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9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9篇 |
农学 | 57篇 |
基础科学 | 42篇 |
98篇 | |
综合类 | 386篇 |
农作物 | 16篇 |
水产渔业 | 43篇 |
畜牧兽医 | 179篇 |
园艺 | 60篇 |
植物保护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利用2014~2019年西安市国控点环境污染监测数据和同时期气象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重点研究西安市O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O3浓度的气象因子,分析O3浓度与温度、相对湿度、日照及风速的相关性,确定O3浓度超标的关键气象因子阈值,结果表明:1)西安近5年O3污染为上升趋势且O3浓度高值持续时间延长发展态势.O...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森林保护机械设备的主要种类及其发展,分析了各种机械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究生物炭施加垄沟集雨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和紫花苜蓿生长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模式为施加生物炭和不施加,副区耕作措施为打结垄、开敞垄和平作,探究不同生物炭施加模式和不同垄沟集雨耕作措施的影响效应。【结果】施加生物炭明显提高了土壤总贮水量和空间水分含量,促进紫花苜蓿生长、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打结垄显著增加土壤贮水量,促进紫花苜蓿生长,提高产量。与不施加生物炭相比较,施加生物炭的 0~200 cm 土层土壤贮水量、 平均土壤含水量、干草产量、株高、分枝数、根颈粗、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增加 39. 38 mm、15. 46%、95 kg/hm2 、25. 19%、5. 80%、29. 24%、9. 3%、12. 3% 和 3. 4%。与平作相比,打结垄的 0~200 cm 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平均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平均株高、分枝数和根颈粗、平均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增加 69. 09 mm、332 kg/hm2 、24. 0%、21. 0%、 14. 2%、17. 7%、7. 7% 和 4. 0%;开敞垄的分别增加 26. 16 mm、267 kg/hm2 、16. 8%、10. 2%、10. 1%、 14. 2%、7. 3% 和 3. 4%。【结论】生物炭施加坡地打结垄沟集雨模式是雨养农业区紫花苜蓿种植的有效模式,也是雨养农业可持续种植饲草作物的推荐模式,该模式为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栽培饲草作物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饲料和饲喂是警犬饲养管理的关键,也是警犬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警犬饲养管理的相对落后,尤其是警犬饲料调配、饲喂上的粗放,制约着警犬事业的发展。如何提高警犬的饲养管理水平,促进警犬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应予以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草业科学本科生创造性和独立性,要求学生完成喷灌系统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特点是公式多、难记忆、抽象和难掌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经常找不到切入点,不知道各环节计算公式和各环节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多年教学过程的总结和概括,分析设计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喷头布置和选型、轮灌组划分等关键环节,进一步阐明各关键环节之间的联系,以期指导学生更好掌握草坪灌溉与排水课程,达到满足草坪草用水、节约用水、形成水动景观效果、解决我国水资源紧张等目的。 相似文献
10.
覆盖和粮草间作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普通地膜和氮肥的投入,实现该地区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在甘肃武威试验站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玉米//毛苕子和玉米//箭筈豌豆)和覆盖方式(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对玉米和绿肥作物氮素吸收以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和间作对作物的氮素吸收利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玉米收获期,与无覆盖相比,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的玉米植株吸氮量分别增加21.46%,11.22%和34.63%,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毛苕子和玉米//箭筈豌豆的玉米吸氮量分别增加6.94%和6.26%。玉米收获期,秸秆覆盖的牧草植株吸氮量较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分别增加46.75%,72.31%和21.76%,间作毛苕子的吸氮量较间作箭筈豌豆增加25.26%。玉米收获期,各处理玉米带、牧草(裸露)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低于牧草收获期,无论牧草收获期还是玉米收获期,单作玉米的玉米带、裸露带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低于间作玉米。玉米收获期,普通地膜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的玉米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无覆盖分别显著增加32.87%和27.82%,普通地膜覆盖的牧草(裸露)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分别增加9.17%、6.07%和35.4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