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163篇
农学   108篇
基础科学   96篇
  96篇
综合类   575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253篇
园艺   122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4年-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顺应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的迫切愿望,连续发出了四个一号文件,初步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的新的政策体系:实行了公平的税负,全部免除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税收;加大了农业的支持保护,对农民给予必要的生产性补贴;明确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到农村;  相似文献   
72.
喀斯特断陷盆地是我国石漠化综合治理8大喀斯特类型中治理成效最低、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面临石漠化严重、干旱频发、植被恢复难等突出问题。文中针对水分是影响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治理与植被恢复成效最关键的限制因素,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水分梯度差异与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提出利用日趋成熟的水分脆弱性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基于耦合暴露度、敏感性及适应性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满足遥感影像分辨率和植物群落调查样地大小的评价单元进行水分脆弱性评估;在建立物种库—功能性状—生境特征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功能性状差异进行喀斯特断陷盆地植物群落机制构建的研究方案。提出的研究方案有望解决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区水分梯度特征与分布格局、自然植物群落组配规律及其生境特征、水分梯度与生境要素对植物群落特征及功能性状组成的影响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可为不同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群落构建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3.
杨树无性系幼苗光合作用和PV水分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比较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杨树2个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和多种水分参数等,探讨其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2个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减慢.净光合速率降低,昭林杨6号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欧美杨64号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胁迫初期,2个无性系光合作用受气孔限制,胁迫后期及复水后的恢复期,光合作用受非气孔限制。胁迫时杨树呼吸速率降低,尤其是昭林杨6号,以保持碳平衡。胁迫时2个无性系的ψs^100、ψs^0、ROWC^0均降低,ψs^100与ψs^0差值增大,表明杨树可以通过渗透调节维持压力势,对水分胁迫作出适应性反应,与欧美杨64号相比昭林杨6号这种能力更强,表明其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74.
云南引进帝国百脉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引进帝国百脉根进行茎叶比、干鲜比、干草产量、营养成分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的测定。结果表明,帝国百脉根含有丰富的营养,分枝期和盛花期粗蛋白含量分别高达28.0%和20.79%,粗纤维含量为13.0%和17.46%,Ca、P 丰富,比例恰当,体外干物质消化率较高而稳定,在分枝期和开花期分别为58.64%和57.25%。因此,帝国百脉根为饲用价值较高的优良豆科牧草,应予以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5.
针对2002年以来发生在奶牛小区40例瘤胃酸中毒病牛,分别在致死率、临床病症、发病率与月份、胎次、泌乳状况及饲料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其结果如下。1发病特点5年间共有40例被确诊为瘤胃酸中毒,发病率为3%,其中泌乳母牛39例,为发病数的97.5%,公  相似文献   
76.
[目的]植物外质体是病原入侵的结构和生理性屏障.本文研究外质体反应在镍诱导的、对白叶枯病系统抗性中的作用,以探讨植物对病原和重金属交叉抗性的生理机制. [方法]以0.5、1.0和2.0mol·L~(-1)硝酸镍喷施三叶期水稻幼苗的第二叶及以下部位,3 d后在未处理的第三叶接种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接种后12d调查病情.测定了2.0 mol·L~(-1)镍处理或/和Xoo接种的幼苗第三叶外质体中愈创木酚POD(G-POD)、NADH-POD,二胺氧化酶(DAO)活性、H_2O_2和木质素含量.[结果]镍诱导了幼苗对白叶枯病的系统抗性,其中2.0 mmol·L~(-1)镍的诱导效果最佳.镍处理下,第三叶外质体液(AWF)中和细胞壁结合的G-POD、NADH-POD,以及AWF中DAO的活性和H_2O_2水平快速上升,木质素含量显著提高;镍诱导且接种组中,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未诱导但接种组.另外,产生H_2O_2的POD的抑制剂NaN_3降低了镍诱导的H_2O_2积累水平和对白叶枯病的系统诱抗效应,而NADPH氧化酶抑制剂(diphenyleneiodonium chloride)预处理则无明显影响.[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NADH-POD和DAO活性上升是镍诱导外质体H_2O_2产生的原因;外质体H_2O_2和木质素在细胞壁中的积累可能参与了镍诱导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系统抗性的建立.  相似文献   
77.
为摸清大鳞鲃在碱性水域推广的可行性,对大鳞鲃( Barbus capito)、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llus)、镜鲤( Songpu mirror carp)、鲫鱼( Carassius auratus)和白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进行96 h急性NaHCO3碱度毒性试验,测定了水体中NaHCO3碱度对5种鱼的致死浓度,以及对鳃、肾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鳞鲃、草鱼、镜鲤、鲫鱼和白鲢5种幼鱼NaHCO3碱度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3.325 mmol/L,91.825 mmol/L,114.262 mmol/L,134.045 mmol/L,86.246 mmol/L,其耐受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鲫鱼,大鳞鲃,镜鲤,草鱼,白鲢。观察了NaHCO3碱度对鳃和肾脏的病理组织切片,在高碱胁迫下,鳃小片缩短,细胞间隙增大,鳃小片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甚至脱落;肾组织中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肾小管管腔变大。  相似文献   
78.
宁夏引黄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比1985年和2005年两次土壤调查结果,发现宁夏引黄灌区20年来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趋于增加,速效磷质量分数明显增加,速效钾质量分数趋于降低.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14.18g/kg,年增幅平均为0.4%.耕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趋于增加,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为0.945g/kg,增幅为0.9%.耕地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变化不大,平均为54.48~65.77 mg/kg.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为34.86 mg/kg,增幅为8.6%.耕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趋于降低.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为150.1 mg/kg,平均年降幅为1.8%.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空间变异以速效磷质量分数变异系数最大,反映出灌区耕地磷肥施用量不均衡.从影响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变化的各种因素方面,阐明了其变异趋势的原因,提出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开展以增施有机肥为中心沃土工程等培肥地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9.
为探究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两种赤潮高发藻适宜生长条件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选取温度(17、20、23、26 ℃)、光照[40、80、120、160 μmol photons /(m2·s)]、磷酸盐(0.1、1.0、5.0、10.0 μmol/L)、初始生物量(1×104、3×104、5×104、7×104 cells/mL)等4个因素4水平试验进行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对两种微藻叶绿素a峰值质量浓度产生极其显著影响的是磷酸盐(P<0.01),光照、温度、初始生物量未产生显著影响。磷酸盐添加表明,在0.1、1.0 μmol/L低磷环境中,东海原甲藻生物量及稳定性高于中肋骨条藻,高初始生物量消耗磷酸盐后东海原甲藻能够继续生存,中肋骨条藻则细胞丰度持续衰落;在5.0和10.0 μmol/L高磷环境中,中肋骨条藻较东海原甲藻增殖最快,生物量更高。东海原甲藻的荧光参数Fv/Fmα较中肋骨条藻稳定,表明其光合活性稳定;更小的细胞体积和更大的比表面积使中肋骨条藻于培养初期快速达到峰值,表明其对磷酸盐利用能力强。10.0 μmol/L磷酸盐浓度组,4个荧光参数最大,光合活性最强,更容易发生赤潮。东海原甲藻的光合活性主要受光照的影响,中肋骨条藻的光合活性更大程度受磷酸盐、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通过佛山市南海桂城10kV配电网现状,对目前采用的小电阻接地方式和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