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312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65篇
  77篇
综合类   760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547篇
园艺   16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81.
胡枝子属牧草种子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两种胡枝子种子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的谱。分析了种间和种内异形种子间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并且对种子硬实率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2.
二化螟对转CpTI基因水稻的抗性演变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转CpTI基因(单基因)的水稻明恢86(MH86CpTI)为对象,以明恢86(MH86)为对照,通过室内汰选等一系列试验,研究二化螟对MH86CpTI的抗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7代汰选的二化螟对MH86CpTI表现出一定的抗性特征,表现在喂食MH86CpTI稻秆的二化螟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由F0的(89.27±5.63)%到F16只有(58.34±9.0)%;对二化螟生长发育如幼虫体重、体长、蛹期、孵化率等指标的影响也逐代减小.表明经汰选后的二化螟对MH86CpTI的适合性逐代增强,进入早期抗性阶段.可预测出二化螟对转基因水稻存在一定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83.
密植板栗树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8年生密植板栗园“九家种”品种树木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40~50μmol·s-1·m-2和800~900μmol·s-1·m-2;②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程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为单峰曲线,而在生长盛期(6~8月)为双峰曲线;③光合速率的年变化进程也表现为双峰曲线,其高峰分别出现在开花期及果实速生期;④叶片的光合速率直接受光合有效辐射的制约,同时还受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抗真菌转基因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粘"为对照,采用传统平板计数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抗真菌转基因水稻"转品1"和"转品8"生长周期内对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与其非转基因对照水稻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转基因水稻的种植没有对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产生明显影响;18S rRNA真菌群落DGGE图谱分析显示,相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与其非转基因对照水稻的根际土壤真菌DGGE条带数量和条带位置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转基因水稻的种植没有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影响。进一步分析相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与其非转基因对照水稻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 diversity index)和均匀度指数(Evenness index)的动态变化,发现两者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抗真菌基因的导入对水稻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数量和群落结构均没有明显影响。此外,将不同位置的真菌DGGE条带切胶回收,克隆、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主要归属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和未知真菌(unknown fungi)5个类群。  相似文献   
85.
植被变化对人工林地蓄水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混交林改为桉树人工林后土壤层和凋落物层水量调蓄功能的变化规律,采用室内试验与野外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尾巨桉林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0—30 cm土壤层和凋落物层的蓄水功能。结果表明,3年生尾巨桉林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比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的低8.8%和4.6%,尾巨桉林土壤饱和持水率显著大于混交林;混交林改为尾巨桉林后,0—30 cm土壤层最大蓄水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壤水分蒸发速率加快,非降雨天气下尾巨桉林土壤蓄水量显著低于混交林;改为尾巨桉林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潜在蓄水量显著减少,但随着林龄增加,尾巨桉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潜在蓄水量逐渐回升,凋落物最大持水率逐渐降低;降雨条件下人工林凋落物层比土壤层易于达到其理论最大蓄水量。  相似文献   
86.
不同脂肪源对真鲷幼鱼生长、存活及体内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真鲷幼鱼摄食缺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饵料时,其生长增重率和存活率比摄食富含PUFA配合饵料或玉筋鱼鱼糜的明显下降。幼鱼摄食含有不同脂肪酸饵料时,其肌肉和肝脏组极性或非极性脂中脂肪酸组成都有变化。肌肉和肝脏极性脂中的PUFA比非极性脂中PUFA含量高,并且当饵料中不能提供足够的PUFA时,非极性脂中的PUFA下降明显,而极性脂中的PUFA变化较小,被优先贮存。真鲷幼鱼肌肉和肝脏组织缺乏n-9、n-6和n-3相互转化的能力。因此,为提高幼鱼的生长增重率和存活率,必须保证饵料中含有足够的PUFA。  相似文献   
87.
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菱鲆幼鱼在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密度对其摄食、生长、饲料利用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组不同处理,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0.66 kg/m2、1.26 kg/m2、2.56 kg/m2、4.00 kg/m2,每个密度组设3个重复,为期100 d,实验结束时养殖密度分别为4.67 kg/m2、7.25 kg/m2、14.16 kg/m2、17.77 kg/m2。结果表明:大菱鲆生长速度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各实验组的持定生长率(SGR)值分别为2.67、2.33、2.29、1.98;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实验组大菱鲆的体重差异度出现显著变化(P<0.01);大菱鲆的饵料系数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实验组1的饵料系数为0.70;实验组4的饵料系数为0.76;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的免疫指标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肝脏的脏器系数的影响不大。本实验结果可为鱼类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为验证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氧氟沙星注射液对猪咳喘症的临床疗效,选用伴有咳嗽、喘气等病症的患病猪为试验对象,以氧氟沙星注射液、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的疗效为对照。结果显示,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氧氟沙星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对猪咳喘症的疗效均优于氧氟沙星注射液及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单独用药的疗效,其治愈率分别为73.3%、63.3%、50.0%,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6.6%、73.3%;且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氧氟沙星注射液高、中剂量组与氧氟沙星注射液及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比较,其对治疗猪咳喘症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显著(P〈0.05)。可见,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氧氟沙星注射液能有效治疗猪咳喘症,建议肌肉注剂量必须达到0.1mL/kg.b.w以上,且每天给药2次,连用3d。  相似文献   
89.
介绍了壳聚糖酶的来源、分类及其理化性质,总结了国内外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研究进展,并对其降解产物壳寡糖的生理功能和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0.
向日葵病虫害是严重影响呼伦贝尔地区向日葵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09-2011年对呼伦贝尔地区向日葵病虫害种类、分布以及对向日葵药害和向日葵抗病性进行调查.为该地区向日葵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当地向日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调查的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地区向日葵传染性病害发现17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1种,细菌性病害2种,病毒性病害1种,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3种.真菌性病害中菌核病、霜霉病、褐斑病、黑斑病、黑茎病和锈病等危害最重.非传染性病害共发现9种,干旱和药害危害最为严重.(2)呼伦贝尔地区向日葵害虫发现6目、24科、42种,整个生育期都有不同害虫危害,地老虎、草地螟和葵螟等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