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4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宁夏枸杞根际固氮解磷菌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FM(无氮培养基)和PKO(无机培养基),从宁夏枸杞根际分离出47株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采用溶磷圈法测定其溶磷能力,筛选出46株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其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最高为3.0、最低为1.1;筛选出固氮溶解无机磷能力较强的菌株1株。  相似文献   
32.
1-MCP对“玉金香”甜瓜采后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MCP处理对甜瓜贮藏期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为甜瓜采后通过生物技术调控其果实的软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以“玉金香”甜瓜为材料,采用1 μL/L 的1-MCP,在室温(21±1) ℃状态下,对生理成熟期甜瓜果实处理24 h后,转入(10±1) ℃、相对湿度70%~80%的冷库中贮藏,以未经1-MCP处理的果实为对照,在贮藏的不同时间分别取样测定果实硬度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纤维素酶(EGase)、β-葡萄糖苷酶和β-吡喃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结果】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甜瓜果实硬度在贮藏期间的下降趋势;PG活性在果实贮藏中后期有显著增加,PME活性在贮藏初期就显著增加并在整个贮藏期保持了较高的活性,EGase活性在贮藏期呈上升趋势,β-葡萄糖苷酶和β-吡喃半乳糖苷酶在果实中有较高的活性,在贮藏期活性较稳定,没有显著的变化,但上述酶的活性均以经1-MCP处理的果实较低。【结论】PG、PME、EGase、β-葡萄糖苷酶和β-吡喃半乳糖苷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甜瓜果实的软化进程。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硬度在贮藏期的下降趋势,同时显著抑制了PG、PME、EGase在果实贮藏期活性的升高,对β-葡萄糖苷酶和β-吡喃半乳糖苷酶在贮藏期的活性也有影响,但作用效果相对较小,说明1-MCP对果实软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33.
酸处理对蒺藜状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浓H2SO4、浓HCl、浓HNO3酸蚀、用砂纸将种子磨擦破壳处理蒺藜状苜蓿种子,结果表明:浓H2SO4处理5 min,可以有效打破蒺藜状苜蓿种子休眠,发芽率可达到84.4%以上,比对照提高48.89%,发芽势可达到20.0%以上,比对照提高3.5倍.发芽指数也可达19.64%以上.  相似文献   
34.
植物种子的硬实现象及其处理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硬实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硬实种子种皮透水透气性差和对胚生长的机械限制,而引起种子休眠。破除硬实种子休眠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硬实休眠有利于植物调节种子萌发的时空分布,在种质保存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采用优化的CTAB法提取枸杞叶片基因组DNA.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所得DNA的浓度和纯度,并进行了RAPD初步扩增分析.DNA浓度在300 μg /mL,可达400 μg/g(叶片鲜重).OD260/OD280比值为1.44~1.6(理想值为1.8).结果表明:优化CTAB法所提取枸杞总DNA的纯度高、完整、量大,能满足RAPD扩增,条带清晰、稳定,并且提取操作的程序快速、简便,试验成本低、效率高.优化的CTAB法高效提取的枸杞基因组DNA不需经氯化铯梯度离心或柱层析纯化,可以直接用于RAPD分析.  相似文献   
36.
玉米耐盐碱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盐渍化正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提高作物的耐盐碱能力是植物育种工作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寄希望于基因工程培育耐盐碱品种。科研工作者已经鉴定和克隆出一批耐盐碱相关基因,并已通过耐盐碱相关基因遗传转化,获得了一些耐盐碱性提高的转基因玉米。该研究就植物耐盐机理、耐盐碱相关基因的克隆及玉米耐盐碱基因的遗传转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秋水仙碱对春小麦花药单倍体植株染色体人工加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花药单倍体植株加倍结实率 ,利用秋水仙碱对春小麦再生植株进行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 ,无论是高浓度还是低浓度的秋水仙碱 ,长时间浸泡再生植株的根系后会导致大部分再生植株夭亡 ;高浓度短时间处理再生植株根系效果比较理想 ,即用 2 .0 g/ kg的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再生植株的根系 5 h后 ,将其移栽温室 ,平均结实率为 4 5 .9% ,比常规结实率 ( 1 3.2 % )提高了 32 .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8.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宁夏10个春小麦品种(系)的灌浆速率、光合速率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浆速率与气象要素的关联度排序为:辐照>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光合速率与气象要素的关联度排序为:平均温度>相对湿度>辐照。对高产育种及高产栽培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
从野生种导入到普通小麦中的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外源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以后不能表达和不完全表达的现象和原因。  相似文献   
40.
以蒙古黄芪种子根尖为试验材料,采用细胞化学染色与制片、C-分带、计算机及其软件辅助,测量鉴定与比对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药草蒙古黄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核型与带型。结果表明:蒙古黄芪体细胞染色体核型是2n=16=2L+4M1+6M2+4S,共有8对染色体,核型类型属于2B型,A.sK(核型不对称系数)=16.17/25.63×100%=63.09%,染色体总体积为69.0μm3;蒙古黄芪的体细胞染色体C-带带型为2n=16=8m+6sm+2sm+sat,第3号染色体短臂区段带有随体,该试验可为黄芪及其蒙古黄芪的鉴定识别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