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对短梗五加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5~2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0℃;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2.5~8,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49℃、10min.菌核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5~25℃,最适温度为20℃;pH值3~8间菌核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5;菌核致死温度为54℃、10min.  相似文献   
102.
辽宁省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试验小区人工接种和大田普查观测了玉米纹枯病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绘制了病害季节流行曲线。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玉米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不同生育期施药防治效果有显著性差异,拔节期是玉米纹枯病的最佳防治适期。发病初期摘除病鞘、病叶能有效降低玉米纹枯病的危害,在施药的同时结合摘除病鞘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锈病是辽宁东部山区穿山龙生产上新流行的重要病害。对穿山龙锈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薯蓣柄锈菌(Puccinia dioscoreae Kom.)。该菌夏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10~20℃,适宜萌发pH值为6~8,夏孢子萌发速度慢且萌发率较低,加入糖源能促进夏孢子萌发;冬孢子抗逆性较强,可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  相似文献   
104.
白头翁叶斑病发生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白头翁叶斑病的田间发病规律,研究该病害的防治技术.采用五点取样和大面积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白头翁叶斑病发生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头翁叶斑病的发生与品种、株龄及栽培方式密切相关.病斑直径变化与田间病情动态基本一致.供试药剂对白头翁叶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白头翁叶斑病的防效最高,达80.0%;40%嘧霉胺悬浮剂次之,防效可达78.0%;25%嘧菌酯悬浮剂对该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5.
64种药用植物提取液对3种药用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试了64种药用植物提取液对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h dereruetans)、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和五味子茎基腐主要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药用植物材料提取液浓度为5mg·mL-1时,对供试菌种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达到60%以上的药用植物样品有SP-1、SP-25及SP-48,其中SP-1、SP-48对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率为100%,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也为100%.  相似文献   
106.
树莓灰斑病病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树莓灰斑病病菌(Cercospora.rosicola Pas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适合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此温度亦利于孢子萌发,该病菌在pH 4~9条件下均能很好生长.  相似文献   
107.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在田间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不同的发病梯度。利用SAS统计软件构建了该病害传播梯度的幂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幂指数模型可以模拟该病害传播动态,同时推导该病害在一个月最远传播距离为16m,两个月最远传播距离为28m。  相似文献   
108.
抗苄嘧磺隆雨久花ALS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近年来,中国东北水稻田抗药性雨久花发生严重,部分地区用苄嘧磺隆已无法有效控制该杂草的危害。为明确该杂草抗药性发生的根本原因,本试验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稻田杂草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机理,以确定导致抗药性产生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氨基酸突变位点。【方法】利用PCR技术,通过对抗药性雨久花生物型和敏感性雨久花生物型ALS片段进行扩增和基因克隆,最后对DNA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果】与敏感性的雨久花ALS相比,抗药性雨久花生物型的ALS共有3处发生突变,即第197位脯氨酸突变为组氨酸,第200位蛋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388位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其中第197位突变与诸多文献报道相符。【结论】抗药性雨久花ALS第197位的突变可能是雨久花对苄嘧磺隆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其它2个氨基酸突变是否也导致杂草对苄嘧磺隆产生抗药性未见相关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人参(Panax ginsengC.A.Meyer)是我国传统名贵药用植物。人参锈腐病(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是人参最为严重的根部病害,也是"老参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茉莉酸甲酯(MeJA)是一种重要的抗病诱导剂,目前将其应用于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热点。文中以2年生人参移栽苗为材料,用200 mg/L的茉莉酸甲酯(MeJA)溶液处理人参,温室人工接种人参锈腐病菌,接种后3,6,9,12,15,20,25,30 d取样,测定人参根内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细胞膜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经MeJA处理后接种人参锈腐病菌,人参根内MDA含量较未经MeJA处理的参根MDA含量明显降低,细胞膜电解质外渗率也呈降低趋势,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这说明以上生理指标在茉莉酸甲酯诱导人参抗人参锈腐病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苏丹  傅俊范  周如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14-2015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白头翁叶斑病菌(Ascochyta anemones Kab.et Bub.)对70%甲基硫菌灵WP、75%百菌清WP、50%代森锰锌WP、50%多菌灵WP、25%嘧菌酯SC、10%苯醚甲环唑WP、40%氟硅唑EC7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白头翁叶斑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对50%代森锰锌WP的敏感性最高,EC50值为24.400 3 mg/mL;对10%苯醚甲环唑WP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