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9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林业   438篇
农学   194篇
基础科学   283篇
  172篇
综合类   1748篇
农作物   170篇
水产渔业   273篇
畜牧兽医   655篇
园艺   263篇
植物保护   19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水稻白叶枯病自发现到现在已有90年的历史。由于发生地区广泛,为害严重,各国对此病曾做了大量研究。日本对它已研究了半个多世纪,我国也有二十多年的研究经历。但对其侵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仍有不同看法。我国最初认为种子传病是首要的。但在病区单抓种子处理还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又认为病稻草是病区次年的主要菌源。近年来,又发现在严格处理病革、病种子的情况下,仍然发病,故怀疑除上述两种传播途径外,还有其它传播途径。关于杂草传病问题,日本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和我国国内一样,对杂草带菌传病问题,意见很不一致。我们认为对这一传播途径有彻底弄清的必要,它不仅关系到一个病的侵染循环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对白叶枯病的彻底防治。如果这一传播途径确实存在,我们若不承认它,在防治上就会出现大的漏洞。如果白叶枯病确与杂草无关,盲目地采用相应的措施,也是多余而毫无意义的。这次试验是采用较直接的“离心浓缩针刺接种法”,其结果:第一年证实有马唐等六种杂草、黄豆和水稻根部能够带菌;第二年证实有车前等三种杂草和水稻根不仅带菌,而且可越冬并存活到次年五月;第三年又证实在不同地区有马唐,狗牙根等四种杂草能够带菌越冬,并存活到次年五月中旬。另外,用病区杂草和水稻健苗混栽,结果稻苗上发病,而对照的不发病。通过三年来的试验研究,证实有数种杂草的根茎部不仅带菌,而且能传病。  相似文献   
32.
粤引无核荔原产于海南,引入广东省东莞后容易成花,由于花量大,树体营养消耗严重,且盛花期多为低温阴雨季节,往往造成着果率低,甚至花而不实的现象。为此,我们进行了化学疏花和人工疏花结合短截花穗等试验,旨在调控花期和提高着果率,试验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应用DAS-ELISA对分别于1998年在河南、陕西和1999年在河南、陕西、河北和山西采集的葫芦科病毒病样本84份、186份进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的检测,表明该病毒在这些地区广泛发生,ZYM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8%和57.5%熏在北京和河南临颖县ZYMV发生率较低熏≤23.1%,在其余地区即河北石家庄,河南郑州、开封、孟津,山西运城,陕西西安其阳性检出率在40.0%~92.9%之间。除冬瓜样本没有ZYMV外,西瓜、甜瓜、南瓜、丝瓜、小西葫芦、苦瓜、黄瓜和瓠子均受到ZYMV的侵染。不同地区、年份和作物之间ZYMV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对18份西瓜品种的抗ZYMV温室人工接种鉴定的试验表明,目前推广的一些品种对ZYMV缺乏抗病性。  相似文献   
34.
植物检验检疫与出口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晓东  郑育洪 《植物检疫》2003,17(3):177-178
植物性农产品的出口必须满足进口国的检验检疫要求。在中国加入WTO后 ,发达国家在进口关税壁垒消除后 ,对来自中国的农产品通过提高检验检疫标准 ,设置了更加严格的技术性壁垒。近年来 ,有很多关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论述[1,2 ] ,但涉及植物检验检疫的农产品生产的标准还较少。本文提出应按照检验检疫要求设计农产品生产标准 ,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从而破除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1 植物检疫要求1 1 植物有害生物检疫植物性农产品在生长过程和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都可能被植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侵染。各国为此都制定了…  相似文献   
35.
二化螟在茭白上的钻蛀行为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二化螟在茭白植株上的转移、钻蛀和产卵行为以及取食选择性,并根据其行为特性,制订合理的药剂喷施方法.结果表明,二化螟90%以上的卵产在茭白的叶片上,其余部分产在叶鞘上.产卵的主要叶位是心叶、倒一叶和倒二叶.超过50%的卵块集中在叶片距叶枕0~60cm的部位.幼虫孵化后,蚁螟蛀入的部位一般在叶枕以下的叶鞘内侧,多集中于倒四、倒五叶鞘.2龄后开始钻蛀内侧叶鞘,并蛀入茭白茎的内芯,二化螟幼虫在茭白植株上通常从叶片转移到叶鞘进行钻蛀危害.幼虫嗜食茭白茎部,其次为茭白果肉和叶鞘,对叶片几乎不取食.使用叶鞘喷施杀虫可达到对茭白进行全株喷雾同样的防治效果,并可节省40%~50%的用药量,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6.
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长期存在控害保产与生产无公害稻米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几种效果显著的非化学控害增产技术。其中,利用水稻遗传背景、对病虫抗感水平等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控制稻瘟病的效果达42.12%~76.68%,抑制白背飞虱若虫数量增长效果明显,增产糯稻或优质稻600~1050 kg/hm2,平均增收约1 500元/hm2;稻鱼共育控制稻飞虱的效果为63.77%~86.89%,对纹枯病病株抑制率70.52%,控制稻田杂草效果为89.57%,平收获鲜鱼319.5~1 177.5 kg/hm2,水稻产量比对照区增产7.05%~10.11%;稻鸭共育控制稻飞虱效果63.73%~77.18%,控制稻螟效果30.11%,控制纹枯病效果19.33%~67.03%,对稻田杂草控制效果91.96%,减少施肥30.6%、农药59.3%,减少投入1 987.05元/hm2。  相似文献   
37.
<正> 养鸡、种稻轮作是指在农田放养优质三黄鸡与种植单季晚稻结合,在一块农田,一年内进行种养轮换。这种种养轮换方式既改善了农田土壤,降低了种粮生产成本,又有利于降低养鸡防病用药成本,提高单位农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较好模式,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  相似文献   
38.
为确定乌鳢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选择体重为(5.96±0.36)g的乌鳢(Channa argus)幼鱼540尾,采用单因素浓度梯度法设计试验,即饲料中赖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0.4%、0.8%、1.2%、1.6%和2.0%,实测各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94%、2.34%、2.74%、3.14%、3.54%和3.94%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质43.0%、能量18.5 MJ/kg),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乌鳢对饲料中赖氨酸的适宜需要量为2.87%,占饲料蛋白质的6.65%。根据乌鳢肌肉必需氨基酸的模式,使用A/E法推算出乌鳢对饲料其它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即精氨酸4.39%CP、亮氨酸3.10%CP、异亮氨酸3.21%CP、蛋氨酸+半胱氨酸2.77%CP、苯丙氨酸+酪氨酸6.29%CP、苏氨酸3.46%CP、缬氨酸3.34%CP、组氨酸1.76%CP。  相似文献   
39.
枣庄黑盖猪与引进猪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庄黑盖猪是存养历史悠久的一个山东地方猪群体,对其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其杂交特性缺乏了解。研究针对枣庄黑盖猪核心群体,采用Illumina Porcine SNP55芯片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SNP遗传标记,分析枣庄黑盖猪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其与山东省主要引进猪之间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枣庄黑盖猪群体内多样性较高,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丰富;2)枣庄黑盖猪与5个引进猪种存在大的遗传分化,枣庄黑盖猪与巴克夏猪群体遗传距离和净遗传距离最大,与长白猪的遗传距离和净遗传距离最小;3)群体结构分析表明,枣庄黑盖猪在系统发生树上单独聚类成一个分支,特征性亚群在群体中所占比例为0.826,故枣庄黑盖猪具有自己独特的遗传特征,是一个受引进猪影响较小的地方猪群体。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60.28±0.73)kg的健康"长×大"或"大×长"二元育肥猪13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2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20%和30%的苜蓿草粉。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结果表明:1)5%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增重成本最低。2)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的肌肉p H45 m in、熟肉率、大理石纹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 H24 h极显著降低(P0.01);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苜蓿草粉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20%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肌肉鲜味氨基酸(DAA)(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必需氨基酸(EAA)(蛋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及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提高(P0.05)。4)随饲粮苜蓿草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育肥猪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逐渐减少,肌肉不饱和脂肪酸(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 PUFA和n-3PUFA含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M UFA、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UFA、亚油酸、α-亚麻酸、n-6 PUFA和n-3 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5);肌肉n-6 PUFA/n-3 PUF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1)。综上,饲粮添加20%苜蓿草粉可使育肥猪的肌肉DAA、EAA含量以及PUFA中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提高,n-6 PUFA/n-3 PUFA降低,有利于n-3 PUFA在肌肉中的富集,可以提高猪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