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篇
  35篇
综合类   4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依托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秭归实验站的8 a长期试验,对5种保护性管理措施下坡地脐橙园土壤团聚体结构与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脐橙套种多年生白三叶草(CM)和脐橙园地面农作物秸秆覆盖(SM)处理表层土壤(0~5 cm)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值、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氮含量及SM处理表层土壤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脐橙套种黄花菜等高植物篱(CH)处理和脐橙园沿等高线埋设防渗膜(MM)处理表层土壤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CH处理的MWD值显著高于常规脐橙栽植(CK)和脐橙套种小麦-花生(PC)处理;与CK处理相比,PC处理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MWD值、团聚体碳含量和表层土壤团聚体氮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5~20 cm土壤团聚体磷含量有升高趋势。团聚体MWD与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氮含量有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2.
不同栽培代次、林龄的桉树人工林土壤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福建省漳州市不同栽培代次、林龄的桉树人工林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代次、林龄及同一林地不同土层的土壤渗透性均有较大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一代桉树林土壤的渗透性呈提高的趋势,相同或相近林龄的桉树林,一代林的土壤渗透性大于二代林,同林龄不同土层土壤渗透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0-60 cm土层内6 a生一代桉树林的土壤渗透性能最好,其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及75 min内渗透总量的平均值分别是18.82,2.11,2.93 mm/min和164.08 ml/cm2。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符合考氏(Kostiakov)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R2为0.823 9~0.982 1。土壤渗透性与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持水能力极显著相关,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与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极显著相关。不同林地土壤渗透性能排序为:0.3 a一代<1 a一代<2 a一代<3 a一代<4 a一代<6 a一代;4 a二代<4 a一代<7 a二代<6 a一代。  相似文献   
63.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森林土壤磷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浸提法,在添加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后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下酸性森林土壤惰性磷的活化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能显著地活化酸性森林土壤中的惰性磷。在供试的3种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磷的活化作用在暗红壤中尤为显著。供试的4种有机酸活化能力顺序依次为柠檬酸〉草酸或混合酸〉酒石酸,这一顺序基本与各有机酸logKAl(络合平衡系数)一致。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森林土壤磷的活化作用随有机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森林土壤磷的活化量明显小于农业土壤,这可能与土壤本底磷的质量分数有关,农业土壤中磷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森林土壤。  相似文献   
64.
【目的】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探讨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配施的理论与技术,阐明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 氮素利用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减少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9~2011年,以水稻南粳46为材料,在江苏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进行原状土柱模拟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全量还田(S)和无秸秆还田(S0); 副区为氮肥用量(N),设置N 120、 180、 240和300 kg/hm2 4个氮水平,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分析了水稻基肥期、 分蘖期、 穗肥期的氨挥发量和土壤80 cm处渗漏水全氮含量,土壤0—15 cm全氮含量,水稻产量,以及水稻籽粒和秸秆氮含量,计算水稻生育期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 淋溶损失率、 土壤残留率以及水稻的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水稻产量随氮肥适宜用量增加而增加,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还田下水稻平均增产6.3%,其中N 240 kg/hm2 处理产量最高; 水稻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秸秆还田能够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单施氮肥分别提高1.4~3.4 kg/kg和1.8%~4.2%; 水稻田氨挥发损失量、 氮肥淋溶损失量和土壤残留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 240 kg/hm2水平下,秸秆还田氨挥发损失量增加18.2%、 土壤残留氮量增加10.1 kg/hm2,减少氮素淋溶损失量30.9%,氮肥总损失率降低6.0%。【结论】在秸秆全量还田下,配施适量的氮肥,可以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增加产量,同时减少氮肥损失。本试验中,以麦秸全量还田配施N 240 kg/hm2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65.
茶多酚和铜对可变电荷土壤钙镁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批平衡试验,研究茶多酚、铜和体系pH对可变电荷土壤释放钙镁离子的影响。研究发现,铜离子初始浓度为2.0mmol/L,最终体系pH为5.0时,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的负电荷增加,土壤表面释放的钙镁离子量减少。茶多酚初始添加量为20 g/kg,最终体系pH为5.0时,随着铜离子初始浓度的升高,可变电荷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增加,铜离子通过与钙镁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形成对吸附位点的竞争,从而增加钙镁离子的释放。茶多酚初始添加量为20 g/kg,铜离子浓度为2.0 mmol/L,随着pH的升高,可变电荷土壤钙镁离子释放量下降。在相同pH条件下,茶多酚可以通过自身的吸附增加可变电荷土壤表面负电荷,减少可变电荷土壤钙镁离子的释放量。研究结果可为茶园土壤酸化和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7 a的植被恢复,土壤表层(0—10 cm)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植被恢复初期上升趋势明显;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在土壤表层(0—10 cm)中要强于中下层(10—40 cm);土壤表层(0—10 cm)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三种水解酶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 < 0.01)。表明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增强和土壤养分的改善相互促进,土壤酶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水平,沙地表层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多糖的转化和有机磷的转化之间关系密切并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7.
桉树人工林中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尾巨桉2.5 a生间伐后的林分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后施用适量的N、P、K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每株施用磷酸二铵(N、P)750 g、氯化钾(K肥)90~270 g、硼砂(B肥)0~30 g,即每株施N135 g、P2O5338 g、K2O50~100 g、B 0~5 g的增产效果最好,优化配比为N:P2O5:K2O:B=1∶2.5∶0.37~1.11∶0~0.04.在肥料元素合理配比下,磷酸二铵、氯化钾和硼砂的总施肥量控制在850~950 g/株,以单质肥料测算,则N、P2O5、K2O、B有效养分总量应控制在520~575 g/株范围.以该施肥组合方案进行实施,施肥后2.5 a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达3 cm、3.2 m和0.10 m3以上,比未施肥的林分分别提高190%~200%、268%~273%和400%~465%,可净增加收入7~8万元/hm2.中期施肥对提高林分生长量和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8.
对宁镇丘陵区几种主要类型林下土壤中Fe,Mn,Cu,Zn,Mo,B等6种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量以及影响微量有效性的主要土壤因子如土壤全N,速效P,速效K,有机质,pH和土壤颗粒组成等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9.
氮、磷、钾对银杏幼苗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N、P、K不同配比对银杏幼苗养分吸收、叶绿素含量及苗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时,阻碍苗木体内叶绿素的合成,不利于苗木生长,氮素过量时,会阻碍苗木根部对营养液中养分的吸收,但能增加苗木体内的叶绿素含量;缺磷时,苗木对养分的吸收降低,体内叶绿素含量低,磷的增加能促进苗木根系对营养液中养分的吸收,增加苗木体内的叶绿素含量.钾的缺乏及过量都不利于银杏苗木叶绿素的合成,钾的增加能够促进苗木对养分的吸收.不同处理苗高相对生长率虽有差异,但并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处理5(N5P1K1)苗高的相对生长率最大(57.09%).  相似文献   
70.
以贵州花江喀斯特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生化活性试验法及氯仿熏蒸法分析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熵(qSMBC)的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一年四季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生化作用强度、微生物生物量碳及qSMBC明显上升,即土壤微生物活性明显增强,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使土壤质量得以提高;4个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活性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最强,冬季最弱,总体上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动态特点(P〈0.05),表明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季节动态不仅与温度、降雨等气候因素有关,还受到植被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