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2002年在板栗资源调查中,发现北京市太行山区房山区佛子庄乡北窑村有1株约90年生的实生栗树,具有早实丰产、品质优、适宜炒食等特点。2003—2013年对该母株进行嫁接试验,并以北京地区主栽板栗品种燕红’作对照,分别在房山区、密云县、怀柔区等地进行区域性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无性系后代在坚果单粒质量、产量方面优于母株;早实性强,嫁接后次年结果,第3年平均株产1.2千克,第6年平均株产2.5千克(株行距3米×3米);10年后平均株产不低于5千克,较‘燕红’(平均株产约2.4千克)高108%;空苞率0.5%,每苞含坚果2.6个,出实率46.2%,均优于‘燕红’(空苞率3.1%、每苞含坚果1.7个,出实率35.6%)2013年12月通过北京市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良乡1号’。  相似文献   
12.
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板栗杂交后代株产、单粒重等形态特征及坚果总糖、淀粉、蛋白质含量等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研究了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所有杂交后代性状差异显著,坚果高度、宽度与淀粉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无论在总体水平还是各杂交组合内部均小于10%,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学性状,坚果厚度与脂肪含量变异系数也低...  相似文献   
13.
板栗和锥栗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板栗品种"燕红"、"怀黄"、"怀九"为母本,以锥栗为父本,进行了远缘杂交亲和性及杂种表型特性研究,旨在为栗属植物的远缘杂交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通过连续3a杂交试验,远缘杂交平均结实率仅23.6%,最低结实率只有6.5%,且空苞率较高,平均空苞率50.1%,最高77.5%;杂交结实特性在不同杂交组合、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结实率在不同杂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年份间表现差异显著,空苞率与坐苞率在不同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不同年份间差异不显著;母本对结实率有较大影响,以"怀黄"、"怀九"为母本远缘杂交结实率较高且杂种优势明显,亲和性好,而"燕红"与锥栗杂交无论在结实率还是杂种特性上表现较差,说明合理选择亲本对于克服板栗与锥栗间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提高结实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了北京地区栽培的板栗品系怀黄3种树形的光照及结实性状。结果表明,板栗树的光饱和点为66700lx,光补偿点为875lx;板栗的光合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午休”现象;开心形与疏层形树冠有效叶面积分别占68.83%、56.06%,圆头形仅为总叶面积的45.28%;开心形、圆头形及疏层形的外围结果率分别为82.73%、95.45%、97.56%;开心形与疏层形平均每苞坚果数及百粒重均明显高于圆头形。本文认为疏层形更能满足板栗对光的需求,有利于板栗增产,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板栗多集中分布在怀柔、昌平、密云等区县,属燕山板栗。因品质极佳,在国际市场享有声誉,是换汇率较高的出口物资。历史上多为实生繁殖,种间、单株之间差异大,加上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空棚树的存在又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即使嫁接优种,在有些板栗产区仍表现出空棚,有的甚至成片是空棚树。经调查,品种不同亦程度不同地存在空棚率,一般为7-15%,高在40%以上。单株之间差异更大,空棚率低的为2-4%,高的  相似文献   
16.
板栗雄花败育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板栗雄花发育过程,探讨板栗雄花败育的细胞学基础及其利用价值,【方法】以板栗雄性不育2号(Cms-2)为试材,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和人工杂交法对雄花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学特征及有性杂交过程中的结实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1)Cms-2雄花序发育初期细胞发育正常,进入雄蕊分化期后雄花序上部组织结构逐渐停止发育,组织细胞开始破裂、解体、死亡;(2)在有性杂交中,无论是自然杂交、种内杂交还是远缘杂交,Cms-2均表现出较强的杂交结实能力。【结论】Cms-2为不完全雄花败育类型,败育发生于雄蕊分化期至花药形成初期,败育时未形成花粉囊,属于花药退化型雄性不育;Cms-2稳定的雄花败育性状及优良的结实特性使其在板栗育种及种质创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表型分析法,对以雄性不育种质为母本的杂交F1代群体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株高、总苞/果枝等生长指标在F1代群体间存在较大变异,除果枝粗度、母枝粗度变异系数较小外,其余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变异丰富;②F1代群体中坚果果形指标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下,是稳定的性状指标,单粒重变异幅度和变异程度大,达24.2%;无性繁殖后代性状稳定;③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等营养指标在F1代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变异,淀粉、水分、蛋白质表现稳定,变异系数小于10%;总糖含量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89.38%。推测亲本杂种优势在F1代发生性状分离导致杂交后代群体在果实表型性状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为优良种质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板栗新品种‘怀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丰’是通过实生选优获得的板栗新品种,丰产,优质,耐贮,适应性强。坚果综合性状优良,果形整齐,平均单粒质量为8.9 g,平均每苞含坚果3粒。栗皮黑褐色,极少茸毛,果面光滑美观。栗仁黄色,煮食细糯,鲜食香甜,成熟果果肉含水量54.8%,总糖6.73%,淀粉39.80%,粗纤维1.30%,脂肪0.90%,蛋白质5.25%。北京地区9月中上旬成熟,适宜在燕山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9.
板栗基因组AFLP银染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建立准确、高效、实用的板栗品种鉴别体系和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DNA提取方法,从板栗的嫩叶和老叶中提取获得总DNA。所得DNA样品的D260nm/D280nm值为1.7~1.9,琼脂糖凝胶上主带清晰、较少降解、样品纯度高、蛋白去除干净且获得率高。该体系使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适合于板栗DNA提取,所提取的DNA样品不含PCR反应抑制剂及其他酶反应抑制剂,可被限制性内切酶MseI和EcoRI完全酶切,适合AFLP-PCR反应应用,得到清晰的指纹式样,适宜用作板栗品种鉴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板栗雄花败育种质及其授粉结实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父本对雄性不育种质结实的影响,探讨了以雄性不育种质为母本,不同父本杂交,板栗坚果性状方面的变异情况,以揭示板栗雄性不育种质的育种价值,奠定板栗雄性不育育种及其理论研究的生物学基础。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种质具有较强的授粉结实能力,坐苞率和结实率均在90%以上,空苞率4%,每苞含坚果2.6粒,坚果高宽厚表现稳定,单粒重变异幅度稍大,变异系数达到16.10%;父本不同,雄性不育种质结实特性存在差异,"燕平"、"河北短丰"与雄性不育种质亲和力最强,结实率和空苞率分别为95.35%、74.78%和4.65%、2.61%;雄性不育种质具有较强的接收远缘花粉的能力,与"锥栗"杂交结实率达到44%,远高于"怀黄";杂交后代中,各组合间变异稳定,坚果平均单粒重8.50~9.50g,且坚果高度、宽度、厚度以及单粒重等性状在各杂交组合间的变异系数均在5%以下;各组合内部,坚果单粒重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8.64%~16.10%,坚果厚度变异次之,坚果高度和宽度变异较小,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