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68篇
  56篇
综合类   630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439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测定不同杂交组合黔东花猪的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筛选优良黔东花猪杂交组合.[方法]对约克夏(Y)×皮特兰(P)×太湖猪(T)×黔东花猪(H)组合(YPTH)、巴克夏(B)×太湖猪(T)和黔东花猪(H)组合(BTH)、巴克夏(B)×皮特兰(P)×太湖猪(T)×黔东花猪(H)组合(BPTH)及巴克夏(B)×杜洛克(D)×太湖猪(T)×黔东花猪(H)组合(BDTH)等4种杂交猪分别进行屠宰,测定分析其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结果]YPrH、BTH、BDTH和BPTH杂交猪屠宰率分别为76.72%、76.67%、76.94%和81.24%;瘦肉率分别为55.58%、42.00%、46.29%和50.92%;平均背膘厚分别为3.31、4.00、3.37和3.45 cm;眼肌面积分别为60.68、46.67、46.80和53.56 cm2;大理石纹分别为3.67、3.50、3.50和3.50;系水力分别为89.33%、83.00%、76.70%和69.09%;剪切力分别为0.49、0.51、1.12和0.62 kg.脂肪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4种杂交猪肉的嫩度、多汁性及风味等食用性状均较佳.其中,YPTH杂交猪具有较高的瘦肉率和较大的眼肌面积,系水力较高,剪切力较小,肌肉谷氨酸含量高达107.72 mg/g.[结论]以黔东花猪(H)为母本组配的YPTH杂交猪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优于BTH、BDTH和BPTH杂交猪,可作为建立含有黔东花猪血缘的商品杂交猪配套系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2.
栎叶枇杷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步探讨了栎叶枇杷胚培养获得愈伤组织,人胚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以及原生质体的早期培养方法,着重研究了酶混合液对栎叶枇杷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效应。结果表明:以1%纤维素酶和2%果胶酶配合使用效果最好,得率和成活率分别为(9.8±0.03)×10^6和96.0%。作为酶混合液中渗透压稳定剂的甘露醇浓度则以11%-12%为好,从合适的酶混合液中得到的原生质体培养已获得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993.
竹笋禾夜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运用比较频次法检验结果,竹笋禾夜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属于Neyman分布;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幼虫分布型是聚集分布;根据m*~x的回归关系,可得线性回归方程m*=-0.066+1.678x,属于聚集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精度比较,平行线取样法最好,适用于林间调查.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列出了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994.
6种常用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及冈崎姬小蜂的选择毒杀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6种常用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蛹、成虫和其优势种天敌冈崎姬小蜂成蜂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厂家推荐田间使用的质量分数,对美洲斑潜蝇幼虫杀虫效果(72h后)以威宝、虫螨克和杀虫双较好,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2.10%、91.98%和86.94%;敌敌畏和乐斯本其次,幼虫死亡率为69.05%和67.61%;灭扫利效果最差,幼虫死亡率仅为41.65%,经杀虫剂处理后,蛹的羽化率降低10.00  相似文献   
995.
为提高贵州地方良种黔东花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取高繁品种太湖猪为父本,黔东花猪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1(♀)后分别与皮特兰(♂)、杜洛克(♂)杂交,获取不同组合F2,再以巴克夏为终端父本,测定不同组合F2(♀)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黔东花猪、太湖猪、皮特兰杂交组合所得的母本在乳头数、初情期、初配日龄、初产及经产母猪产仔数、断奶后发情间隔期等指标均优于黔东花猪、太湖猪和杜洛克组合,是一种具有较高繁殖性能的黑猪母本材料,但在仔猪初生重、生长速度方面低于黔东花猪、太湖猪和杜洛克组合。  相似文献   
996.
1997年初,江苏省淮阴市某鸡场罗斯鸡发生临床上以鸡冠苍白,拉黄白色粪便,产蛋明显减少,剖检以腹腔,气管积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诊断,该病为鸡住白细胞虫病。现将情况报道如下。发病情况与症状 该鸡场位于废黄河边,周围有大片树林。鸡舍四周杂草丛生,昆虫活动频繁。1996年下半年该场笼养罗斯蛋鸡6200只,平均产蛋率为50%,从1996年12月份开始,产蛋日趋减少,死亡增多。至1997年2月,平均产蛋率仅为24%,日平均死亡12只,有时多达16只。1996年12月~1997年2月共死亡210只。全群…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同批孵化的300日龄健康溆浦鹅种鹅300羽,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公、母比例1∶4),每间隔10d分别注射不同剂量促排3号(LHRH-A3)(0、5、10、15、20μg/羽),研究其对溆浦鹅种鹅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0μg/羽和15μg/羽LHRH-A3组产蛋数、血清雌二醇浓度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10μg/羽组血清孕酮浓度显著升高(P<0.05);②20μg/羽LHRH-A3组产蛋数、受精蛋孵化率及血清中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蛋重和料蛋比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10μg/羽及15μg/羽LHRH-A3能够提高溆浦鹅种鹅产蛋性能,而当剂量达到20μg/羽时,则会降低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998.
单环刺螠虫消化道组织学和细胞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单环刺螠虫(Urechis unicoinctus VonDrasche)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单环刺螠虫消化道可分为咽、食道、嗉囊、砂囊、胃、中肠、呼吸肠、直肠和排泄腔。咽、食道和直肠管壁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嗉囊、砂囊、胃、中肠和呼吸肠壁仅由粘膜层和外膜组成。除食道外,胃之前的消化道及直肠上皮细胞均有发达的纤毛,中肠和呼吸肠上皮主要为微绒毛。消化道上皮主要分为3类细胞,第1种为柱状上皮细胞;第2种为粘液细胞;第3种为分泌细胞。粘液细胞和分泌细胞散布于柱状上皮细胞之间,且结构和数量随部位而异:粘液细胞在咽、食道、嗦囊、胃、中肠和直肠上皮中有较多的分布,分泌细胞在砂囊、胃、中肠和呼吸肠中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明大豆不同部位处理对茶树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USB(种植大豆,移除大豆地上部枝叶、只保留根系于土壤中)、ASB(未种植大豆,将USB处理的大豆地上部割下覆盖到土壤表面)、WSB(种植大豆,保留大豆根系并将大豆上部割下就地覆盖土壤表面)3种处理方式对茶树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组间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相对CK组,ASB、USB和WSB三组茶园土壤细菌的OTU数量、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提高(P<0.05);ASB和WSB组中真菌的OTU数量显著提高,3组真菌的ACE指数显著提高。Bray聚类和三元相位图表明,3组处理组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相似性高;优势细菌为鞘鞍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7.53%),与Bryobacter菌属互为正相关性;而相对于CK,真菌群落相对丰度产生明显的差异,其中优势菌种阿尼菌属(Arnium, 7.21%)只存在于3个处理组,并与青霉菌属(Penicillium)呈现出负相关性;Condenascus的相对丰度也明显提高。【结论】大豆不同部位处理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正奶牛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或恶露不净,是指奶牛产后,胎衣经过8—12 h不能够自行排出子宫。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常见疾病。本病常因治疗不及时引发急慢性子宫内膜炎从而导致母牛不孕,提早淘汰,严重影响着奶牛的生产成绩。1病因1.1牛胎盘组织的仔包母构造型是本病常发的主要原因。1.2双胎、胎儿过大、难产及胎水过多,导致产程加长,产后子宫过度扩张,子宫恢复收缩力降低,不能及时使胎衣和子宫脱离从而引起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