土厚度3因素对马铃薯产量效应依次为覆土厚度芽长播期,对马铃薯黑痣病病情指数影响效应依次为覆土厚度播期芽长。获得马铃薯产量大于3 000 kg/667 m2、黑痣病病情指数低于45%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播期5月2~4日,芽长0.54~0.68 cm,覆土厚度15~17 cm。本研究为建立马铃薯可行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0.
红光和远红光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远红光和红光对番茄幼苗形态调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金棚1号"番茄为试材,设置白天远红光(白天番茄幼苗放在白光LED灯和远红光LED灯下12h,夜间黑暗)、夜间红光(白天番茄幼苗放在白光LED灯下12h,夜间用红光LED灯处理12h)和对照(白天番茄幼苗放在白光LED灯下12h,夜间黑暗)3个处理,研究白天远红光和夜间红光对番茄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和特性,茎、叶中内源性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含量以及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白天远红光处理番茄幼苗的株高显著增加,番茄开花提早,番茄幼苗茎、叶中GA3和IAA含量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第1穗果的单果质量及单株产量均降低;夜间红光处理番茄幼苗株高显著降低,番茄开花延迟,番茄幼苗叶片中GA3和IAA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升高,番茄第1穗果单果质量及单株产量显著增加。【结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应用远红光和红光,实现对番茄幼苗株高、开花时间和营养生长阶段的精确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