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5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1.
GroEL基因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烟粉虱体内GroEL基因,构建了具有抗生素标记的SUC2-GroEL和无抗生素标记的CaMV35SPDRB10 2个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番茄,获得抗性再生苗.对抗性植株进行PCR、RT-PCR以及病毒检测.PCR检测结果表明:SUC2-GroEL载体和CaMV35S-PDRB10载体转化的阳性植株分别有11株和9株.RT-PCR检测结果显示:SUC2-GroEL载体和CaMV35S-PDRB10载体转化植株分别有6株和2株检测到GroEL基因特异条带,说明GroEL基因在转录水平得到表达.农杆菌病毒接种和带毒烟粉虱传毒检测结果显示,SUC2-GroEL 载体转基因植株3、4和5号和CaMV35S-PDRB10载体转基凶植株5号均未表现发病症状,证明利用GroEL基因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具有可行性,而且SUC2启动子诱导的GroEL抗性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72.
番茄晚疫病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番茄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生理小种、线粒体DNA单倍型、同工酶基因型、DNA指纹图谱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生产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3.
樱桃番茄新品种‘金陵黛玉’是以JS-CT-9210为母本,JSTY-CT-2-180为父本杂交获得的一代杂交种。长势好,无限生长类型。成熟果粉红色,椭圆形,单果20 g,硬度高,耐储运。对番茄黄化曲叶病具有很高的抗性,适宜于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74.
利用F2/R2和F4/R4 2组引物对91个番茄晚疫病菌菌株mtDNA的多态性区段P2和P4进行了PCR扩增.PCR产物经限制性酶切进行mtDNA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上述菌株分为Ⅰb和Ⅱb两种mtDNA单倍型类型,分别占5.5%和94.5%.由此表明Ⅱb类型为样本采集区的优势的mtDNA单倍型类型.  相似文献   
75.
2008年秋季山东菏泽、安徽淮北保护地栽培番茄上发生了一种新的病害,对两地采集的4份病样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4份样品所感染的病毒均属于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同源率在98.7%以上.并对其中代表样品AH1进行了DNA-A克隆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AH1全长 2 786个核苷酸,共编码6个ORF.基因组比较发现, AH1 DNA-A与浙江省和上海市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同源性达到99.3%以上.这是该病毒在安徽、山东两省的首次报道,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6.
金陵秀玉是以JS-CT-9210 为母本,以JSTY-CT-610 为父本育成的樱桃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早中熟,长
势旺盛;果实椭圆形,耐贮运。幼果有绿果肩,成熟果粉红色;平均单果质量20 g 左右,大小均匀;品质优;田间调查结
果表明,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对枯萎病的抗性强于对照苏甜2 号和圣女。每667 m2 产量达5 000 kg 左右。适
宜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暴发严重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77.
番茄晚疫病及其抗病育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番茄晚疫病菌特征特性、生理小种以及番茄抗晚疫病机制、抗性遗传规律、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生产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8.
2008年侵染江苏省番茄的粉虱传双生病毒发生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底在江苏省兴化市保护地栽培番茄上发生了一种危害异常严重的病毒病,其病原初步鉴定为粉虱传双生病毒(Whitefly-transmitted geminivirus,WTG),为明确其在江苏省的发生情况及危害程度,2008年作者在省内各地展开调查,共采集病样115份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检测结果表明:2008年该病在南京、苏州、常州、徐州、泰州和盐城等地均有发生,已遍布于苏南、苏中、苏北;与2007年的发生情况相比,呈明显的蔓延态势.对其中17份代表性分离物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分离物的序列之间有着98.2%~100.0%的同源性,BLAST分析显示其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同源性最高(超过99.0%). 发生情况及危害程度,2008年作者在省内各地展开调查,共采集病样115份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检测结果表明:2008年该病在南京、苏州、常州、徐州、泰州和盐城等地均有发生,已遍布于苏南、苏中、苏北;与2007年的发生情况相比,呈明显的蔓延态势.对其中17份代表性分离物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 分离物的序列之间有着98.2%~100.0%的同源性,BLAST分析显示其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