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5篇
林业   140篇
农学   162篇
基础科学   144篇
  143篇
综合类   813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186篇
畜牧兽医   475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水花生病原真菌的筛选与生防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开发恶性杂草水花生的生防真菌制剂,从自然发病的水花生病组织上分离了1株对水花生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真菌菌株WNJ01。该菌株在PSA平板上菌落为粉红色,生长速率为0.475 cm.d-1;不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3~5隔,具有明显的足胞,孢子大小为(36~56)μm×(4.0~5.6)μm,鉴定为镰刀菌(Fusariumsp.)。该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当喷雾接种病原菌的孢子量为1×106mL-1时,接种后5 d水花生地上部完全萎蔫,15 d后地下部完全腐烂;接种后保湿超过6 h可以明显提高该菌株的致病效果;在孢子悬浮液中添加0.1%的吐温-20可以提高51.8%的致死效果。菌株WNJ01对除了水花生之外的其他13种植物均不致病。上述结果表明,WNJ01是1种对水花生具有强致病性、环境安全且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防真菌。  相似文献   
112.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提升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针对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培养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管理+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建立"139"实践模式,凝练"一体两翼、数字国土"的专业特色,加大实验室平台建设力度,构建"4447"教学团队。通过实践和应用总结发现,该模式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效果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对相近专业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麦秸还田和施氮量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设置麦秸还田(T0:麦秸不还田;T1:麦秸全量还田)和施氮量(N1:施纯氮225 kg·hm-2;N2:施纯氮300 kg·hm-2;N3:施纯氮375 kg·hm-2)二因素试验,裂区设计,秸秆处理为主区,研究稻穗不同部位枝梗与颖花形成规律。【结果】麦秸还田提高大穗型杂交粳稻籽粒产量,但不显著;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显著,表现为N2>N3>N1。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与颖花形成特性因着生部位不同而异。麦秸还田与施氮量对枝梗与颖花形成有显著影响,与T0相比,T1处理显著降低了总枝梗与颖花分化数,但同时显著减少了退化数,且退化数的降幅大于分化数,导致现存数比T0显著增加;麦秸还田对一次枝梗的形成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二次枝梗与颖花的形成。3种氮肥水平下,N2处理的总枝梗数、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最高,而退化数率最低,且对一、二次枝梗与颖花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麦秸还田与施氮量存在互作效应,T0N2处理下枝梗和颖花的分化数最高,但T1N2处理下的枝梗和颖花的退化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现存数最高;麦秸还田和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上部一、二次枝梗与颖花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中、下部枝梗与颖花形成,特别是下部二次颖花的分化与退化对总颖花数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枝梗及颖花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一、二次枝梗与颖花现存数与产量及每穗总粒数均达极显著正相关; 枝梗与颖花的分化数和现存数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与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大穗型杂交粳稻稻穗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规律有差异;麦秸还田和施氮量对枝梗和颖花形成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因稻穗部位不同而异,中下部和二次枝梗受影响较大;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存在互作效应,麦秸全量还田和适宜的氮肥水平有利于枝梗和颖花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4.
针对广西地区冬蕉‘威廉斯B6’的留把数开展研究,结果发现,留有8把和留有9把香蕉植株产量分别为30.77和27.29 kg。两处理总果指分别为155.53和168.67只,留有8把的处理每把把重范围为2.40~6.80 kg,比留有9把的处理每把高出0.50~2.00 kg,且留有8把的香蕉果指长和果指粗高于留有9把处理,商品果率高12.2%。综合比较,在广西地区冬蕉建议留有8把,可以提高香蕉产量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115.
为研究杂交三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形成机制,探寻其产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GISH的多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并对天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与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2n=48)正、反杂交后代进行GISH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中,探针DNA在温度为105℃、持续时间为2 min时,片段化后探针DNA片段长度为500~1000 bp;封阻DNA在温度为110℃、持续时间为10 min时,片段长度为100~500bp;标记后的探针DNA与片段化后的封阻DNA混合比(P/B)在1∶25和1∶50时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杂交信号;以大鳞副泥鳅全基因组DNA为探针DNA、天然四倍体泥鳅全基因组DNA为封阻DNA,与二者正、反交后代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试验,结果显示,来源于亲本大鳞副泥鳅24条染色体在着丝点处均有杂交信号,无杂交信号染色体50条,来源于亲本泥鳅。该研究结果不仅为杂交三倍体泥鳅后代的鉴定提供了最直观的证据,也为中国天然四倍体泥鳅是含有四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并能产生2n的配子提供了分子细胞遗传学基础数据,对泥鳅三倍体育种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6.
为预防水貂出血性肺炎的发生,制备了水貂二联四价灭活疫苗,并进行了评估。对强致病性E、G和D型铜绿假单胞菌及H11基因型大肠杆菌进行了菌株的灭活,制备疫苗,对疫苗进行安全性检查、超剂量检查、最小免疫剂量确定、水貂攻毒保护试验及初步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菌株灭活完全,平板上未见单一菌落出现,疫苗初步制备完成且安全检查试验中试管内未出现浑浊,超剂量检查试验中接种水貂未见不良反应。最小免疫剂量为0.5mL(5.0×108CFU)时对水貂起到完全保护,此时感染剂量为10 LD50个细菌,初步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本研究针对由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水貂出血性肺炎的预防和二联四价灭活疫苗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7.
 考察抗菌药物、中药、益生菌对河南规模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为利用不同生物制剂防治猪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或牛津杯法,分别进行87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14种中药、7株猪源乳酸杆菌与芽孢杆菌益生菌株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呈多重耐药,耐药3-13种,可分为31种耐药图谱,八重耐药菌株比例高达27.59%;其中对诺氟沙星、四环素耐药率高达到95.4%,对多黏菌素B(92.0%)、头孢噻呋(86.2%)、阿米卡星(74.7%)较为敏感。(2)除青蒿外,13种中药对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都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抑菌效果较好的是石榴皮(89.7%)、黄芩(82.7%)、黄连(80.5%);抑菌率不到20%的是鱼腥草(19.5%)、板蓝根(12.6%)、穿心莲(9.2%)。(3)各益生菌对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都表现出较好抑菌效果,除巨大芽孢杆菌抑菌率为88.5%外,其余抑菌率都在90%以上,其中乳酸杆菌-2与枯草芽孢杆菌强抑菌率分别高达94.3%与92.0%。本研究说明了河南规模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严重,所筛选抗菌药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所筛选的中药、益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可进行防治猪大肠杆菌病的生物制剂研制。  相似文献   
118.
不同淡水鱼类游泳速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等4种淡水鱼类为研究对象,利用新型渔用循环水槽测量其临界游速和爆发游速。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在20.50±1.00℃,体长为16.88±1.99 cm的鲫相对临界游速为7.69±0.59 BL/s,相对爆发游速为8.64±0.60 BL/s;水温在13.02±1.00℃,体长为31.85±2.89 cm的鲈鱼相对临界游速为2.10±0.14 BL/s,相对爆发游速为2.37±0.11BL/s;水温在18.52±1.00℃,体长为29.46±1.79 cm的鳜鱼相对临界游速为2.50±0.19 BL/s,相爆发游速为4.38±0.24 BL/s;水温在15.57±1.00℃,体长为22.56±2.26 cm的罗非鱼相对临界游速为5.33±0.29 BL/s,相对爆发游速为6.00±0.40 BL/s。  相似文献   
119.
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黍稷蛋白含量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快速测定完整黍稷籽粒蛋白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比较原始透射光谱经导数处理结合不同回归算法对模型的影响。[结果]分别经一阶和二阶导数处理后利用偏小二乘法和改进的偏小二乘法,4 种方法的分析效果相近,最优的是一阶导数结合改进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法,黍稷蛋白定标模型的定标相关系数(RSQ)为0.880 6,定标标准误差(SEC)为0.342 4,交互定标标准误差(SECV)为 0.375 1,外部预测标准误差(SEP)为 0.454。[结论]以完整黍稷籽粒为样品所建立的蛋白 NITS 模型,可以用于黍稷蛋白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人们对于羊肉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养殖户在对羊群进行养殖的过程中拥有专业的养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育肥羊的饲养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