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3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抗赤霉病QTLs的SSR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3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苏麦3号/Alondra F_7、望水白/Alondra F_8、894037/Alondra F_8进行SSR分析,用单个标记方差及回归分析方法,结合接种鉴定资料,寻找与抗赤霉病性有关的的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在这3个抗病亲本的3B染色体上都存在一个主效抗赤霉病QTL,分别能解释2.6%~6.7%(苏麦3号)、47.4%(894037)、8.9%~27.0%(望水白)的抗性表型变异。在其它一些染色体上也发现一些微效QTLs,如2D、4B、4D、7A、6B染色体上,其中存在于4B染色体上的一个QTL来源于感病品种Alondra。在望水白/Alondra F_8群体中检测到了1个存在于2D染色体的抗赤霉病QTL,来源于抗病品种望水白,而在894037/Alondra F_8群体上检测到的1个存在于2D染色体的抗赤霉病QTL,则来源于感病品种Alondra,对其真实性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SO2污染对植被产生的影响,文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论述了SO2污染对植被的多尺度影响。微观方面主要表现在改变了植被内部正常的生理机能。例如气孔张开和关闭速度的变化,酶的活性被破坏,细胞质膜透性随SO2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发生相应的变化。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宏观方面表现在干扰了植被正常的生长发育,使植物矮化、叶面积变小、授粉率下降及产量下降等现象发生,从而使植物生物量下降;由于不同植物对SO2污染的敏感性不同,使植被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小麦抗茎腐病的遗传特性,利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结合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2008、2009两年的茎腐病抗性鉴定数据,对小麦茎腐病抗性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此群体的小麦茎腐病抗性是由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的(E16), 主基因间有加性累加效应,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7.45(2008年)和-6.58(2009年),两个主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为11.83(2008年)和10.4(2009年),互作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小麦茎腐病抗性的主基因遗传率中等偏上,为70.88%(2008年)和71.24%(2009年),多基因遗传率在10%以下。以上结果表明,小麦茎腐病抗性主要是主基因遗传,且遗传率较高,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把小麦茎腐病抗性转移到农艺性状优异的品种中去,但在育种中应关注抗性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以便选育出优于抗性亲本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小麦纹枯病抗性QTL的SSR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Rz/扬麦158F6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对其纹枯病抗性进行SSR分析和初步的QTL分析。群体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纹枯病抗性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个标记方差及回归分析显示有6个SSR标记至少在2份抗性资料中能被检测到,涉及2D、3A、3B、3D、7D5条染色体,能解释2.6%~10.1%的抗性表型变异。标记Xgwm340来源于感病品种扬麦158,其余的SSR标记(Xgwm102、Xgwm155、Xgwm71—2、Xgwm645、Xgwm437)来源于抗病亲本ARz;利用Map Manager QTX软件进行QTL分析,检测到2个QTL。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气温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188个气象观测站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及1971~2000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我国地面观测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得出气温与纬度、海拔、高度的关系。在全国范围内,纬度每增加1°,年平均气温下降0.72℃,7月平均气温下降0.2℃,1月平均气温下降1.33℃;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年平均气温约下降0.25℃,7月平均气温下降0.31℃,1月平均气温下降0.19℃。  相似文献   
16.
为给抗小麦梭条花叶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冬小麦品种CI12633(抗病亲本)与扬麦158(感病亲本)杂交组合的RIL群体进行了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I12633×扬麦158的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受3对主基因 多基因控制(G-2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1%,多基因效应很小,其遗传率几乎为零.因此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主要为主基因遗传,但3对主基因的基因效应不等,第1对主基因的基因效应分别为3.38和4.49;第2对主基因的两个重复基因效应分别为8.23和7.41;第3对主基因的两个重复基因效应分别为14.12和13.63,是第1对主基因效应的3~4倍.  相似文献   
17.
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抗倒伏育种提供依据,以7个株高差异较大的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和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遗传力高,早代选择有效。控制株高、穗长、倒一、倒二、倒三、倒四节间长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而控制倒五节间长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宁麦8号、宁麦9号、扬麦9号和扬麦11具有控制株高、倒一、倒二、倒三和倒四节间长较多的隐性基因;望水白具有控制穗长最多的显性基因;扬麦9号具有控制穗长和倒五节间长较多的显性基因。株高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控制,而其构成因素可能受1~3对主效基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其构成因素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株高构成因素对株高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倒一节>倒二节>倒三节>倒五节>倒四节>穗长。  相似文献   
18.
小麦SSCP分子标记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SCP技术易受上样缓冲液、变性的时间及温度、电泳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对上样缓冲液、变性的时间及温度、电泳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上样缓冲液中不添加甘油、用量为PCR产物体积的1.5~3倍、变性温度98℃、变性时间10~15min、电泳缓冲液为0.5×TBE,常温下恒功率80W(2.67W/cm)电泳2 h左右,单链DNA条带清晰,易于识别。  相似文献   
19.
海蓬子DnaJ-like基因片段的表达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盐生植物海蓬子的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克隆了DnaJ-like基因的长609 bp的DNA序列,编码1个202 aa的开放阅读框,Northern B loting显示该基因在检测子(200 mmol/L NaC l)中的表达显著增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蛋白质水平上,该片段与拟南芥和水稻的同源性分别为6 e-68和1 e-58;在核酸水平上,该片段与拟南芥的同源性为3 e-24。保守区分析显示,该片段含有DnaJ-like基因完整的J功能域(J-Dom ain,66 aa),功能域在蛋白质水平与GenBank两种相关类型的J功能域的同源性分别为1 e-11和9 e-15。这为该基因的克隆及研究其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镶黄旗黄花山天然杜松林群落结构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黄花山天然杜松林内,设置4个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获得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天然杜松林群落结构及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天然杜松林群落内,杜松地径较小,个体高峰值分布范围较为集中,径级结构变化明显;旱榆多以幼苗的形式存在,地径范围在2.5cm以下。群落存在明显的径阶缺陷,属于不稳定型。2)乔木层高度级较低,而灌木层高度级较好。3)乔木层杜松种群主要以聚集分布格局为主,伴有均匀分布格局,旱榆种群则为聚集分布格局;灌木层优势种群小叶鼠李和土庄绣线菊的空间分布格局都为聚集分布。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恢复发展阶段,人为和自然干扰以及种群生物学特性共同造成这种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