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将60头75~80日龄、体重45 kg左右的杜长大杂种生长肥育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对照组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猪饲喂基础饲粮 1%中药制剂,试验2组猪饲喂基础饲粮 2%中药制剂,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复方制剂能显著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并能提高肥育猪血清IgG、IgA、IgM的水平,从而增强了生长肥育猪的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犬细小病毒能引起犬的急性出血性肠炎及心肌炎,由于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康复犬可能长期带毒排毒,因此对犬危害极大。通过对合肥市某动物医院就诊的50例犬细小病毒病病例的诊治,介绍了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快速诊断的方法及治疗方案,总结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对该病的护理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引进的3个苗用型大白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白6号综合性状最好,可作为夏季栽培的首推品种,德高快菜次之,双耐增产率虽稍低,但其植株生长健壮,叶片较厚且有光泽,耐热性好,抗病性强。引进的3个新品种均适合在桂林地区夏秋作为绿叶蔬菜栽培。  相似文献   
4.
苦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黑籽南瓜、本地葫芦、本地水瓜为砧木,以翠竹苦瓜为接穗,研究砧木对嫁接苦瓜生长发育、抗病性、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嫁接能大大提高苦瓜的抗病性、品质和产量,而不同砧木对苦瓜的嫁接效果有差异,尤以水瓜的嫁接效果明显。桂林地区可利用水瓜(丝瓜)作砧木嫁接苦瓜,解决当前苦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早衰以及耐涝性问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桂航三号是由红椒一号辣椒经太空诱变处理后的材料HTX-z系统选择7代培育而成的生育期长、VC含量高、品质优的线椒新品种。果实线形,果长16~18 cm,横径1.1 cm,2~3心室。果顶锐尖,果面光滑,果皮薄,青果为深绿色,成熟果鲜红色。平均单果质量8~9 g,最大单果质量10 g。果实味微辣,风味好,鲜果辣椒素含量11.1 mg/kg,VC含量108 mg/100 g,干物质含量7.94%。  相似文献   
6.
豆野螟颗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差异离心术、超薄切片与电镜术对豆野螟颗粒体病毒进行分离纯化、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研究。发现颗粒体多呈椭圆形,直径大小300~500nm×200~300nm;病毒粒子呈杆状,稍弯曲,大小200~300nm×40~50nm。该病毒侵染宿主脂肪体,表皮、中肠上皮、气管、马氏管等组织的细胞核,并观察到颗粒体病毒在细胞核中复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1994年6~7月间,桂林市蔬菜研究所在从事“豆野螟(MarucatestulalisGeyer)杆状病毒的特性及宿主感病性研究”项目中,大量采集罹病虫体,筛选毒株,在分离提纯MtGV的同时,经光学镜检,除MtGV外,还发现有多角体存在,经采用分离提...  相似文献   
8.
通过嫁接成活率、物候期、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和产量等性状的比较,筛选适宜在桂林市种植的优胜、丰田黄瓜16号等2个品种。这2个品种表现抗性强,产量较高,口感较好等优良性状,适宜在桂林市生态条件下及类似地区作为主栽品种推广种植。其它几个品种需进一步观察试验。  相似文献   
9.
有机硒对成年淮南麻鸡输卵管膨大部黏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应用组织化学PAS-AB染色和定量图像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硒对成年淮南麻鸡输卵管膨大部黏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20mg/kg微量元素硒时,输卵管膨大部黏蛋白与对照组(不加硒)相比差异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0.60mg/kg微量元素硒时,输卵管膨大部黏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5);当饲料中添加1.0mg/kg微量元素硒时,输卵管膨大部黏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有机硒对成年淮南麻鸡输卵管膨大部黏蛋白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鸭和鸡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宿主,感染具有鲜明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禽流感病毒感染鸭毫无症状且感染具有持久性,而鸡感染后临床症状则很明显且为短暂性的。造成这些差异的部分原因是宿主对禽流感病毒的反应。从鸡和北京鸭的血液中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了H11N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后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鸡外周血单核细胞的IL-1β和IL-6表达水平很高,接近于哺乳动物,而鸭外周血单核细胞的IL-1β和IL-6表达水平很低或没有变化。同样,鸭IFN-β的表达几乎未受影响,而鸡的表达量大大增加。鸡IFN-γ的表达量比鸭的表达量高,IFN-α的表达也是如此。在鸭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的表达量在早期就会提高,直到试验结束才回到基本水平;相反,在鸡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在很晚的时候才会微量产生。TLR-7和MHC I类分子的表达在这2个物种间保守。而鸭的MHC II类分子表达量下降,鸡的表达量不变。这些结果显示出在这2个物种间致炎细胞因子和干扰素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不同的表达模式。这些区别说明了为何感染的鸭子毫无症状且感染持久,而鸡感染则有很明显的临床症状且较为短暂。这些结果明显显示出这2种宿主对禽流感病毒反应的重要区别,这被认为在禽流感病毒的起源和流行株的保存方面是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