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篇
农学   38篇
  13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本试验选用3年生“春蕾”桃树做试材,新梢旺盛生长期进行叶面喷施PP333(500、250ppm)。结果表明:PP333处理能提高叶片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叶片束缚水含量,提高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减缓水分蒸腾;还能够改变气孔运动规律,降低叶片膜透性以及提高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2.
以富士、金冠苹果树为试材,分析了同一花序不同部位的果实重量,Ca、Mg、K含量和果柄结构的变化,以期探讨果柄发育和幼果Ca、Mg、K吸收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幼果脱落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幼果的发育,单个幼果重量和Ca、Mg、K含量呈增加趋势;与发育不正常的边果相比,发育正常的中心果和边果的鲜重、干重、果柄直径、维管束数目、木质部厚度、韧皮部维管束面积和单果Ca、Mg、K总含量较高,而以干重为单位的果柄Ca、Mg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苹果幼果的单果重和Ca、Mg、K含量与果柄的直径、维管束数目、木质部厚度、韧皮部维管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幼果发育与Ca、Mg、K吸收和果柄结构密切相关,Ca、Mg、K吸收率低和果柄发育不良可能是导致落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3.
<正> 4.4 花果管理 4.4.1 授粉。充分利用壁蜂、蜜蜂为果树授粉或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须选择与授粉品种亲和力强的授粉树进行采粉,在初花期和盛花期的晴天进行,效果以开花当天或次日最好。 4.4.2 疏花疏果。无公害果品生产中要严格控制负载量。疏花应在花蕾分离至开花前进行,宜早不宜迟。疏果在落花后15~20天内进行,先疏去病虫、伤残果和畸形果,然后再  相似文献   
184.
对“新红星”苹果进行1-甲基环丙烯(1-MCP)、自发气调包装(MAP)与乙烯吸收剂(EA)处理,然后于0 ℃下冷藏,研究不同处理在冷藏270 d后20 ℃货架期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贮后货架期间,“新红星”苹果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变化,虎皮病增多;MAP包装与1-MCP+EA+MAP能较好维持冷藏期间“新红星”苹果果实硬度,同时1-MCP+EA明显降低了冷藏期间虎皮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了果实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并且抑制果皮α-法尼烯及共轭三烯的生成。综合分析认为,1-MCP+EA+MAP处理能较好维持"新红星"苹果冷藏和货架期间的品质,并能显著控制果实虎皮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5.
以深州蜜桃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成熟度果实常温(25℃±1℃)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生成速率、品质指标和电子鼻响应情况.结果表明:贮藏期内果实成熟度(IAD值)、色度角(H)、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可滴定酸(TA)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同时,果实呼吸速率逐渐增强,乙烯释放速率先上升,至第3天时达最大值,然后降低.电子鼻响应值经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负载(Loading)分析结果显示,电子鼻可以对贮藏初值、第3天、第6天和第9天的深州蜜桃挥发性成分进行有效区分,其中传感器W1W、W2W、W5S、W1S、W2S对挥发性成分区分起主要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上述5个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信号与果实的IAD值、色度、硬度、SSC和TA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上述结果为深州蜜桃成熟度分级以及使用电子鼻技术预测其贮藏期内品质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