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探明单季稻甬优9号的需肥规律,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于2010-2011年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甬优9号氮、磷、钾施肥效应试验。结果显示,单季稻甬优9号产量总体上随氮、磷、钾施肥量增加而渐趋上升。各处理中,以N2P2K3和N3P2K2(施肥量最高)处理条件下产量最高,N0P2K2(施肥量最低)和N0P0K0(不施肥)处理下产量最低,表明氮肥施用量对甬优9号产量形成影响最大,磷、钾肥尤其是钾肥也具有较好的交互增产作用。根据试验数据,分别拟合氮、磷、钾肥料各自及其组合施用量与甬优9号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综合各模型得出的理论施肥量,并结合经济效益分析,认为单季稻甬优9号在生产中以每hm2施纯N214 kg,P2O590 kg,K2O 146 kg为宜。 相似文献
72.
文章在浅议我国观赏渔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观赏渔业发展中存在的六大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3.
选取4种不同品系罗非鱼, 分别为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尼罗非鱼(O. niloticus×O. aureus)、红罗非鱼(O. nilotica♂× O. mossambica♀)和奥利亚罗非鱼(O. aureaus)。在26℃水温下饲养3周后, 选取规格基本一致的罗非鱼(体质量50.73 g±4.23 g)进行低温驯化实验。水温以3℃/d的速度从26℃降至8℃, 分别于水温为26℃、20℃、14℃和8℃时进行采样, 比较不同驯化阶段4种不同品系罗非鱼血清皮质醇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与26℃时的免疫指标相比, 水温降至8℃时, 吉富与红罗非鱼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 然而血清C3、C4、IgM以及头肾C型溶菌酶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 血清中高皮质醇水平对鱼体的免疫产生了抑制作用。水温为8℃时, 奥尼罗非鱼血清皮质醇、IgM和补体C3以及头肾抗菌肽mRNA水平显著升高; 奥利亚血清皮质醇、C4和IgM以及头肾C型溶菌酶mRNA水平与26℃时相比无显著差异, 然而血清溶菌酶与C3水平降低。驯化实验结束后, 比较了4种不同品系罗非鱼在8℃水温下48 h内的累积死亡率。吉富与红罗非鱼组累积死亡率较高, 分别达到43.3%和40.0%; 奥尼罗非鱼其次, 为23.3%; 奥利亚罗非鱼最低, 为20.0%。较高的血清IgM和头肾溶菌酶和抗菌肽mRNA水平可能有助于提高奥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抗低温应激能力, 增加低温时的成活率。本研究通过分析4种品系罗非鱼不同驯化阶段血清皮质醇和免疫相关指标, 探讨不同品系罗非鱼在低温驯化过程中的免疫保护机制, 旨在为下一步抗低温新品系罗非鱼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三疣梭子蟹又称梭子蟹、枪蟹、海螃蟹,海蟹、海虫、水蟹、门蟹、童蟹,飞蟹等,隶属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其肉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生长迅速、养殖利润丰厚,已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三疣梭子蟹进行人工养殖已有近30年,但目前三疣梭子蟹养殖的产量低、病害频发,甚至有的颗粒不收,严重影响三疣梭子蟹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5.
采用群体选育、养殖实验和定期采样的方法,比较了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和晚熟选育群体第三代(G3)和非选育群体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成活率、平均体质量、体质量分布比例和产量,结果显示:(1)二龄早熟雌体在7-8月和9-10月的增重率(WGR)及特定增长率(SGR)显著高于二龄晚熟雌体(P0.05);无论雌体还是雄体,二龄晚熟群体在7-10月总体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整个实验期间3群体的生长速度大小顺序为:对照组早熟G3晚熟G3(P0.05);(2)二龄早熟和晚熟群体G3在扣蟹阶段的成活率接近,但二龄晚熟群体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扣蟹;二龄早熟群体G3最终扣蟹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晚熟扣蟹,对照组居于两者之间,3组扣蟹产量高低顺序为:早熟G3晚熟G3对照组;(3)就扣蟹体质量分布而言,3群体扣蟹体质量主要集中于小于3 g和3~6 g这两个体质量范围内,晚熟G3在小于3 g和3~6 g两个体质量范围内比例最高。综上,二龄早熟群体G3在扣蟹阶段具有生长速度快、扣蟹平均体质量大和单产高的优点,二龄晚熟群体G3在扣蟹阶段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选育群体G3在扣蟹养殖上均具有一定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在浙江舟山登步岛、宁波象山莲花等海水池塘兴起“梭子蟹-日本对虾”养殖中规模化应用防残装置,实现了蟹虾高产高效。2017-2018年,象山莲花塘欧尚武养殖户,连续两年试验,梭子蟹单产超过50kg、日本对虾单产超过30kg、单产值达到20000元以上、每667m^2利润达到10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77.
2007年8月间开展了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和敌敌畏对厚壳贻贝幼贝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和敌敌畏对厚壳贻贝幼贝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依次为105.065、1 537.437和3.796 mg/L; 103.518、1 493.609和3.612 mg/L; 102.057、1 433.898和3.3473.347 mg/L; 97.150、1 357.158和3.067 mg/L.厚壳贻贝幼贝对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和敌敌畏对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9.715、135.716和 0.307 mg/L.各药物对厚壳贻贝幼贝的毒性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敌敌畏、三唑磷和乙酰甲胺磷. 相似文献
78.
本研究采用养殖性能评价、攻毒实验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方法,比较了2个种群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在成蟹阶段的早期养殖性能[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成活率(SR)和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攻毒后的死亡率和免疫性能.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扣蟹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和SGR显著短于野生扣蟹(P<0.05),而2种来源扣蟹的SR和WG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野生扣蟹攻毒后的累计死亡率一直低于池塘养殖扣蟹,攻毒96h后,野生扣蟹累计死亡率(28.3%)明显低于养殖扣蟹(50.0%);(3)比较肝胰腺组织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无论雌蟹还是雄蟹,野生扣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养殖扣蟹,野生雄蟹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雄蟹,而野生雌蟹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雌蟹;(4)比较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野生扣蟹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扣蟹,而养殖扣蟹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野生扣蟹.此外,野生雌蟹血清中的血蓝蛋白(Hc)含量、T-AOC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活性显著高于养殖雌蟹,而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活性显著低于养殖雌蟹.综上所述,2种来源蟹种各有优势,池塘养殖扣蟹具有较好的早期养殖性能,野生蟹种具有较强的免疫性能,有关其质量差异形成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9.
以野生和养殖蟹种及其选育后代作为研究对象,实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野生和养殖群体原代(G0)雌雄个体分别有16和15个形态指标差异显著,而选育2代后36个形态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2)判别分析中野生和养殖G0的判别准确率高达93%~100%,而2群体G1和G2个体判别准确率仅为56.67%~76.67%,且G2判别率低于G1;(3)主成分散点图显示野生群体G0与G1、G2个体分别可以形成较集中的区域,而主成分分析难以区分养殖群体G0、G1和G2个体;(4)聚类分析将6种群蟹种分为2支,其中养殖群体G0、G1和G2与野生群体G1和G2聚为一支,而野生G0单独聚为一支。研究表明,长江野生和池塘养殖蟹种的形态学差异较大,但在选育过程中逐渐消失,最终与养殖群体趋于一致,因此形态学特征不能作为中华绒螯蟹良种选育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0.
主要介绍合肥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方向和推进措施,重点介绍合肥市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过程中,着力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35116"工程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全力打造五大农业产业的基本情况。在推进措施中,十措并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为合肥市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资金引导。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