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供试各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及菌落厚度差异显著。培养6 h时,该菌株的萌发率能达到最高峰;适宜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 H值为8。  相似文献   
32.
2021年4-6月,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诱集法对深州市穆村乡良桑繁殖场内桃园昆虫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常规形态学分类鉴定方法与可识别分类单元(RTUs)法相结合对诱集到的昆虫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021年4-6月,共诱集桃园害虫及天敌8目48科133种26398头昆虫,其中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占接近80%.不同时间危...  相似文献   
33.
壶瓶枣褐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山西红枣发生了1种严重的果实病害,症状表现为果顶或果肩部位形成红褐色的病斑。本研究以壶瓶枣为材料,对病菌进行分离。通过室内和田间致病性测定以及人工接种后再分离病菌,证明编号为CN535的真菌菌株为该病的致病菌。该病菌在PDA上7d菌落直径达69.2~73.5mm,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均发达,具明显的浅灰与墨绿色的同心轮纹;分生孢子单生或短链生,具纵横隔膜和短喙,大小为(22.5~40.0)μm×(8.0~13.5)μm,为典型的Alternaria属真菌特征。其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A. alternataA. tenuissimaA. longipesA. maliA. citri的同源性均为100%。用2对链格孢菌的专用引物AAF2/AAR3和Aalt-F/Aalt-R分别扩增出相对应的341和450bp的片段。综合形态特征和分子分析结果,确定壶瓶枣褐斑病的病原菌为A. alternata (Fries) Keissler。  相似文献   
34.
以桃树为试材,通过桃园行间自然生草与清耕对比试验,测定桃树上中下部位叶片的叶绿素和氮含量;分别采集0~15 cm、15~30 cm和30~45 cm的混合土样,研究土壤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不同土层微生物变化情况,探讨行间自然生草对桃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桃园栽培管理中果园生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相比于清...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黄杨绢野螟发生特点及幼虫空间分布型,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保定市朝阳街两旁的绿篱带小叶黄杨进行调查,记录黄杨绢野螟幼虫的虫口密度,研究该虫的发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根据所调查的369个样方的虫口密度,采用概率分布型比较X2检验的方法和若干聚集度指标的方法,确定幼虫空间的分布型。[结果]3种概率分布型与X2检验比较结果表明,3种分布型均有差别,但Possion分布X2检验值与X20.05差别最大,故黄杨绢野螟幼虫极不符合Poission分布 负二型分布差别最小,比较符合负二项分布。各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黄杨绢野螟幼虫呈聚集分布。[结论]黄杨绢野螟幼虫空间分布型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对该幼虫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6.
作者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5种(茎1、茎2、茎4、花2、姜4)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并通过与苹果轮纹病的对峙培养试验,对其进一步的筛选。结果表明,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为从黄顶菊内分离出的花2,其次为从姜内分离的姜4和从黄顶菊内分离的茎2,抑制效果最差的则为从黄顶菊内分离的茎1。  相似文献   
37.
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Mill褐斑病为近年来山西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壶瓶枣果实病害,症状表现为果项或果肩部位形成红褐色病斑,经鉴定,病原为有丝分裂孢子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Keissler.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和悬滴法分别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中4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异菌脲、多菌灵、剑斑和施力科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均在90%以上;炭阻绝、代森锰锌、多菌灵、剑斑和施力科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活性比较强,抑菌率也在90%以上.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施力科、多菌灵、剑斑和代森锰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4.45,20.83,28.47,149.93 mg/L,其中施力科的有效中浓度最低,相对抑制效果最好.4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3以上,表明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现较高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8.
引入成果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中,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充分运用线上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其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大幅度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9.
为有效控制枣缩果病的危害和发展,选用药剂新高脂膜、50%多菌灵S-WP、80%大生M-45代森锰锌SWP、特谱唑12.5%可湿性粉剂、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氧化乐果乳油、高效氯氰菊酯,组合成6种药剂配方进行了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在衡水市不同的枣园单独施用新高脂膜、50%多菌灵S-WP和80%大生M-45代森锰锌S-WP中的一种药剂或者综合施用3种药剂,平均每年的病果率可降低20%左右,防效在33%以上。  相似文献   
40.
越冬病枝水培与PCR结合检测枣疯病植原体的存活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染枣疯病的婆枣为材料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其一,采集越冬期和越冬前后的枣疯病枝条并对越冬期枝条进行水培,通过萌芽的症状观察和PCR检测,发现病枝条韧皮部和萌芽内均可扩增出1.5 Kb的枣疯病植原体特异性条带,此结果表明,枣疯病植原体可以在-10℃左右的地区在枣树枝条内安全越冬;其二,利用PCR技术检测了冬季轻病树的病枝、根部、主干及树冠内未表现症状的枝条韧皮部,结果只在病枝内检测到植原体的存在,而在其它部位都未发现植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