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0篇
园艺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湖北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湖北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研机构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食用菌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大力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等建议,并对湖北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前景规划.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我国水生蔬菜生产的基本情况、水生蔬菜文化及其在我国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休闲农业在现代社会活动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将休闲农业与水生蔬菜种植加工业相结合,利用优势互补,以促进水生蔬菜与休闲农业共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3.
发展水生蔬菜 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种植水生蔬菜历史悠久,具有资源和品种优势。目前水生蔬菜已成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工程,且增加农民收入、美化和改善生态环境作用明显。就水生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4.
2006~2007年进行了犬齿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褐牙鲆P.olivaceus(♀)杂交,获得杂交子代苗种养殖至全长27~33cm时随机取样,测定形态学特征。与父、母本相同规格成鱼相比,杂交子代的有眼侧体色和花纹与父、母本都存在较大差异,是区分杂交子代最突出的特征。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比、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但在体长/总高比等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杂交优势。聚类分析表明,杂交子代的表型与犬齿牙鲆更为接近。尾静脉采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杂交子代和父、母本外周血红细胞的DNA含量,发现杂交子代、犬齿牙鲆和褐牙鲆的DNA含量分别为1.51±0.02、1.50±0.04、1.43±0.16pg,杂交子代的DNA含量与犬齿牙鲆接近,较褐牙鲆略高,表明杂交子代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55.
橡实是替代粮食的有效资源,我国橡实资源丰富,年产量在600万吨以上。考察了陕西省橡实产业发展经验,分析了湖北省橡实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湖北的橡实资源也很丰富,要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政府必须大力扶持,加大对橡实产品的科研投入;其次是建好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建设;第三是对橡实进行立体开发。培植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56.
以培育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耐高温品系为目的,研究了胚胎和仔稚鱼对热刺激的耐受力差别,为通过高温刺激选育大菱鲆耐高温品系提供指导和基础数据。实验分别对大菱鲆胚胎期(孵化前期)、卵黄囊期(初孵仔鱼,0dph)、前弯曲期(10dph)和弯曲期(25dph)的仔鱼、稚鱼(50dph)使用22~33℃范围内不同梯度的高温海水,进行突变热刺激,2h后转入原水体中培育,记录之后60~84h的死亡率、仔鱼孵化率、畸形率等数据。结果表明,上述5个发育期大菱鲆经受2h热刺激的亚致死温度为24、23、<22、28、28℃,半致死温度为26、28、22、29、29℃,致死温度为30、29、27、30、30℃。根据热刺激后24和48h死亡率,耐热能力由弱到强依次为10dph<胚胎<0dph<25dph<50dph,总体上呈现随生长发育逐渐增强的趋势。10dph左右可能为大菱鲆热刺激耐受力低谷,此时也是开鳔期,对外界环境反应灵敏,受到不良环境刺激易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7.
牙鲆的苗种生产中普遍存在体色白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稚鱼和成品鱼的商品价值,有的白化率甚至高达50%,目前尚无有效的控制方法。国内外对牙鲆有眼侧白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决定牙鲆是否白化的时期是在全长6~10 mm时期,此阶段牙鲆仔鱼培养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58.
杂交是目前水产育种中应用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育种途径,为了选育一个能够促进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改善目前养殖褐牙鲆发病严重的现状的牙鲆类养殖新品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犬齿牙鲆(P.dentatus)(♂)的杂交进行了研究。在Nikon MS800解剖镜下对褐牙鲆(♀)×犬齿牙鲆(♂)人工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并使用Nikon数码相机拍摄其发育特征,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脱膜孵化期共9个时期,除克氏泡出现时期以及胚体开始扭动时期具有相对特异性外,胚胎发育过程与褐牙鲆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水温(16.5±0.5)℃,盐度32~33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67 h完成孵化。(19±0.5)℃水温下,仔鱼3 d以前营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3 d开口摄食营外源性营养(前弯曲期仔鱼),20 d左右进入变态期(弯曲期仔鱼),40 d后基本完成变态进入稚鱼阶段,生活方式由浮游转为底栖生活,50 d左右全身被鳞。同时观察了自胚胎发育时期至幼鱼期体表色素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过程,描述了仔鱼变态期冠状鳍条、眼位置和尾部的发育、变化过程。早期生活史无鳔器官发生。  相似文献   
59.
半滑舌鳎工厂化人工育苗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采取控温控光和营养强化培育等措施,使67尾经过驯养的野生亲鱼性腺全部发育,并自然产卵和受精,其中,32尾雌鱼产卵14350 mL,包括浮卵4635 mL,浮卵率32.5%。在水温(23±1)℃,盐度30±2,pH 8.0~8.2的孵化条件下,32~36 h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约350万尾,总孵化率82.6%。90尾2 龄人工亲鱼中,部分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其中,雌鱼占13.2%,雄鱼占30%,但均未产卵或排精。12个鱼苗培育池先后放入人工初孵仔鱼199万尾,在(23±2)℃水温条件下,经过70 d的培育,共培育出全长30~50 mm的商品苗种61.5万尾,成活率30.9%,平均出苗量2050尾/m3,实现了半滑舌鳎的工厂化人工苗种繁育。  相似文献   
60.
半滑舌鳎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Winkler法对75d(0.2~0.3g)和35d(0.02~0.03g)的半滑舌鳎幼鱼进行了在不同温度(17、20、23℃)、不同盐度(20、25、30、35)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测定。结果表明,75d组的相对耗氧率低于35d组;在同一体重组,盐度一定时,耗氧率取决于温度,即温度增高,耗氧率增大。而温度一定时,所测4个试验组中,盐度25时耗氧率最低,盐度20、30稍高,盐度35最高。75d组的窒息点高于35d组,高温度组窒息点较高,盐度25和30组的窒息点高于20和35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