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27篇
  免费   1131篇
  国内免费   2716篇
林业   2692篇
农学   3785篇
基础科学   2321篇
  4152篇
综合类   6377篇
农作物   1180篇
水产渔业   664篇
畜牧兽医   2993篇
园艺   633篇
植物保护   1477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713篇
  2021年   934篇
  2020年   842篇
  2019年   878篇
  2018年   594篇
  2017年   834篇
  2016年   797篇
  2015年   1080篇
  2014年   993篇
  2013年   1238篇
  2012年   1379篇
  2011年   1554篇
  2010年   1484篇
  2009年   1331篇
  2008年   1270篇
  2007年   1240篇
  2006年   1178篇
  2005年   1058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487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563篇
  1998年   561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431篇
  1995年   382篇
  1994年   321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69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绵羊耳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组织块法和冷消化法对绵羊耳成纤维细胞在含血清培养液(RPMI—1640)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探讨动物体细胞培养模式,并对正常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和冷消化法培养可获得比较均一、稳定的细胞群,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形态,并成功进行传代培养,建立了绵羊耳成纤维细胞系。  相似文献   
72.
从龙牧803(Medicago sativa L.cv.Longmu 803)苜蓿群体中选择优秀单株,通过无性扦插繁殖,3次混合选择、开放授粉及品种比较试验、区域与生产试验,历经12年育成龙牧807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mu807)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直立,在黑龙江省地区4月中下旬返青,生育期120 d左右,开花期株高75.7~105.3cm,成熟期株高98.5~133.8 cm。2年生干草产量为11739.14 kg·hm-2,比对照龙牧803苜蓿(9797.99 kg·hm-2)增产17.10%;种子产量284.60 kg·hm-2,比对照(230.00 kg·hm-2)增产18.25%。初花期粗蛋白含量19.38%,适口性好,饲用品质优良。其抗性强,生态适应性广,适宜在黑龙江省各地及毗邻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3.
为将ST贴壁细胞通过自主驯化,使其能在ST-S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且能稳定传代,在摇瓶中实现高密度生长,并应用于猪伪狂犬病毒(PRV)悬浮培养,经ST-A低血清培养基适应培养,对一株贴壁的ST细胞进行了无血清的全悬浮驯化,并将PRV在悬浮细胞中连续盲传培养。结果显示:ST悬浮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传代,培养48 h至第3代后,所能达到的最终细胞密度为3.00×10^(6 )cells/mL以上;PRV连续培养至第5代,毒价可达到109.0 TCID50/mL。结果表明,用专用培养基可使ST贴壁细胞实现悬浮驯化,并可应用于PRV悬浮培养。本研究为获得高密度ST悬浮细胞和提高PRV增殖效率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工业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安徽省工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和预测,为安徽省工业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和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框架构建工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工具进行安全等级划分,结合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2009-2018年安徽省工业生态安全水平,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9-2025年...  相似文献   
75.
反光膜对育肥羔羊生理指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对单彩钢屋顶外表面铺设反光膜,以解决实际生产中单彩钢屋顶育肥羊舍热应激严重的问题。选择两栋建筑结构相同的敞棚羊舍,其中一栋单彩钢屋顶外铺反光膜(铺膜舍),另一栋单彩钢舍作为对照(对照舍)。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夏季(6-8月份)屋顶内表面温度进行阶段性(前期第1~7 天、中期第8~37天和后期第38~67天)热成像分析,同时计算各阶段屋顶内表面辐射热,并通过测定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和生理指标评价反光膜缓解育肥羔羊热应激的效果。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对照舍屋顶内表面温度、屋顶内表面辐射热均在11:30达到最高值,铺膜舍则在14:00达到峰值;整个试验期铺膜舍屋顶内表面温度较对照舍平均降低7.31 ℃,尤其每天9:00-16:30降低显著(P<0.05),此外,铺膜舍屋顶内表面辐射热较对照舍降低8.85%。2)试验全期铺膜舍环境温度较对照舍平均降低0.55 ℃,尤其前期9:00-13:00显著降低,达1.78 ℃(P<0.05)。 另外,舍内环境温度与屋顶内表面温度、屋顶内表面辐射热均表现出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3)试验全期铺膜舍羔羊日均质量增加较对照舍显著提高10.97%(P<0.05),试验中期和后期两舍育肥羔羊的饮水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别较对照舍提高15.58%和12.66%;呼吸频率较对照舍降低5.31%(P<0.05)。可见,单彩钢屋顶外铺反光膜可有效改善屋顶的隔热性能,改善育肥羔羊的生理指标和生长性能,缓解其热应激。  相似文献   
76.
以马齿苋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法研究马齿苋在铅、镉单一胁迫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铅胁迫对马齿苋种子萌发影响不大,但高浓度则显著抑制其种子萌发,2 000 mg/L铅处理下失去萌发能力;镉胁迫下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升高,马齿苋体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而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升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7.
以1年生红鳞蒲桃盆栽苗木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盐胁迫浓度及干旱程度,研究盐旱交互作用对红鳞蒲桃苗木的高、地径生长和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和盐胁迫都抑制了红鳞蒲桃的生长,盐胁迫的影响要大于干旱胁迫,高生长受到的限制大于地径生长,2 g/kg盐分浓度在水分充足条件下促进了地径生长。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随着干旱和盐胁迫的增强而增大。不同盐分浓度下,干旱胁迫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趋势一致,不同盐分胁迫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高盐浓度下丙二醛含量的增加显著大于低盐浓度,表明盐胁迫对红鳞蒲桃的伤害更大;红鳞蒲桃的渗透调节物质在干旱和盐交互胁迫下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水分充足时,盐分浓度的变化没有对红鳞蒲桃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产生影响。随着胁迫的增加,渗透调节能力显著提高。低盐浓度下,抗氧化酶活性在水分充足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高盐浓度下,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则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8.
为解决豚草提取物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与应用问题,以豚草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温浸-超声波联合提取法提取抑菌活性物质,并开展其对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原菌的室内外抑菌试验。室内抑菌试验表明,粗提物浓度为16 mg/mL时,抑菌率达到73.62%;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最小抑菌浓度为 40 mg/mL,抑菌率达到95.14%。通过以上抑菌试验确定豚草粗提物对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79.
不同保鲜处理对即食菠萝质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鲜菠萝经机械削皮、去果眼、切分和清洗后用4种保鲜方法处理,分虽在4~5和14~15℃下贮存,并测定菠萝的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及致病菌,进同时行色、香、味和质地等的感官评定。试验结果表明,含0.2~0.4g/100mL食盐、8~12g/100mL蔗糖和0.3~0.5g/100mL柠檬酸的溶液于66~75℃处理3~6min能使菠萝的生命活动维持在较低水平,保持菠萝原有的新鲜状况,且产品的各项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即食产品的卫生要求。产品贮存在14~15℃下7d或4~4℃下14d均无明显的质量变化。据此提出了即食菠萝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80.
Maca (Lepidium meyenii) has been used as a food in Peru for thousands of years. More recently a wide array of commercial maca products have gained popularity as dietary supplements, with claims of anabolic and aphrodisiac effects, although the biologically active principles are not fully known. In an earlier chemical investigation, two new alkamides and a novel fatty acid, as well as the N-hydroxypyridine derivative, macaridine, were isolated from L. meyenii. Further examination has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five additional new alkamides, namely, N-benzyl-9-oxo-12Z-octadecenamide (1), N-benzyl-9-oxo-12Z,15Z-octadecadienamide (2), N-benzyl-13-oxo-9E,11E-octadecadienamide (3), N-benzyl-15Z-tetracosenamide (4), and N-(m-methoxybenzyl)hexadecanamide (5).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by spectrometric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cluding ESI-HRMS, EI-MS, (1)H, (13)C, and 2D NMR, as well as (1)H-(15)N 2D HMBC experiments. In addition, the identity of N-benzyl-15Z-tetracosenamide (4) was confirmed by synthesis. These compounds have been found from only L. meyenii and could be used as markers for authent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