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10篇 |
免费 | 1238篇 |
国内免费 | 214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58篇 |
农学 | 1105篇 |
基础科学 | 1219篇 |
2472篇 | |
综合类 | 10057篇 |
农作物 | 1477篇 |
水产渔业 | 1121篇 |
畜牧兽医 | 3938篇 |
园艺 | 1480篇 |
植物保护 | 10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4篇 |
2023年 | 489篇 |
2022年 | 1057篇 |
2021年 | 1092篇 |
2020年 | 969篇 |
2019年 | 955篇 |
2018年 | 687篇 |
2017年 | 1077篇 |
2016年 | 747篇 |
2015年 | 1138篇 |
2014年 | 1064篇 |
2013年 | 1425篇 |
2012年 | 1815篇 |
2011年 | 1922篇 |
2010年 | 1835篇 |
2009年 | 1609篇 |
2008年 | 1572篇 |
2007年 | 1425篇 |
2006年 | 1145篇 |
2005年 | 936篇 |
2004年 | 587篇 |
2003年 | 337篇 |
2002年 | 400篇 |
2001年 | 346篇 |
2000年 | 318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6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6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食性对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并预测特定菌群对不同营养素的潜在功能。实验采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提取获得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昆明裂腹鱼(Shizothorax grahami) 4种不同食性鱼类的肠道内容物,12个样品的16S rRNA,构建文库并测序,分析这4种鱼类肠道微生物的菌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显示,鱼类肠道菌群多样性受到食性的显著影响(P<0.05),综合表现为杂食性(滇池高倍鲫) > 草食性(草鱼) > 滤食性(昆明裂腹鱼) > 肉食性(鳜鱼)。4种鱼类具有一些相同的优势菌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然而,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如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鳜鱼的优势菌群,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为草鱼的优势菌群等。功能预测发现,鳜鱼肠道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草鱼抗病潜力略高于其他3种鱼类;约氏不动杆菌(A._ johnsonii)、鲁氏不动杆菌(A. lwoffii)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可能有助于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而拟杆菌属中的某些菌群可能有助于宿主消化纤维素。综上所述,食性是影响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差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食性与肠道优势菌群之间的关联,探讨特异菌群的功能,可为研究鱼类营养代谢的微生物效应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声驱鱼技术作为辅助过鱼措施之一,承担着保证鱼类洄游顺利通过过鱼设施,继而保护鱼类资源和恢复河流连通性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交替播音的形式,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为研究对象进行负趋音性实验,旨在探究草鱼幼鱼面对不同声音的行为反应。实验水槽(3.6 m×1.1 m×1.0 m)布置于下牢溪周围水域,平均水深为0.5 m,平均流速为0.06 m/s。实验使用1种单频音(1 000 Hz)和5种复杂音(鱼游动声、引擎声、短吻鳄叫声、打桩声和游艇声),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为(117.69±2.77) dB re 1 μPa,对照组为未播放声音时草鱼的行为反应数据。结果显示,播放复杂音时,草鱼的反应次数、趋音速度、运动时间比均显著高于单频音和对照组(P<0.001),草鱼的初次反应时间、平均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单频音和对照组(P<0.001);复杂音中,受到游艇声刺激的草鱼反应次数和趋音速度最大,受到鱼游动声刺激的草鱼反应次数、趋音速度最小;复杂音中,受到游艇声刺激的草鱼初次反应时间最短,为(23.40±5.13) s;受到引擎声刺激的草鱼初次反应时间最长,为(146.00±7.82) s,显著低于其他复杂音(P<0.05);受到游艇声和打桩声刺激的草鱼平均反应时间最短,分别为(26.52±3.01) s和(28.76±4.07) s;受到鱼游动声刺激的草鱼平均反应时间最长,为(64.76±17.82) s;复杂音中,受到鱼游动声刺激的草鱼运动时间比最高,为(98.47±0.48)%;受到引擎声刺激的草鱼运动时间比最低,为(94.58±0.54)%;播放单频音时,草鱼的反应次数、初次反应时间、平均反应时间、运动时间比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5种复杂音(鱼游动声、引擎声、短吻鳄叫声、打桩声和游艇声)对草鱼幼鱼具有驱赶效果。本研究在丰富鱼类负趋音性研究的同时,为实际工程中声驱鱼辅助过鱼设施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省鹤壁和原阳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施氮(CK)、种肥同播(T1)、5叶期一次性施肥(T2)和10叶期一次性施肥(T3),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夏玉米包膜尿素1∶1配施普通尿素适宜的一次性施肥时期。结果表明,鹤壁和原阳T1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2 700 kg/hm2和10 945 kg/hm2,但与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较T3处理分别提高14.2%和10.9%;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6%~25.1%和1.6%~21.2%。不同生育期T1处理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均达最高。鹤壁和原阳T1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35.2%和35.5%,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6~14.7个百分点和3.2~13.6个百分点;氮素积累量较其他施氮处理分别提高13.8%~34.5%和14.5%~41.5%。T1处理土壤氮素依存率低于T2和T3处理。综上,种肥同播提高了夏玉米产量、氮肥效率、叶片SAPD值和叶面积指数,保持较高的氮素吸收速率,降低了土壤氮依存率,满足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氮素需求,实现了夏玉米高产和高效施肥。 相似文献
4.
利用4 434个SNP标记对47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种质遗传多样性和杂种优势类群研究。采用Admixture软件对自交系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采用Treebest软件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和类群划分。结果表明,47份自交系分为6个类群,分别为瑞德群、兰卡斯特群、塘四平头群、PB群、旅大红骨群和自330亚群。10个自选系组配的杂交种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为PB×塘四平头和瑞德×塘四平头,均为近年来黄淮海地区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5.
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6h组、12h组、24 h组、3d组、5d组、7d组、14d组,每组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手术使其一侧后肢股骨粉碎性骨折,各时段组大鼠采血测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后取患肢血管做病理学检查.两项检查结果表明,大鼠粉碎性骨折后,12 h至3d内的时间段是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键期,此后进入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危险期,在骨折前或骨折后的前3d采取积极措施预防DVT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动态监测创伤骨折大鼠凝血指标的变化,对早期预防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海南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蔬菜轮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通过设置水稻-水稻(SS)、水稻-青瓜(SQ)和水稻-黄秋葵(SH)3个处理,经持续2年的田间试验,采用Illumina平台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并比较了土壤细菌群落的差异,分析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测序共获得347 544条读数,平均长度436bp,计16 094个OTUs。SS处理土壤含有的OTUs最多,分别较SQ和SH处理高出7.8%和9.4%。2)3个处理土壤细菌丰富度无显著(P0.05)差异,水稻-青瓜轮作(SQ)会降低土壤细菌多样性,提高细菌优势度。3)水稻-蔬菜轮作使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升高,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增加了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芽孢杆菌纲(Bacilli)、芽单胞菌纲(Gemmatimonadetes)、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热微菌纲(Thermomicrobi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和纤线杆菌纲(Ktedo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4)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土壤电导率(EC)和有效磷含量(AP)正相关,与C/N负相关;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C/N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OM)和碱解氮(AHN)含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晰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库特征,以期为平原沙土区土壤碳库的提高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江苏省平原沙土区丰县16年生杨树纯林、柳树纯林、杨柳混交林3种林分类型及相邻的撂荒地(对照)为对象,测定0~20、20~40、40~60、60~80、80~100 cm等5个土壤层次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和土壤酶活性,计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并对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3种林分类型及对照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范围分别为1.03~5.88 g·kg−1和3.53~17.55 t·hm−2。与对照相比,0~100 cm土层,3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45.2%~82.2%。杨树纯林0~10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分别是柳树纯林、杨柳混交林和对照的1.23、1.24、1.83倍。(2)与对照相比,0~100 cm土层,3种林分类型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提高了28.6%~48.0%、6.8%~9.7%和21.6%~33.4%。3种林分类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显著高于100%(P<0.05)。(3)林分类型显著影响土壤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P<0.05),杨柳混交林0~100 cm土层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杨树纯林和对照(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受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影响,有机碳含量和储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受蔗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影响,微生物生物量碳受蔗糖酶活性显著影响。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碳氮比和细根生物量是土壤有机碳库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平原沙土区营造人工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和有机碳库稳定性,杨树纯林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我国驯鹿皮蝇蛆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驯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数量已然不多,是一种濒危的动物,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了保护,并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然而某些寄生虫病严重地影响着驯鹿业的健康发展,其中驯鹿皮蝇蛆病就是其中的一种,给驯鹿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我国关于驯鹿皮蝇蛆病的科技文献几乎空白,因此,本文对驯鹿皮蝇蛆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致病状况、防治等方面做一个综合性的概括,以增加人们对此病的了解,也为以后对此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不同持续时间涝害对甜叶菊种质材料IS-1、QF-1、青甜杂4、JD-1、AL-4光合作用及干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涝害时间的持续,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及单株干叶产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短时间涝害处理(Ta:5d)对SPAD值、Pn、Gs、Ci、Tr及单株干叶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随着渍水时间的持续叶片SPAD值、Pn表现出下降趋势:在Tb(涝害处理10d)中IS-1、QF-1、青甜杂4、JD-1、AL-4的SPAD值较正常水分处理分别下降21.29%、34.57%、27.84%、23.01%、17.59%,QF-1下降最快,AL-4下降最慢;Pn较正常水分处理分别下降65.88%、78.51%、74.44%、71.68%、59.58%,QF-1下降最快,AL-4下降最慢;Gs与Tr变化趋势与Pn相似,而Ci与Pn变化趋势相反;随着涝害持续时间的持续,甜叶菊单株干叶产量出现下降趋势,不同材料相同时间涝害胁迫单株干叶产量下降幅度不同,表明不同材料对涝害的耐受力不同。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