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71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10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10篇 |
农学 | 178篇 |
基础科学 | 390篇 |
209篇 | |
综合类 | 1233篇 |
农作物 | 90篇 |
水产渔业 | 92篇 |
畜牧兽医 | 914篇 |
园艺 | 169篇 |
植物保护 | 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144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215篇 |
2013年 | 175篇 |
2012年 | 178篇 |
2011年 | 180篇 |
2010年 | 241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128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3篇 |
1961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肖林云;高建东;姚永伟;侯卫华;张伟;李丹丹;卫婵昭;李君艳 《农技服务》2024,(6):28-30
为明确摘心打顶技术对冬播白菜植株生长发育及制种产量的影响,以白菜杂交种1号、2号、3号为试验材料,在白菜母本抽薹现蕾期进行打顶处理,测定打顶处理与未打顶处理对其抽薹现蕾期、花期及采收期3个时期的植株生长相关性状及产量等。结果表明:在3个白菜品种的花期和采收期,打顶处理可提高白菜株高、茎粗、各级分枝数、总荚数、单株总粒数及产量;打顶处理后的株高最高可较未打顶的增加14.17%,茎粗最高可增加34.08%,三级分枝数最高可增加144.79%,总荚数最高可增加44.43%,单株产量最高可增加68.46%。摘心打顶处理可促进白菜分枝,协调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通过增加植株分枝数和总荚数提升白菜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942.
试验采用六氟化硫(SF_6)示踪技术测定生产条件下泌乳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旨在研究饲粮NDF/NFC(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对泌乳中期奶牛甲烷排放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649.54±18.44)kg、胎次(1.42±0.15)胎、泌乳天数(170.08±19.04)d、产奶量(18.46±0.89)kg/d的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配到3组,每组4头。各组饲粮NDF/NFC分别为1.44、1.65、1.82。试验期为28 d,包括14 d预饲期和14 d正试期。结果表明:①泌乳中期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甲烷能、甲烷/干物质采食量及甲烷能/总能摄入量在3个处理组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低NDF组NFC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高NDF组(P0.05);③生产性能和日增重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在不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前提下,NDF/NFC为1.44的低NDF组饲粮能显著降低泌乳中期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943.
为鉴定承德地区断奶仔猪腹泻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性,从承德地区不同养猪场采集腹泻断奶仔猪的肝脏、肛拭子、粪便等样品120份,试验采用细菌学鉴定法、K-B药敏纸片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采集的120份样品中分离得到了大肠杆菌42株、沙门菌23珠、志贺菌12株,42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新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率在59.5%以上,对头孢噻呋、头孢曲松、恩诺沙星等4种药物耐药率为14.3%~31.0%;23株沙门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新霉素等8种药物的耐药率在47.8%以上,对头孢噻呋、头孢曲松、恩诺沙星3种药物的耐药率为13.1%~34.8%;12株志贺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新霉素等7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0.0%以上,对头孢噻呋、头孢曲松、恩诺沙星等4种药物耐药率为16.7%~33.3%。研究为该地区断奶仔猪细菌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4.
棉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系构建及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棉秸秆降解菌系及其固体发酵条件优化。【方法】根据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和滤纸酶活(FPA)筛选纤维素降解能力强的菌株,与调节发酵品质的菌株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初始含水量、接种量、发酵天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棉秸秆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得到24株纤维素降解菌,其中一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例最大值 6.20,FPA酶活力9.699 U/h,CMC酶活力10.435 U/h,通过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构建复合菌系按1∶1∶2∶1进行发酵,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方程回归显著(P<0.000 1),接种量15.0%,发酵时间35.0 d,水分80.0%时,纤维素降解率达35.91%,接种量对纤维素降解率影响最大。【结论】构建了棉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系,确定了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棉秸秆饲料化提供了实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5.
针对现有大蒜播种机难以满足蒜种\"鳞芽朝上、直立栽种\"农艺要求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大蒜自动定向播种机。该播种机主要由底盘、机架、种箱、取种装置、蒜种定向装置、插播装置、气动控制系统和镇压轮组成。采用链勺式取种方式完成单粒取种,利用三级锥形料斗实现蒜种鳞芽定向,通过鸭嘴式插播器实现直立栽种。设计了各关键部件结构,通过试验研究探明了影响取种效果和鳞芽定向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合理工作参数组合。以兰陵大蒜为试验对象,取种试验表明,当播种机行进速度0.10 m/s、振动机构振动作用力15 N、十字轮转速20 r/min时,单粒取种率为93.50%,多粒率为2.30%,漏取率为4.20%,综合取种效果最优;蒜种定向试验表明,当3级料斗尖锥半顶角依次为45°、40°和30°时,料斗安装间距100 mm、料斗打开间隔时间0.4 s时的鳞芽朝上率为94.44%,综合定向效果最优。大蒜播种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参数组合下鳞芽朝上率为89.2%,重播率为3.2%,漏播率为2.0%,播种效率为500~650 m~2/h,满足大蒜播种农艺需求。该文研究结果为推动大蒜播种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6.
镉胁迫对小麦形态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是威胁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镉毒性较大。为了探究重金属镉对小麦的毒害机理,本实验以具有不同耐镉性的中育10号、周麦18和洛麦23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镉溶液(Cd Cl_2·2.5H_2O)(0、10、20和40 mg/L)对3份小麦种子发育、生理响应和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镉溶液浓度为20 mg/L时,中育10号、周麦18和洛麦23的发芽率分别下降12%、20%和42%;当镉溶液浓度升至40 mg/L时,小麦根的生长受到强烈抑制,耐镉性较强品种中育10号的根长下降69%,耐镉性较弱品种洛麦23根长下降80%。对不同组织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显示,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胞间CO_2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中育10号上升幅度高于洛麦23;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此外,利用透射电镜对根细胞的观察显示,在相同浓度镉胁迫下,耐镉性较强品种中育10号维持相对完整超微结构,对金属镉有良好的抗性和适应性。本研究从生长形态、生理代谢和细胞结构等方面,综合探讨了不同抗性小麦对镉的响应机理,对于小麦遗传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7.
李芃绪;李世景;孙骏;项维;赵苗苗;侯天牧;李华明;广敏;陈瑞格;徐梦然;吴晓敏;姜合祥;雷连成;张付贤 《畜牧兽医学报》2024,(3):1192-1207
旨在了解猪源致脑膜炎猪链球菌2型的分子分型和致病性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患病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猪链球菌PX0923,通过电镜观察、16S rRNA基因测序、多重PCR、PCR-RFLP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等方法对其进行血清型和分子分型鉴定,毒力基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基因检测、小鼠感染试验、抗生素和中药药敏试验分析分离株PX0923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PX0923为革兰阳性菌,电镜下可见连续排列成链状的卵圆形菌体;PCR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其属于猪链球菌2型;序列分型为ST7,与ST1型猪链球菌聚为一支;携带epf+/mrp+/sly+/gapdh+/fbps+/orf2+/sao+ 7种毒力基因,呈现α型溶血活性;感染小鼠可导致小鼠肺、脾和肝等多个器官不同程度的病变,出现了小鼠脑膜炎等与病猪类似的临床症状;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10~9 CFU/小鼠,提示PX0923可引起小鼠脑膜炎。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等12种药物耐药,携带耐药基因:aadA1和bla-TEM,对中药全蝎和三七敏感。本研究分离到猪源猪链球菌PX0923为血清2型,MLST分型为ST7,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感染小鼠可引起脑膜炎等多组织损伤;对多种抗生素和中药全蝎、三七敏感。研究结果为猪链球菌的流行和溯源分析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对致脑膜炎猪链球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8.
绿肥是促进土壤培肥、增加作物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对绿肥生长季施磷效应的研究有助于 为华北旱地绿肥应用模式中磷肥的管理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对天津农田 3 种典型冬绿肥生育期 施用不同用量磷肥(100%P、80%P、60%P、0P),研究其对绿肥作物生长、土壤性状、土壤健康和施磷效应的影 响。结果表明,毛叶苕子和黑麦草在生育季施用 60%P(P2O5 54 kg/hm2)、二月兰施用 80%P(P2O5 72 kg/hm2)有 利于绿肥生物量的形成和养分积累。二月兰在 80%P 处理的磷肥偏生产力较 60%P 和 100%P 处理分别显著提高 了 25.2% 和 43.1%,表观损失率显著降低了 19.3% 和 17.4%。相较于 80%P 和 100%P 处理,毛叶苕子和黑麦草在 60%P 的磷肥偏生产力均有大幅提高,同时表观损失率显著降低。在 60% 施磷量下,毛叶苕子和黑麦草的土壤有 机碳含量显著提高了 12.9% 和 22.2%,全氮含量提高了 20.2% 和 27.4%。毛叶苕子和黑麦草在 60%P 处理下的绿 肥生长功能指数和土壤功能综合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提高了土壤健康水平。综上,在天津农田常见的冬绿肥种 植模式下,毛叶苕子和黑麦草在生长季施用 60% 磷肥,二月兰施用 80% 磷肥有利于提高绿肥产量和养分积累量, 提高磷肥利用率和土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49.
针对我国现阶段马铃薯残膜回收机具工作可靠性差,性能不稳定,残膜捡拾率和生产效率低的现状,该文选取机具前进速度,主动轴转速,输送链轴转速为优化变量,将残膜捡拾率和伤薯率作为响应指标,基于响应曲面分析法,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采用BBD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建立残膜捡拾率和伤薯率的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残膜捡拾率和伤薯率的主要原因。田间试验表明,当非交错排列的挑膜齿的横向数量为4根,纵向间距为300 mm,长度为130 mm,机具前进速度为3 km/h,主动轴转速为90 r/min,输送链轴转速为180 r/min时,残膜捡拾率与伤薯率分别为90.29%和4.72%,均达到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