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31篇
  44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姜粉在饲料储藏和畜禽生产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姜粉在饲料储藏和畜禽生产中应用。将生姜(ginger)风干后40目粉碎,以不同比例添加到含VA(4 500 IU/kg)、VD3(1 250 IU/kg)、VE(12.5 IU/kg)和VB2(3.0 mg/kg)的玉米粉和大豆粉,以及蛋鸡和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中,研究生姜粉添加对饲料脂质氧化和维生素保护的功效。同时,系统研究了在商品肉鸡、蛋鸡、繁殖母猪、生长育肥猪、肉牛和肉羊日粮中添加不同梯度生姜粉对畜禽生产性能和机体抗氧化的作用。结果表明:(1)生姜粉可以作为饲料抗氧化剂,减少饲料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和维生素的破坏。1.0%生姜粉可以保护VA、VD3、VE和VB2稳定性(P0.05)。(2)生姜粉可用作改善畜禽生产性能和饲料效率。日粮添加1.0%生姜粉可以改善肉鸡、产蛋鸡、母猪和仔猪的生长性能。牛日粮使用1.0 g/kg生姜粉有利于瘤胃VFA发酵和蛋白质合成,羊日粮使用0.5 g/kg的生姜粉增加丙酸产量(P0.05)。(3)生姜粉可用作动物机体及其产品抗氧化能力提升。日粮添加0.5%的生姜粉可以改善肉鸡抗氧化和产肉性能,而1.5%生姜粉才能改善蛋鸡抗氧化和蛋品质。母猪、生长育肥猪日粮添加1.0%生姜粉可以改善机体和猪肉抗氧化功能。肉牛日粮添加1.5 g/kg生姜粉有利于血液抗氧化指标改善(P0.05)。综上结论:1.0%生姜粉可以作为饲料抗氧化剂,改善饲料的氧化稳定性,保护维生素,改善肉鸡、蛋鸡、母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肉鸡0.5%、猪1.0%和蛋鸡1.5%日粮生姜粉添加能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肉牛日粮添加生姜粉能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1.5 g/kg)和饲料利用率(1.0 g/kg)。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地区典型落叶阔叶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常绿针叶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3 a生盆栽幼树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水模拟生长季初期自然干旱和旱后复水事件,分析区域典型树种应对干旱胁迫及旱后修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发现:(1)干旱胁迫下刺槐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形状发生明显改变。与对照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处理下刺槐初始荧光(Fo)、J点(VJ)和I点(VI)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显著上升12.95%(P<0.05),油松暗适应下最大荧光(Fm)显著降低了24.66%。(2)干旱胁迫处理下刺槐光合系统Ⅱ(PSⅡ)光化学性能参数、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参数、能量分配比率均出现显著下降(36.01%~61.73%,P<0.05);而油松幼树则无显著变化。干旱胁迫对刺槐OJIP曲线、PSII受体侧性能等荧光参数的影响程度均显著大于油松(P<0.01)。(3)刺槐在干旱初期显著增加了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豌豆间作条件下,两种施氮水平(0、0.15 g·kg~(-1))及三种分隔方式(不分隔、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对玉米、豌豆生长及豌豆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豌豆间作后对玉米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整个生育期,玉米生物量的增加量随着豌豆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豌豆苗期、豌豆结荚初期、豌豆收获期玉米的生物量在不施氮肥条件下分别增加:28.5%、32.8%、48.7%;在施氮0.15 g·kg~(-1)时分别增加-8.6%、8.1%、63.2%。在玉米豌豆间作体系中三种分隔方式玉米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间作不分隔间作尼龙网隔间作塑料膜分隔单作;在不施氮肥时,间作后豌豆苗期生物量与单作相比增加显著,增加幅度达35.8%;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间作豌豆的生物量增加幅度随着降低,到豌豆收获期与单作豌豆相比差异不显著。收获时三种分隔方式豌豆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间作塑料膜分隔间作不分隔间作尼龙网隔单作;在施氮肥时,随着玉米的生长间作豌豆与单作豌豆相比显著减产,收获时三种分隔方式对豌豆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间作尼龙网隔间作塑料膜分隔单作间作不分隔。与单作相比,间作提高了豌豆的结瘤数;间作不分隔、间作尼龙网隔、间作塑料膜分隔条件下,碗豆的结瘤数分别增加120%、82.5%、22.5%。  相似文献   
4.
不同龄期枝条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轮纹病菌分生孢子和菌丝接种不同龄期的苹果枝条,检测枝条皮孔发病率,以明确不同龄期苹果枝条对轮纹病菌的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当年生‘富士’苹果枝条的幼嫩部分接种后发病最重,皮孔的发病率达80%以上,随枝条的生长发育,抗病性逐渐增强,枝条发育成熟后,皮孔发病率降至40%左右.在7月份接种的1~5年生‘富士’苹果成熟枝条中,皮孔的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在8月份接种的‘富士’苹果枝条中,1年生枝条的皮孔发病率显著高于5年生枝条的发病率.未发育成熟的苹果枝条对轮纹病菌的抗侵入能力差,枝条发育成熟后抗病能力明显增强.1~5年生枝条上发育完整的皮孔对轮纹病的抗侵染能力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枝条的迅速加粗生长期,低龄枝条上皮孔结构变化更大,对轮纹病菌的侵入也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海城市南台镇一养殖户养藏獒幼犬8只,饲养至65日龄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毛、搔痒、日渐消瘦.来我站诊治,经我们对这些幼犬的临床症状分析及镜检结果,最终诊断为犬的蠕形螨病,并对症治疗,很快控制了病情,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春雷  高霞  赵旭 《福建茶叶》2016,(3):369-370
凡是看过《西游记》的人,无不对观音院中金蝉长老饮茶的精美器具发出由衷赞叹,看似简单的饮茶两字,实际包含了内蕴深厚的饮茶文化。茶文化在中国拥有悠远深长的历史,且不谈神农时期就有关于茶的记载,便是从史有明文的汉朝算起,到如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单纯的采茶、饮茶行为,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发展成了文化象征,茶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融入了各门各派的文化精髓,采茶时的动作演化成了采茶戏,而饮茶,则演化成了博大精深的茶道。针对当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空缺,响应"文化强国"的政策趋向,结合当下高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笔者认为,高校的德育工作,应从传统茶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深入研究和探讨茶文化中的茶性、茶道、茶德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水貂是我国养殖的特种经济动物之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国外引种水貂进行人工规模化养殖。随着毛皮市场的繁荣,国内养貂业迅猛发展,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也在不断增加,加之多年来的人工驯化,水貂的抗病能力不断降低。水貂主要以鱼类饲料和肉类饲料为主,动物性蛋白质是水貂饲料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也加大了水貂对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感染的几率。尤其是  相似文献   
8.
50%滴丁.异丙草乳油于2006年防除玉米田杂草结果表明,在2062.5 g(a.i.)/hm2剂量以上时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株数防效在82%以上;鲜重防效达85%以上。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该药剂对玉米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氧化亚氮(N2O)和氮气(N2)是淹水稻田土壤剖面反硝化过程的重要气态产物,可通过土水界面向大气排放,也可随水向下淋溶。秸秆生物质炭施入稻田后会改变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学性质,影响反硝化过程及N2O和N2产排。本研究依托2010年夏建立的连续秸秆生物质炭还田的稻麦轮作农田试验,通过埋设淋溶管收集土壤剖面溶液,采用气相色谱和膜进样质谱分别定量溶液中N2O和exN2(反硝化产生N2量),观测了2018和2019年水稻季不同秸秆生物质炭施用量(CK:每季0 t·hm-2;1BC:每季2.25 t·hm-2;5BC:每季11.3 t·hm-2;10BC:每季22.5 t·hm-2)下0~1 m土壤剖面溶液中N2O和exN2浓度的时空变化,评估了长期施用秸秆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剖面反硝化作用及其主要气态氮产物exN2随水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稻季CK处理N2O浓度以60 cm处较高,exN2浓度则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秸秆生物质炭处理能降低剖面N2O和exN2浓度,以10BC处理最为明显。其中,N2O浓度降低以60 cm处较大,exN2浓度降低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加大。施用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剖面溶液无机氮(NO3-+NH4+)含量无明显影响,但5BC和10BC处理增加了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氧(DO)浓度以及氧化还原电位(Eh)。CK处理下土壤剖面溶液N2O和exN2浓度变化与DOC、硝态氮(NO3-)及DO有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下则主要受DO和Eh控制。exN2淋溶量(按1 m深度计算)CK处理下为2.3 ~5.5 kg·hm-2,相当于无机氮和有机氮(DON)淋溶量的32%~34%,5BC和10BC处理则降低为1.7 ~3.7 kg·hm-2和1.1~1.9 kg·hm-2,上述结果表明,反硝化产生N2随水淋溶量不容忽视,秸秆生物质炭还田可改善淹水稻田土壤剖面的通气状况,增加DO,提高Eh,进而有效减少深层反硝化及其主要气态产物exN2随水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对栗褐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土壤有机碳矿化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与土壤养分的释放、土壤质量的保持以及温室气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以 25 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对栗褐土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为科学管理土壤肥力、增加栗褐土碳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依据。 【方法】 田间试验开始于 1988,共设置 8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 (CK);单施氮肥 (N);氮磷肥合施 (NP);单施低量有机肥(M1);低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 (M1N);低量有机肥与氮磷肥合施(M1NP);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 (M2N);高量有机肥与氮磷肥合施 (M2NP)。于 2013 年玉米播种前,采集耕层 (0—20 cm) 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土壤碳矿化释放 CO2 的数量和速率进行测定,并利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计算出土壤有机碳库潜在矿化势和周转速率。 【结果】 各肥料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栗褐土总有机碳含量,以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作用最为显著。与 CK 相比,M2N、M2NP 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加了 121.1%、166.8%。不同处理土壤样品培养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在第一天达到峰值,随后急剧下降。5 d 后,下降趋缓,不同处理 CO2 产生速率趋于一致。培养期间,各处理矿化速率变化符合对数函数关系。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可以提高栗褐土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其大小顺序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 > 单施有机肥 > 单施化肥 > 对照。培养 57 d 后,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为 555.0~980.3 mg/kg,以 M2NP、M1N 的累积量较高,为对照的 1.77 倍、1.73 倍。长期施肥栗褐土有机碳矿化率呈下降趋势,以处理 M2NP 下降最明显,与对照相比,降低了 6.3 个百分点。施肥处理土壤的潜在矿化势均高于对照,M1N、M2NP 最高,为 923.7 mg/kg 和 926.4 mg/kg,较对照增加了 74.0% 和 74.5%。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明显提升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减少周转时间,其中处理 M1NP、M2NP 效果最为明显。 【结论】 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有效促进栗褐土有机碳的积累,提高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周转速率,降低有机碳的矿化率 (累积矿化量占有机碳总量的比率),加强了土壤的固碳能力,以 M2NP 处理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