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7篇
  免费   752篇
  国内免费   1129篇
林业   1038篇
农学   1122篇
基础科学   626篇
  1525篇
综合类   5232篇
农作物   845篇
水产渔业   563篇
畜牧兽医   1903篇
园艺   902篇
植物保护   652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490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489篇
  2019年   494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580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598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735篇
  2012年   1050篇
  2011年   1143篇
  2010年   1003篇
  2009年   808篇
  2008年   859篇
  2007年   803篇
  2006年   693篇
  2005年   540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61.
于明  王丹  王钢  高鹏  黄敏  陈丽娟 《核农学报》2022,36(11):2175-2182
为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天麻灭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采用0(CK)、5、7、9、11、13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天麻粉,测定天麻的微生物含量、色泽、理化性质、指纹图谱相似度及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经9 kGy辐照处理后,天麻中均未检出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辐照后天麻的L*值降低,9 kGy剂量总色差值变化最小;辐照对天麻的水分、总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9~13 kGy吸收剂量下天麻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不同吸收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天麻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95~0.998;辐照对天麻主要活性成分的总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9 kGy电子束辐照处理既能减少天麻微生物含量,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品质不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在天麻灭菌工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2.
  【目的】  褪黑素可提高作物抗旱性,但容易降解。本研究试图开发具有缓释和抵御光降解能力的褪黑素壳聚糖微粒,并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  【方法】  利用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和果胶所产生的静电引力,使三者之间产生交联形成包裹褪黑素的杂化微粒,从而实现褪黑素的缓释和保活。确定投入褪黑素质量为5 mg时制备的褪黑素壳聚糖微粒作为试验材料(MP-MT)。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褪黑素壳聚糖微粒(MP-MT)表面形貌及官能团特性进行表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探究MP-MT对褪黑素的缓释性能和抵抗光降解的性能。以两叶一心的小麦幼苗为试材,进行灌根试验。将基质最大持水量的80%设为正常对照(CK1),基质最大持水量的40%设为干旱对照(CK2);在干旱胁迫下,设施用1.0 g/L褪黑素(MT1.0)、壳聚糖微粒(MP)和含褪黑素0.5、1.0、1.5 g/L的褪黑素壳聚糖微粒(MP-MT0.5、MP-MT1.0、MP-MT1.5),共7个处理。在处理后第8天,取样分析小麦幼苗株高、干重、鲜重、叶片SPAD值、根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  【结果】  当褪黑素投入量为5 mg时MP-MT对褪黑素的包封率最稳定,为52.14%,之后的相关试验均以该比例制备的褪黑素壳聚糖微粒(MP-MT)作为试验材料。通过SEM照片发现,MP-MT微粒粒径相较于壳聚糖微粒增加且表面变粗糙。MP-MT微粒FTIR结果同时检测出现了壳聚糖、褪黑素等组分的特征峰,表明褪黑素在微粒中存在。模拟释放试验结果表明,MP-MT在pH 5.0和pH 7.0磷酸缓冲溶液下36 h的释放率分别为65.43%、50.13%。模拟光降解试验表明,可见光照射4 h时MP-MT中褪黑素的光降解率较普通MT降低了143.37%。小麦幼苗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与MT1.0处理相比,3个MP-MT处理的小麦幼苗干重增加4.50%~22.73%,根系长度增加15.92%~32.56%,过氧化酶活性提高19.56%~20.34%,丙二醛含量降低9.77%~12.30% (P<0.05)。  【结论】  壳聚糖/三聚磷酸钠/果胶的褪黑素封装体系可以实现褪黑素的缓释和保活,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SPAD值,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提高小麦幼苗抗旱性。  相似文献   
963.
为了探究控释尿素掺混肥与玉米秸秆长期互作对麦季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基于华北平原棕壤区小麦—玉米轮作8年定位施肥试验,对比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S)与不还田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掺混肥(CRF)与普通尿素掺混肥(BBF)对麦季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条件下,CRF处理较BBF处理显著提高土壤中性磷酸酶(返青期和成熟期)、蔗糖酶(返青期和孕穗期)和纤维素酶(返青期和孕穗期)活性及成熟期有机质、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其中,成熟期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29.6%,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34.8%。秸秆还田条件下,BBF+S处理成熟期脲酶、纤维素酶,孕穗期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RF+S处理,其他时期2种类型掺混肥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差异。CRF+S处理成熟期土壤全氮、有机质、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BBF+S处理。氮肥种类和玉米秸秆还田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及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中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综上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控释尿素掺混肥较普通尿素掺混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小麦后期速效氮磷养分的供应强度和供应容量,其中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控释尿素掺混肥处理在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方面表现最优。研究结果可为秸秆还田下氮肥优化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4.
为探明平凉市黑垆土区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下冬小麦肥料利用率,提高当地冬小麦生产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和小麦增产。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等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能够更好地促进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冬小麦增产,提高氮肥、磷肥利用率效果较好,而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钾肥利用率效果较好。通过对各试点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其养分分类归并,应用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得出,平凉市冬小麦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57%、20.61%、61.06%。  相似文献   
965.
近年,直播稻面积在我国迅速扩大。本文结合国内外直播稻生产概况,指出了直播稻在抗倒伏、出苗率、耐冷性、防治杂草以及生育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育“生育期适中、抗倒伏、耐低温、耐低氧萌发”的适合直播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策略。  相似文献   
966.
为了解不同木薯种质资源矿物质元素含量,优选含量丰富的品种,为木薯的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本文采用马弗炉法、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法分别对113份木薯种质资源灰分与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矿物质元素Cr、Cu、Se含量均低于1 mg/kg(干重),Ca、Fe、K、Mg、Mn、Na、Zn含量分别为66.39~1609.81 mg/kg、4.35~ 38.93 mg/kg、1954.56~8762.78 mg/kg、149.04~1143.73 mg/kg、4.48~37.40 mg/kg、36.80~530.40 mg/kg、6.35~24.83 mg/kg。利用概率分级法将113份木薯种质资源灰分及矿物质元素含量分为5级,即极高、高、中、低和极低,并推荐极高品系作为基础亲本材料。在相关性分析中,灰分与Fe、Mg、Na、Zn含量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Ca含量与K、M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Ca含量与Mg、N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Fe含量与Mg、Na、Zn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K含量与M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g含量与Na、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Zn含量与Mn、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Zn与各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有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Fe含量与Mg、Na含量有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Ca含量与K、Mn的吸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Ca、K、Mn与Fe、Mg、Na的吸收可能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不同木薯种质资源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2个,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1.707%。聚类分析可将113个木薯种质资源分为3类,根据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可将不同木薯品种分为Na、Mg、Zn、Fe含量较高和Mn、Ca、K、Zn含量较高两大类,主成分综合评价中‘274'‘50'‘571'‘521'‘417'等木薯种质资源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967.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贵州省甘蓝型油菜主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DNA指纹鉴定使用的40对SSR引物对贵州省9个甘蓝型油菜主推品种进行多态性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试验共扩增出条带191个,其中多态性条带143个,多态性比率为75%。经聚类分析,9个油菜品种被分为A、B 2簇,其中A簇包含7个品种,B簇为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2个品种。A簇在相似系数0.643 4处又分为A1和A2 2个亚簇,A1亚簇为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3个品种,A2亚簇为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4个品种。[结论]同一单位选育出的品种都有更为接近的遗传背景;在该研究所用品种中,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品种遗传基础相对较广,但黔油17与黔油29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达0.87,遗传基础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968.
[目的]探讨中华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胚后嗅球神经元自发电活的电生理学特性的发育变化。[方法]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中华蟾蜍胚后嗅球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结果]随着嗅球的发育,其神经元的放电形式逐渐增多,单个放电振幅逐渐增大,且在变态期达最大;连续放电振幅在胚后发育的中期变化不大,但高于发育的早期和成体期;连续簇状放电频率随着发育时期而降低,但在成体期再次升高,而连续单个放电频率只在成体期增大。[结论]随着嗅球的发育,神经元的兴奋性逐步提高,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逐渐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969.
[目的]研究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代号B06)对Ⅱ型糖尿病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应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STZ干扰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并随机分模型组、A75治疗组、C66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均灌胃治疗1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生化指标[2]。[结果]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能明显改善试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升高,FINS明显低于模型组;肝脏TC、血清TG、TC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血清HDL有明显的升高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对Ⅱ型糖尿病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70.
扈丹  闫小英  黄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58-10560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试验站选择历年葡萄二黄斑叶蝉发生较严重的葡萄品种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4~10月进行系统调查,并采用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分析法和Lloyd平均聚块性指标对葡萄二黄斑叶蝉种群聚集扩散情况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了其种群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葡萄二黄斑叶蝉在陕西关中地区1年发生3代,若虫1年出现3个高峰。运用3种空间分布测定指标对葡萄二黄斑叶蝉空间分布型的测定结果均一致,葡萄二黄斑叶蝉在关中地区葡萄园呈聚集分布,个体之间相互吸引,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且种群密度随时序动态变化呈现出扩散-聚集-扩散-聚集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