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林业   626篇
农学   220篇
基础科学   449篇
  158篇
综合类   1543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235篇
畜牧兽医   784篇
园艺   214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针对竹片粗铣前分选定向作业效率低、分选效果差、人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设计一种竹片粗铣连续化定向进料系统,以实现竹片分选定向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连续化。【方法】以破竹去竹节后的竹片为研究对象,提出竹片粗铣连续化定向进料系统技术方案,设计倾斜式振动升运链、阶梯式分离系统、竹青黄面识别和翻转系统及自动送料系统等机械结构。分析竹片振动分选过程、抛送过程的运动特征,建立振动分选过程竹片运动轨迹数学模型、描绘竹片抛物运动轨迹,确定竹片分选定向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升运链转速、倾斜角和竹片长度为考察因素,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试验,以竹片分离率和竹青黄面识别率为评价指标,在福建建瓯中试基地对设备进行测试。【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升运链转速从1.5 m·s-1升至2.7 m·s-1,竹片分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升运链倾斜角由25°增至45°,竹片分离率显著提升;随着竹片长度增加,竹片分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相比升运链转速和倾斜角对竹片黏连分离的影响较小。竹青黄面识别率主要受升运链转速影响,升运链转速较慢,识别系统能够获...  相似文献   
92.
张江  李何君  黄士新  顾欣 《养猪》2022,(6):45-49
为研究微生态制剂对杜梅商品猪生长性能、畜舍环境及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影响,试验选用3月龄左右杜梅商品仔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千里组饲喂基础饲粮+千里复合菌制剂(添加剂量为1.1 kg/t饲料),金泥组饲喂基础饲粮+金泥复合菌制剂(添加剂量为1 kg/t饲料,主要为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金霉素75 mg/kg,硫酸黏杆菌素20 mg/kg)。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金泥益生菌添加剂日增重低于抗生素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且料重比最低(2.88±0.23);饲喂金泥益生菌的猪只氨气浓度、臭气强度优于千里组和对照组。研究表明,在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杜梅商品猪生长性能提高、畜舍环境改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3.
基于野火球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研究野火球早晚熟种质材料不同生长期各器官形态及不同生育时期总黄酮含量和常规养分的变化,判定其营养价值,为野火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早熟材料进入开花盛期时晚熟材料还处于分枝期,且晚熟材料的枝条长度和叶茎比明显高于早熟材料;晚熟材料的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及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早熟材料;早熟材料、晚熟材料再生草的营养价值与总黄酮含量均高于第一茬草。野火球晚熟材料适于放牧和打草利用。  相似文献   
94.
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解放和发展农林生产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通过增强林农经济意识,大力发展林下刺五加高效栽培技术,不仅能为刺五加原料产品供应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可促进农林业经济发展,增加林农收入.林下刺五加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经济产出、提高林农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刺五加林下栽培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95.
东柳沟流域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及可风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可反映该区环境特征,研究风水复合侵蚀区小流域内部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可为探究风水两相侵蚀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表土空间采样和室内测定,对地处风水复合侵蚀区的东柳沟流域的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可风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柳沟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土粒径主要为细砂粒(50~250μm),体积分数为56.59%~86.65%,属于风沙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土粒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草地、农地、灌木地的平均粒径(Mz)分别为77.60,81.66,87.85μm,颗粒级配较细,而沙地、河道的Mz分别为126.36,151.80μm,颗粒级配较粗;流域表土粒径大部分表现出正偏和窄峰,颗粒分布较集中。从流域上游到中游,表土粒度表现出明显的粗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除河道外,上游各土地利用类型表土的Mz均显著小于中下游(P0.05)。而在流域中游,除草地、河道之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Mz与沙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流域表土的可风蚀性颗粒分析结果表明,自上游到中游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易风蚀颗粒含量显著增加,草地、农地、灌木、河道分别增加了44.4%,54.23%,48.84%,33.76%。结论表明,流域中游是表土粒度分布最复杂、风蚀作用最强烈的区域,同时也是风蚀与水蚀叠加作用最为频繁的区域。  相似文献   
96.
山地丘陵区村级尺度耕地质量评价及保护分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开展耕地质量评价,合理划定耕地保护分区,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前提。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以国家等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从村级尺度探讨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的空间关联性与集聚特征,并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提出了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结果表明:(1)荣昌区耕地质量全局空间上呈现较弱正相关性,全局Moran′s I值表现为耕地等别指数>利用等指数>自然等指数;局部空间上呈现较强变异特征,70%以上空间类型表现为随机分布,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多以"组团"形态存在,负相关类型(LH型)以"点状"形态存在;(2)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特征及顺序组合,将耕地保护划分为重点保护区、重点改良区、适度改良区和适度调整区4类,并针对性提出耕地保护措施及管控说明。因此,在自然地理条件欠佳的山地丘陵区,研究结果可为各级行政主体精准有效地实施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西藏地区干旱指标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西藏自治区干旱情况的时空变化特征,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根据37个气象站点从1981—2012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西藏32 a的UNEP干旱指数、降水、降水集中指数PCI进行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旱程度随时间推移递减,UNEP干旱指数从西到东逐渐增大,整个区域从西到东依次由特干旱气候区向湿润半湿润及湿润气候区过渡。降水量从西部地区到东南部地区逐渐增大,年均降水量从68.8 mm增大到700 mm。西藏地区年内降水量的季度集中性从东南到西北地区越来越高。研究为西藏自治区大范围的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灌溉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8.
为进一步提高兽疫链球菌透明质酸产量,优化了其发酵条件:当装液量30 mL/250 mL,起始pH值7.5,接种量4%,转速150 r/min,温度38℃,时间40 h,透明质酸产量的最大值为1.25 g/L,是优化前原始菌株的2.84倍。  相似文献   
99.
汽车EPC系统故障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电子动力控制系统EPC指示灯闪亮故障在大众车中比较常见,对车辆的使用影响很大。针对EPC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结合常见故障诊断实例,系统地分析了故障产生的相关因素,给出了诊断大众轿车EPC故障相应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0.
特种甘薯SPSM脱毒后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特种甘薯SPSM脱毒后的增产效应丁成伟,华希新,钮福祥,唐君(江苏省徐州甘薯中心221121)特种甘薯SPSM是巴西联邦国立农科大学郑西蒙教授发现的品种。1973年由日本医学博士杨天和从巴西引至日本,1982年引入我国上海,1983年传至徐州等地,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