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短暂高温对百合植株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百合栽培品种‘White Heaven'和‘Tiber’为材料,研究了短暂高温胁迫对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同时对SOD、POD同工酶电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7℃和42℃短暂高温胁迫对两品种形态、相对电解质渗透率没有明显影响,47℃处理下‘Tiber’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及MDA含量明显提高。高温胁迫提高了两品种SOD、POD、CAT活性。高温胁迫下两品种SOD同工酶带无增减,只是活性改变。‘White Heaven'存在5条POD同工酶带,‘Tiber’存在2条,高温胁迫后‘White Heaven’POD同工酶表达量高于‘Tiber’。以上结果说明:百合植株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抵御一定的高温胁迫(37℃、42℃),不同品种SOD、POD、CAT活性对高温响应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商品粮供给区和粮食增产潜力区,其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全国份额的20%。建设东北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提高粮食自给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以粮食生产能力、潜力和商品粮可供给能力作为优化商品粮基地县布局的主要依据,确定了重点建设区域、优势作物培育基地等共计65个县级单元,和以满足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为主、区域粮食生产为辅的规模经营试验基地县24个。研究表明优化后商品粮基地县每年可提供的商品粮量占东北三省商品粮总供给量的90.7%,能够有效增强区域粮食自给能力和商品粮供给能力。最后,从财政投入、粮食仓储与流通、改造中低产田、完善种粮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建设东北商品粮基地县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研究结果为东北商品粮基地县布局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的时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北地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单产变化的研究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78-2004年数据为基础,分别从阶段性、趋势性、稳定性与不同作物等4个角度,对东北地区粮食单产时序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农业生产条件的角度,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变化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了不同阶段各因素对粮食单产影响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夏季遮荫改善大田牡丹叶片光合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大田牡丹叶片在自然光照和夏季遮荫处理下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自然光下夏季牡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明显低于春季,2个生长季节Pn日变化差异明显,即春季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夏季的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羧化效率(CE)变化趋势与Pn相似;表观量子效率(AQY)中午降低,下午逐渐回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最大荧光Fm日变化为倒"单峰型"曲线,中午明显降低;与夏季自然光下相比,夏季遮荫处理(遮光50%)的牡丹叶片Pn、AQY、CE升高;气孔限制值(Ls)和叶温(t1)降低;Fv/Fm和Fm中午下降幅度显著减小.这些结果说明:夏季晴天中午高温、强光下,牡丹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发生了可逆失活,PSⅡ功能下调,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明显发生,遮荫可减轻光抑制,改善光合功能以增加光合产物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粮食安全评价及政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评价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阐释其作为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通过对粮食供给、结构以及耕地压力的研究,得出结论东北地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增强且增产潜力较大,但基于消费结构视角,粮食种植结构面临调整压力;近25年来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压力指数均下降1/2,现有单产水平下的耕地资源能够对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此外,基于粮食生产能力评价角度选取相应情景,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2010-2030年粮食产出状况,根据模拟结果,提出粮食总量安全与结构安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苹果园铺设反光膜技术已经在全国各主要果区得到大量推广应用,反光膜促进果实着色的原理是通过反光膜对阳光的反射,改善整个果园尤其是树冠下部及内膛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结构变动及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产量和播种面积两个指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变化及其结构变动趋势。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的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呈波动型增长趋势,基本形成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的生产能力结构,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趋势明显。玉米、大豆具有较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水稻、小麦不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但具有一定的质量和效率比较优势。提出了可为东北地区农业结构优化和粮食生产布局借鉴的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东北粮食主产区城乡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以长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协调发展是城乡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实现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实践问题.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城乡关系的独特内涵,分别选取城市、乡村子系统所涵盖的3大类15项相关指标,计算了城乡综合发展指数f(x)、g(y),并构建城乡协调度(C)和城乡协调发展度(D)的综合评价模型.以长春市为典型案例,深入分析近10年来该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态势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城乡系统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综合发展指数贡献率较高,而农民生活水平则对农村综合发展指数的提高有较大贡献;(2)至2007年,C、D、f(x)、g(y)分别达到0.9997、0.9530、0.8255、0.9193,表明长春市城乡发展已进入较高水平协调阶段.在促进长春市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政策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在果树生产中,春季如遇连续降雨,气温偏低,果树病害往往发生较重;干旱天气,病害发生较轻,如2011年,威海地区出现了60年一遇的干旱天气,梨(苹果)锈病、疫腐病、早期落叶病等病害发生较轻,说明果树病害的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1雨水过多易引发的果树病害种类集中降雨对大部分果树来说是弊大于利,在高湿的环境下,果树容易发病,早期落叶和果实病害  相似文献   
20.
苹果锈病成为胶东地区苹果的重要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锈病又名赤星病.2003年以前苹果锈病在胶东地区基本不发生.2003年乳山市从山东农业大学引进了瑞林、瑞丹等加工苹果苗木时因部分苗木带菌,苹果锈病开始零星发牛.2006年该病在乳山市部分果园泛滥成灾,其中育黎镇北两屋村发牛严重,每个叶片上锈斑达到10个以上,严重影响到果树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