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2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探讨了自然气候条件下我国香菇规模化周年栽培受到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关键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具体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32.
茯苓菌丝体多糖径向流色谱分离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茯苓菌丝体多糖径向流色谱分离的工艺条件。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品浓度为8 mg/mL,上样量为40 mL,上样流速为25 mL/min,洗脱流速为33 mL/min时,多糖回收率达到83.26%,比传统轴向色谱分离及化学方法效率更高,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33.
为探明蛹虫草固体发酵新型培养基茵质中多糖的含量及结构,并探明回流提取方法对此类培养基中多糖提取的条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采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茵质中的多糖含量,并用阴离子交换柱进一步分离粗多糖。结果:回流提取的最佳条件为80℃下,料液比1:20回流提取2h,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多糖含量为6.93%。其DPPH清除率可达50%以上,粗多糖经阴离子柱分离得到3种不同的糖蛋白。结论:该实验方法操作简易,条件易控制,结果精准,适合此种培养基中蛹虫草多糖的测定及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34.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复合酶法提取山茱萸多糖的工艺条件。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由纤维素酶2.0%、果胶酶2.0%、中性蛋白酶1.5%组成的复合酶,在浸提时间69min,浸提温度50℃,pH值3.8时,酶法提取山茱萸多糖的得率最高,山茱萸多糖实际最大提取得率为5.54%。  相似文献   
35.
氮素是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更是影响其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氮素水平和氮素形态均可以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累积产生影响。综述氮素对药用植物黄酮类、酚类、生物碱类、萜类等有效成分累积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建议开展氮素对药用植物主要有效成分累积影响实用技术和分子机理研究,以期为提升药用植物人工栽培科学施氮,促进有效成分的累积,提高药材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6.
[目的]优化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碱溶性多糖提取工艺。[方法]以白术水提残渣为原料,采用碱溶液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碱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正交试验,对其碱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探讨。[结果]碱溶性白术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浓度0.9 mol/L,提取时间5 h,料液比1∶30(W∶V)。在该工艺条件下,碱溶性粗多糖得率为8.38%。[结论]该研究可为白术碱溶性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灵芝品种子实体多糖和三萜含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育加工专用型灵芝品种,以灵芝多糖和三萜含量为评价指标,对12个灵芝品种的子实体多糖和三萜含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灵芝菌株的子实体在多糖和三萜含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多糖以薄树灵芝、日本红芝、仙芝、京大、树舌灵芝含量高,三萜含量却以京大、赤芝05、惠州、信州、树舌灵芝、松杉灵芝、日本红芝含量高,并且二者的含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为选育灵芝多糖、灵芝三萜含量均高,并适合精深加工专用的灵芝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为了充分利用毛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在栽培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毛竹加工废弃物,开展黑木耳出耳试验,并与对照进行子实体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比较。结果表明,添加27%的毛竹加工废弃物,黑木耳产量、子实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粗多糖、粗纤维含量则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试验证明利用毛竹加工废弃物部分替代阔叶树木屑栽培黑木耳可行。  相似文献   
39.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sequences of four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 belonging to the Russulaceae, collected from the Lishui mountainous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Comparisons with sequence data in GenBank were undertaken using BLAST, and the four ITS sequences, together with 15 reference sequences obtained from GenBank,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phylogenetic tree. rDNA ITS sequences of the four strains ranged from 673 to 766 bp in length and between 47.4% and 49.48% in GC content. Phylogenetic data indicated strain R57 to be Russula cyanoxantha. Differences in the size and GC content of ITS sequences from strains R32 and R57 (R. cyanoxantha) and strain L37 (Lactarius sanguifluus) were significant, whereas the corresponding differences between strains R32 and R57 were relatively small. A close kinship, with only small detectable differences in their respective ITS sequences, existed between R. mustelina, R. virescens and R. parazurea. A similar situation applied to strains of L. sanguifluus and L. salmonicolor.  相似文献   
40.
我国食用菌育种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食用菌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应在系统考查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技术与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