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1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木屑发酵料开放式栽培香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占芳  吴云汉 《食用菌》1993,15(2):18-18
香菇代料栽培多用熟料,能耗大,成本高。而生料栽培易感染杂菌,常导致失败。为寻找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规模化栽培的香菇生产工艺,我们进行了木屑发酵料开放式栽香菇的研究。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香菇菌种为Cr-02,由本校微生物教研室提供。培养料配方为木屑88%,麸皮10%,石  相似文献   
2.
香菇品种抗霉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30个香菇品种抗霉力进行了测定。根据香菇长势和对木霉抗性情况,香菇的抗霉力基本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抗霉力较强,抗霉力一般和不抗木霉。初步测定出抗霉力强的香菇品种为:12、Cr02、香6、087、W4、L-f、广香47、农7、L33、Lc3、507、241。  相似文献   
3.
4.
一、前言土壤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自然培养基。芽孢杆菌的生存力和适应性都很强,分布广,活动范围大,无论在农、医和工业发酵都涉及芽孢杆菌的活动。士壤中物质的转化,特别是氧化作用,芽孢杆菌也是积极参与者,对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起着重要作用。但土壤的生态条件对微生物的数量、生理群、种的组成和微生物的生化强度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士壤的性质能够反映在微生物质的差异上。微生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便  相似文献   
5.
RAPD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在香菇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RAPD和酯酶同工酶技术研究了6个香菇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类间组合杂种优势强,类内组合杂种优势弱,因此,杂交亲本应选择不同类的菌析不同类的菌。通过单孢杂交和出菇试验发现,杂交子代酶谱出现“互补型酶带”和“杂种新酶带”,杂交后代杂种优势强,容易选出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Rhizobium trifollii ION213为出发菌株,对根瘤菌的高产环状β-(1,2)-葡聚糖菌株的筛选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溴甲酚紫平板上2种菌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兰色菌落的环状β-(1,2)-葡聚糖最高产量为2.16g/L,兰色菌株环状β-(1,2)葡聚糖的产量显著高于黄色菌株的产量,两者产量间经方差分析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因此,采用溴甲酚紫平板初筛法筛选高产环状β-葡聚糖根瘤菌菌株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河南气候特征,讨论了香菇春季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根据接种后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要求,应利用当地气候特点,选择最佳栽培时期;香菇品种选用中低温型品种为宜;通风降温是菌袋安全越夏的保证;综合管理能确保香菇优质、高产高效益。  相似文献   
8.
调查、整理出河南省药用真菌52种,按现代分类学理论列出了各药用具菌的分类地位,并根据综合经济意义将它们归为7类。  相似文献   
9.
姚占芳  李南羿 《食用菌》2000,22(3):18-19
近年来,双孢蘑菇在我国北方发展迅速,双孢蘑菇原种用量很大。为探索蘑菇菌种优质、低成本制作方法,我们进行了不同配制方法的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菌种2796,本校微生物教研室保存菌种。1.2培养料配方(%)①麦粒90,发酵料7.5,蔗糖1,石膏0.5,KH2PO40.5,麦粒煮沸5②麦粒90,发酵料7.5,麦粒清水浸泡;③麦粒90,发酵料7.5,麦粒石灰水浸泡;④麦粒90,菜园土2,麦粒石灰水浸泡;⑤麦粒90,发酵料4.5,木屑3.0,麦粒石灰水浸泡;⑥麦粒90,平菇下脚料7.5…  相似文献   
10.
大豆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我省每年播种面积在1300多万亩,但产量不高,平均亩产仅100多斤。历年来生产实践证明,大豆根瘤菌拌种是稳定而有效的增产措施。而我省使用很瘤菌拌种已中断多年,目前没有推广应用的高效固氮菌种,所以筛选、分离、引进高效固氮菌种,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大豆产量具有现实意义。为此,从1979年开始到1980年,我们在筛选大豆根瘤菌高效固氮菌种的同时,着重研究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从美国引进的Sm31和3Ilbllo两个大豆根瘤菌菌种。通过室内砂培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