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208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128篇
  141篇
综合类   623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355篇
园艺   196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工程车辆并行自适应神经网络自动换挡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工程车辆在重载作业时传动系统效率大幅下降的问题,以工程车辆"两参数"换挡规律为依据,提出一种并行自适应神经网络自动换挡控制的方法。结构上由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型、网络评价和运行监控模型组成。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提高了工程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效率,有效地克服了神经网络控制实时性差,难以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问题,实现了换挡控制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72.
利用黄土区燕沟流域42场模拟降雨下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研究2种坡度的草地、灌木地在不同经营方式(原状地、刈割地、翻耕地)下的土壤水分对模拟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5次降雨补充下,依据土壤水分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指标,0-100cm土壤水分受土地经营方式影响表现为,原状草灌地土壤水分可划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刈割地全剖面为相对稳定层,翻耕地可分为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2)单次降雨事件则随降雨量增加,各经营方式下的水分活跃层逐渐变薄或消失,次活跃层变厚,而相对稳定层变薄,整个土壤剖面水分变化趋于一致。3)对于受高强度降雨补充的土壤水分变异性分层,建议采用更加灵敏的土壤水分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判别标准:活跃层,标准差大于1.4,变异系数大于0.12;次活跃层,标准差1.4-0.9,变异系数0.12-0.08;相对稳定层,标准差小于0.9,变异系数小于0.08。4)坡度越小,土壤水分越高,坡度对草灌木地、刈割地的影响较翻耕地显著,且对50-100cm层水分影响远大于对表层0-50cm的影响。总之,降雨后土壤水分0-100cm层不断增加,且剖面土壤水分逐渐一致,土地经营方式、坡度因素对土壤水分变化强度和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表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3.
干旱状况下小区域灌溉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热传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该文采用涡度相关技术测定小区域灌溉冬小麦农田实际蒸散量和农田能量平衡各分量,分析表征农田地表获取能量再分配经典参数Priestly-Taylor系数(α=LE/LEeq)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至成熟期内,日变化过程中白天时间段内, Priestley-Taylor系数呈“U”型变化趋势,7︰00~18︰00 时刻内,α平均值为(1.324±0.334),正午前后保持在1.05~1.17之间。 在冬小麦生育期季节变化过程中,Priestley-Taylor系数(α)平均值为(1.473±0.454),远高于在湿润下垫面时(α=1.26)的数值,在抽穗开花期内土壤水分充足时α最大值为2.317,拔节时期土壤水分胁迫时α值为0.410。干旱少雨状况下,进行小面积充分灌溉时,由于存在农田热平流现象将导致过多的蒸发蒸腾水分耗散,降低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生长素转运蛋白PIN基因家族在大豆Glycine max 根系适应低磷胁迫中的功能。方法 对大豆23个GmPIN家族成员进行进化树分析和表达模式分析,并进一步对GmPIN2b进行功能分析。结果 大豆23个GmPIN家族成员分散在7个不同的亚族,其中,GmPIN2a、GmPIN2b和GmPIN9a、GmPIN9d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AtPIN2位于同一亚族。不同GmPIN家族成员在大豆中的组织表达定位及其受低磷调控的表达模式不同,其中,GmPIN2b在大豆根系中的表达水平在低磷胁迫6 d后显著上调,回补表达GmPIN2b能够部分恢复Atpin2突变体的表型。无论在低磷还是高磷条件下,回补表达GmPIN2b的转基因植株鲜质量和主根长均显著高于Atpin2突变体;而且回补表达GmPIN2b显著提高了Atpin2突变体在低磷条件下的一级侧根数,以及高磷条件下根系对重力的敏感性。结论 GmPIN2b在大豆根系形态建成响应低磷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5.
利用植物控制鼠害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鼠类主要以植物为食,而植物对鼠类的取食也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驱避、毒杀和使鼠类产生不育作用。植物对鼠类的驱避作用可使其避免害鼠的危害,毒杀和不育作用可使鼠类种群数量减少,从而减轻对植物自身的危害。本文主要对植物的这3种作用进行介绍,并分析了植物次生代谢物在鼠害防治中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珍稀花卉植物猬实物候学观察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猬实 (KolkwitziaamabilisGraebn)是德国植物学家RichardKolkwitz 190 1年发现并命名的中国特有的忍冬科 (Caprifoliaceae)单种属植物 ,被列为中国稀有三级重点保护植物[1] 。它为落叶灌木 ,植株紧凑、树干丛生、花序紧簇、花大色艳 ,盛开时繁花似锦 ,它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木已引起园林界的极大关注。猬实的花期为 5~ 6月 ,果期为 9~ 10月。鉴于猬实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和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北方造林树种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 ,以及目前该种已处于濒危的情况 ,因此对其物候学、生物学特性及珍稀原因等研究很有必要。同时对《…  相似文献   
77.
鼠类的危害与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林鼠害的大量调查数据分析,从环境协调性和可持续控制性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各种害鼠治理措施在害鼠综合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阐述了农林害鼠综合管理的生态学原理和制定原则,提出了以生态措施调控为主,无公害药剂预防和治理为辅的多策略的害鼠可持续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78.
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处理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多效抗旱驱鼠剂150倍水溶液兑成泥浆,对裸根苗进行蘸根处理,或用多效抗旱驱鼠剂400~800倍水溶液,在容器苗出圃前进行浇灌,可有效地预防甘肃鼢鼠、草兔和牛羊的危害,同时,能显著地提高苗木定植后的抗旱能力.2 a生油松和侧柏定植3 a后,苗木保存率比对照分别提高80.8和73.2,综合预防效果分别为83.7和90.7.苗木保存率及综合预防效果与造林方式、林型和试验地所处的立地有直接的关系,苗木保存率林缘、路旁低于林中,但其综合预防效果差异不明显.施用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促长增益指数为0  相似文献   
79.
硼对金刚石晶体性能有明显影响。文章结合以往的文献资料,重点介绍了硼对金刚石表面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0.
黄土高原农业高效调水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 ,大部分地方的降雨量为 2 5 0~ 6 0 0mm ,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 136 91亿m3,人均 484 5 8m3,仅为全国人均的 1/3。自然降水年际变率大 ,季节分布不匀 ,干旱灾害频繁 ,水资源缺乏 ,已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限制因子。同时黄土高原地形复杂 ,沟壑纵横 ,土地贫瘠 ,风蚀、水蚀和沙化严重 ,农业生产不稳定 ,社会经济发展滞后 ,使水资源问题突出。因此 ,径流调水 ,以肥调水 ,抗旱保水 ,化学调水 ,灌溉节水等调水技术 ,是发展黄土高原高效农业的关键技术。重点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几种调水方式和增产途径 ,可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