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林业   337篇
农学   314篇
基础科学   259篇
  191篇
综合类   1762篇
农作物   263篇
水产渔业   212篇
畜牧兽医   1038篇
园艺   276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正>近年来,大蒜的种植面积扩大,耕作制度及栽培生态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大蒜植株的抗病性逐年降低,大蒜病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大蒜病害对大蒜的危害一般损失率达20%~30%,严重年份及地块可以达到50%以上,甚至更高,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已成为大蒜生产上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2.
棉花叶枝数与种植密度对单株结铃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棉花叶枝数和密度对单株结铃的影响规律,试验设置5种留叶枝方式:不留叶枝(CK)、留1叶枝、留2叶枝、留3叶枝、留全部叶枝;5个种植密度(万株·hm-2):2.25,3.00,3.75,4.50,5.25。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叶枝的增多,单株铃数增加;留1叶枝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10%左右,留2、3叶枝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15%左右,保留全部叶枝较对照增加25%左右。在同一叶枝处理下,随密度的增加,单株铃数减少;密度每增加7500株·hm-2,5种留叶枝方式的单株结铃分别减少2.60个、3.04个、3.06个、3.44个和3.71个。总铃数随叶枝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总成铃为88.24万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3.
【目的】研究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揭示影响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的重要因子。【方法】通过共生菌Arsenophonus(感染和未感染)与水稻品种(TN1、IR56和Mudgo)以及Arsenophonus与温度(21℃、23℃、25℃、27℃、29℃和31℃)两个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观察喷黄绿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后不同时间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结果】喷黄绿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后,不同水稻品种上褐飞虱发病率均以含Arsenophonus的试虫较低,而不同温度下的褐飞虱发病率则仅喷菌处理后第3 d和5 d时在25℃、27℃和29℃时含Arsenophonus的试虫发病率显著较低,其他温度下无显著差异。双因素方差结果表明,Arsenophonus与水稻品种双因素试验中均以含Arsenophonus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显著较低,而Arsenophonus与温度双因素试验中仅在喷菌处理后第3 d、5 d以含Arsenophonus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显著较低。温度显著影响褐飞虱的发病率,23℃~29℃条件下褐飞虱的发病率较高,LT50较短,为黄绿绿僵菌侵染褐飞虱的适温范围。其中,27℃时发病率最高,LT50最短,最为适宜;31℃和21℃条件下褐飞虱发病率较低,LT50较长,不利于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侵染。温度还影响含Arsenophonus与不含Arsenophonus试虫LT50的相对大小。其中,含Arsenophonus试虫LT50在27℃、29℃时相对较长,在其他温度下则相同甚至较短。【结论】共生菌Arsenophonus显著抑制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致病力,且该作用受到温度的显著影响;温度亦显著影响褐飞虱的黄绿绿僵菌发病率,而水稻品种以及Arsenophonus和水稻品种间、Arsenophonus和环境温度间的交互作用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4.
两种不同镁盐在牛粪堆肥高温期的保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恒温培养箱模拟堆肥高温期,添加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和含镁废渣,研究磷酸铵镁(MAP)反应中各成分的保氮效果以及含镁废渣作为堆肥过程中氮素固定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镁盐固定剂显著降低了堆体中的pH值,减少了氮素损失。同时添加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的保氮效果最佳,添加相同比例的含镁废渣和硫酸镁的保氮效果无显著差别。含镁废渣添加量的保氮效果与其添加量成正相关,添加质量比为2%、4%、8%的含镁废渣的保氮率分别为6.15%、10.13%、19.51%。添加镁盐会提高堆体中的EC值,降低GI值,各处理均可达到腐熟。说明可以利用镁盐作为堆肥保氮固定剂,而含镁废渣因其价格低廉,更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5.
研究旨在通过皖南山区土壤检测报告给定的一些数据和信息分析养分流失程度,为合理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可靠依据,采用指导性抽样选取样本,利用半梯形隶属度函数构建模糊数学模型,结合变异系数法,计算出不同地形类别的土壤养分流失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以MATLAB仿真软件生成土壤养分的分布情况为直观依据,构建模糊数学模型发现多坡地的丘陵区域土壤养分流失最为严重。该模型的分析结果更贴近该地区土壤养分现状。研究验证了模糊数学模型在山区耕地土壤养分流失研究中的实用性。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评估出土壤养分流失程度,为科学施肥护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6.
在利用便携式木材绞盘机进行木材生产试验过程中,发现卷筒离合器在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易出现卡阻现象,从而影响集材生产效率。在对牙嵌式离合器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卡阻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基于Solid Works的建模分析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孔旋转圆柱式卷筒离合器,该方法有效缩短了新型卷筒离合器的设计周期。新型卷筒离合器采用圆柱销与圆孔的嵌合,代替牙嵌式离合器牙嵌轴与牙嵌套的嵌合,同等试验条件下,旋转柱销式卷筒离合器平均分离时间分别比柱销式卷筒离合器节省3.71 s、比牙嵌式卷筒离合器节省8 s,改善了便携式木材绞盘机卡阻后离合器分离困难的现象,节约了离合器分离时间,从而有效提高了便携式木材绞盘机在集材作业中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7.
獭兔以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多种用途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疾病的困扰,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熟练掌握獭兔常见病的症状,早日实施治疗与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8.
本试验旨在添加棕榈油饲料中添加2种磷脂对中间球海胆生长、性腺发育及营养组成的影响。以酪蛋白、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在鱼油饲料中添加大豆卵磷脂作为对照组饲料,在棕榈油饲料中分别添加大豆卵磷脂(PO+SL组)和磷虾油(PO+KO组)作为试验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的(18.86±0.55) g的中间球海胆4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投喂上述3种饲料,每组15只,单笼养殖。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各组之间终末体重、增重率和性腺湿重无显著差异(P>0.05)。PO+SL组的性腺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 PO+SL组的性腺水分含量显著高于PO+KO组和对照组(P<0.05),PO+SL组的性腺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各组之间性腺亮度和红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PO+SL组的性腺黄度值显著低于PO+KO组和对照组(P<0.05)。4)性腺组织切片可见,PO+SL组的性腺发育速度最慢,雄性和雌性个体仅发育到Ⅱ期。PO+KO组和对照组的雄性个体性腺发育较快,均发育到Ⅲ期;而雌性个体性腺仅发育到Ⅱ期。5)PO+SL组的性腺...  相似文献   
179.
肉牛饲料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后可改善其饲喂价值,从而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此外,适当的加工处理可弥补非常规饲料原料的缺陷,如饲喂价值低、存在抗营养因子和毒素以及不易保存等,进而推动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以降低肉牛养殖成本。因此,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关于饲料原料不同加工方式及其对肉牛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今后肉牛生产中饲料原料的合理化加工处理以及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0.
塘背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塘背河小流域是江西省第一批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小流域之一,于1980年便开始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至1988年全面完成了各项治理任务。在对塘背河小流域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塘背河小流域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比综合治理前减少了70%,山地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0%上升到了70%,土壤理化性质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土地利用与种植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流域经济增长迅速,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开发与治理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