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34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66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牛整合素β-2(ITGB2)基因D128G突变能引起牛白细胞粘附综合征(BLAD),是牛乳房炎抗性的研究热点之一,但ITGB2基因其他突变在中国荷斯坦牛中的分布及其与乳房炎抗性和产奶性状是否有关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ITGB2基因389CT(rs108953545)和774CT(rs209411752)2个SNP位点,利用SNaPshot技术检测其在1 212头荷斯坦母牛的基因型,并与体细胞评分(SCS)和5个产奶性状(305 d产奶量、乳脂和乳脂率、乳蛋白和乳蛋白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89位点CC、CT、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0.29、0.49和0.22,774位点相应的基因型频率为0.69、0.27、0.04;2个位点与SCS和5个产奶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仅774位点CT和TT型个体乳蛋白率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2个位点6种复合基因型相关分析发现,CTCC和TTCC基因型具有高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1),而TTCC基因型个体的SCS更低(P0.05)。总体而言,TTCC基因型是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房炎抗性和乳品质潜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2.
为检测虎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根据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的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产ESBLs菌株的流行和感染。实验采用K-B法检测了30株虎源大肠杆菌对20种药物的耐药性,同时用PCR方法对确证的产ESBLs大肠杆菌进行TEM、CTX-M、OXA和SHV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21株虎源大肠杆菌为产ESBLs株,阳性率为70%。PCR扩增出了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的CTX-M型、OXA型、SHV型和TEM型基因。4个基因型的阳性率分别为50%、20%、6. 67%、80%。可见,东北虎林园中产ESBLs的虎源大肠杆菌的检出率较高,TEM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另外,发现产酶大肠杆菌比非产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3.
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的探针,叶绿素荧光分析具有测量准确,获得结果迅速,反应灵敏的优点。该试验通过测量Fv/Fm在80 min内的恢复情况研究强光对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阳生植物Fv/Fm在40 min左右会基本恢复活性,而阴生植物即使到80min也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4.
东北甜粘玉米,有黄,花,白等多种。因其口感柔软细腻、甜粘清香,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多种抗癌因子,是一种即适合鲜食如鲜烤,煮食,又可以做食品点心如年糕、煎饼、元宵等;还可以做保健食品,粘玉米的秸秆是牛羊的良好饲料,所以粘玉米加工后的产品深受广大居民的喜爱。因此,近年来粘玉米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75.
栽培无公害小番茄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品种特性:圣女小番茄是台湾农友种苗公司配制的优良杂交一代小番茄,属无限生长类型,叶片较疏,耐热,不易裂果,耐贮,耐运,抗病毒病(TMV)耐萎凋病、叶斑病、晚疫病。复花序,一个花序最多可结60个果左右,双干整枝时1株最多可结500个果以上。果实呈长椭圆型,整齐一致,外形美观,色泽艳丽,果实鲜红色,果重14g左右,糖度9.8度,果肉多,种子少,风味优美,品质极佳,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水果型小番茄。圣女小番茄每667m2产量可达3500-4000kg,产值可达万元以上。非常适于我省棚室栽培,有广阔的市场前  相似文献   
176.
冯涛 《防护林科技》2013,(9):100-101
白鳞伞的栽培首先进行母种扩繁,然后进行栽培种培养料筛选和制备,将扩繁后的菌种接种,并进行适当的出菇管理。综合对白鳞伞的栽培技术进行的试验与研究,得出各级菌种培养所需时间:母种菌丝经扩繁在木屑培养料中100~120d长满培养料袋,在移入诱菇条件下15~20d后出现子实体原基,再经过10~15d,子实体即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77.
通过大区对比试验,对棉花在精量播种和常规播种条件下的植株、产量、经济性状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精量播种技术可大幅减少种子用量、增加棉花产量、提高纤维品质、省时省工,经济效益显著。并预测了技术应用前景,提出了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8.
镍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硝酸镍(5~5 1300 μmol·L-1)对蚕豆根尖生长、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微核率以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以此评价镍的遗传毒性和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应用于镍污染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5 μmol·L-1镍显著促进根的生长,提高有丝分裂指数,对微核形成和染色体畸变无明显影响.在10~5 000 μmol·L-1镍浓度范围,蚕豆根的生长受阻,有丝分裂指数下降,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先升高,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分别于100 μmol·L-1和50 μmol·L-1达到最大值;随着镍浓度的增加,两者均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镍引起的染色体畸变以染色体断片和落后染色体为主.这些结果表明,镍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同时表明,在5~500 μmol·L-1浓度范围内,蚕豆根尖微核检测体系可应用于镍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9.
普通杏群体遗传结构的荧光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准噶尔—伊犁生态群(新疆野杏)、中亚生态群(新疆栽培杏和李光杏)、欧洲生态群和华北生态群的45个普通杏品种或材料为试材,以梅杏、辽梅杏和辽杏为外组,利用荧光AFLP标记对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对EcoRI/MseI引物(其中MseI引物为FAM荧光标记物)平均扩增多态带数为130.86,平均多态带为60.58%。4个生态群的多态带百分比比较表明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P = 43.59%)>中亚南疆栽培杏生态群(P = 41.27%)>华北生态群(P = 39.42%)>欧洲生态群(P = 39.42%)>中亚李光杏生态群(P = 37.57%);普通杏在种级水平Nei's基因多样度(H = 0.143)和Shannon信息指数(I = 0.226)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群体水平。在群体水平上,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的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H = 0.131;I = 0.202)高于中亚生态群(南疆栽培杏)(H = 0.127;I = 0.195)、欧洲生态群(H = 0.124;I = 0.189)和华北生态群(H = 0.116;I = 0.180),但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中亚李光杏生态群(H = 0.113;I = 0.173);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 = 0.147)显示,普通杏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占总变异的85.3%;通过遗传分化系数计算得GST基因流Nm = 2.901,说明普通杏4个生态群存在适度的基因交流,人为引种可能是产生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而地理隔离可能是阻碍基因交流的主要因素。对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初步认为,普通杏起源于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通过人为驯化,在新疆南部形成栽培杏中心,并形成中亚南疆栽培杏生态群,之后通过人为引种向东传播形成华北生态群,向西传播形成欧洲生态群。  相似文献   
180.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锰污染红壤中玉米的生长、脂质过氧化程度、活性氧水平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锰明显降低玉米植株干重,显著提高了茎叶和根中锰的含量。SA促进锰胁迫下玉米的生长,但对植株中锰的含量与分布无影响。过量锰处理下,玉米叶片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积累显著增加,脂质过氧化、电解质渗透率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而SA和过量锰复合处理下,这些指标则显著降低。过量锰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C1.15.1.1)、过氧化物酶(POD,EC1.11.1.7)活性升高,抑制过氧化氢酶(CAT,EC1.11.1.6)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1.11.1.11)活性;SA处理促进锰胁迫下SOD和POD活性进一步升高,减小CAT和APX活性下降的程度。这些结果提示,SA调节抗氧化酶活性,保护组织细胞免遭氧化损伤,是SA缓解过量锰对玉米毒害作用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