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农科建设对高校农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文章以河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为例,阐述了该校新农科建设基础,明确了新农科建设思路.从明确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和推进实践教学项目化改革等方面阐述了新农科建设的具体举措,并介绍了新农科建设在培养基础、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52.
本中心对按国家标准改进建成的小动物生物制品GMP净化车间(立体三层全净化)各部分的风速和洁净度(微生物数和尘埃粒子数)进行了检测,其结果均达标,可正式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53.
为了了解地熊蜂在凤丹牡丹上的访花行为特点,为进一步利用传粉蜂资源和提高凤丹牡丹产量奠定基础,采用目测、拍照和秒表计时等方法研究地熊蜂在凤丹牡丹上的访花行为。结果表明,地熊蜂在凤丹牡丹上的单次访花时间平均为(10.99±0.59)s。单次访花间隔时间平均为(6.25±0.17)s。单花访问时间较长,平均为(61.51±5.92)s。访花间隔时间平均为(10.27±0.65)s。地熊蜂平均每分钟访花(0.92±0.79)朵。访花量与上柱头量有极显著相关性。在晴朗天气,地熊蜂在6:30—6:40、温度为11.2~12.8℃时出巢活动,在8:30达到日活动高峰期。10:30以后,温度高于26.1℃时,地熊蜂访花不活跃,部分开始回巢。地熊蜂授粉的凤丹牡丹结籽率平均为(54.67±3.25)%,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地熊蜂为凤丹牡丹传粉能提高凤丹牡丹的结籽率。  相似文献   
54.
为了提高燕麦分子育种的效率,旨在开发燕麦D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先利用300 条10 碱基随机引物对9 种燕麦种材料进行随机多态性扩增(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扩增出燕麦D基因组特异性条带,命名为OPAB011287,经Blast 比对后发现该条带为一反转座子重复序列,根据此条带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更简便稳定的SCAR标记。结果发现该SCAR标记可以准确特异的检测到9 种试验材料中含有D基因组的燕麦品种,结论表明该标记可用于燕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有效服务于燕麦优良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55.
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紫荆1 a生和多年生茎的横切面形态解剖特征.结果表明:紫荆茎的初生结构从外到内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构成,且外方被角质层;皮层中具有大量的厚角组织;髓发达,环髓带明显.次生结构从外到内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主要特征体现在年轮线不明显,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均表现出紫荆对旱生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56.
为了研究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Ⅰ型整合子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从山东省鸡场分离沙门氏菌,根据Kauffmann-White方法测定其血清型,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沙门氏菌对1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MIC值,并且采用PCR技术测定了Ⅰ型整合子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显示:本次分离得到311株沙门氏菌,包括印地安纳沙门氏菌(133株)和肠炎沙门氏菌(178株)2种血清型;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甲氧苄啶普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率为91.0 %(283/311),99%的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敏感;PCR测定Ⅰ型整合子结果:Ⅰ型整合子的检出率为65.0%(202/311),其中多重耐药表型菌株Ⅰ型整合子阳性率为92.6%,202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有6株的携带基因盒dfr17-aadA5。上述结果表明,Ⅰ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沙门氏菌中,并且与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7.
以牡丹基因组为模板,利用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编码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RT基因)的序列,测序后所得序列长度为240 bp,包含2个开放读码框,共编码63个氨基酸。经NCBI中BLAST比对结果显示,洛阳红牡丹RT基因与枸杞、甜菜等RT基因的同源性均在70%以上。经MEGA和DNAstar软件分析表明,该片段在进化上与梅、杨、茶和苹果等落叶木本植物的同源性序列存在更高的同源性和更近的亲缘关系,与枸杞、鹰嘴豆、番茄、草莓等草本植物的同源性序列亲缘性较远。  相似文献   
58.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牡丹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Taq聚合酶、dNTPs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5因素4水平正交优化,建立了适合于牡丹基因组的SRAP-PCR优化扩增反应体系,Mg2+浓度为1.5 mmol/L,dNTPs为0.3 mmol/L,Taq酶1.5 U,引物为0.4μmol/L,模板DNA 1.0 ng/μL,总体积20.0μL。  相似文献   
59.
在中小流域上兴建水利工程,经常遇到流量资料不足或代表性差的情况,难于使用相关法来插补延长推求设计洪水;而暴雨资料一般较多,故可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以某一小(二)型水库为研究对象,在流域暴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及校核洪水过程,并进行了水库调洪演算,可为确定水库坝顶高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以22个芍药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究其出仁率、出油率以及种籽中籽油、籽粕和种皮中的功能性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仪提取芍药籽油,测得参试品种出油率为15.96%~26.62%,平均为22.12%;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表明,参试芍药籽油中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麻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等,籽油中的总不饱和脂肪酸超过85%,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较高,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芍药籽油榨取后副产物籽粕中总黄酮、芍药苷和粗蛋白的含量分别为7.78 mg/g、24.85 mg/g和16.92%,种皮中总黄酮和白藜芦醇的含量分别为107.30和3.11 mg/g。综上所述,籽粕和种皮既可作为功能性营养保健品的原料开发利用,也可作为新型高营养饲料使用,表明芍药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潜力,能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