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7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698篇
林业   494篇
农学   628篇
基础科学   382篇
  836篇
综合类   2576篇
农作物   398篇
水产渔业   189篇
畜牧兽医   1082篇
园艺   465篇
植物保护   33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本实验室从广东、四川、河北、山东、安徽、辽宁等广大养鹅地区采集了67份典型雏鹅痛风样品进行了实验室检测以及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了鹅星状病毒,并且约有94.03%的样品为两个不同种的鹅星状病毒混合感染。病原分离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FLX株的变异株病毒(命名为SCCD)可以在鹅胚上稳定增殖,并且能稳定致死10日龄鹅胚,致病力较鹅星状病毒FLX增强;新型鹅星状病毒株(命名为SDPD)不能在鹅胚和SPF鸡胚上稳定增殖。病毒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FLX株与鹅星状病毒FLX的变异株病毒SCCD株、新型鹅星状病毒SDPD株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89.7%、58.1%,ORF1b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4%、61.0%,ORF2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1.0%、42.5%。将新分离的鹅星状病毒株接种1日龄健康雏鹅,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SCCD株和鹅星状病毒SDPD株虽然能使雏鹅发生死亡,引起肝炎、肾肿胀和增重减少等变化,但雏鹅均无典型痛风(脏器尿酸盐沉积)表现,而两种鹅星状病毒株混合攻毒能使44%的雏鹅发生典型痛风,并与临床发病症状一致。因此,临床上引起雏鹅痛风的病原可能是两种鹅星状病毒,即新型鹅星状病毒和鹅星状病毒FLX的变异株病毒。  相似文献   
42.
用新疆褐牛细管冻精为父本,以新疆博尔塔拉州本地蒙古牛为母本进行杂交,即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杂交F1。褐蒙F1,初生重公犊比蒙古牛提高28.26%,母犊提高27.23%,断奶重公犊提高92.04%,母犊提高92.16%。同龄褐蒙F1屠宰率、净肉率比本地蒙古牛提高6.6%和8%。平均每头褐蒙F1牛可增肉70.3kg,按每千克牛肉25元计算,增效1758元。细管冻精配种可降低成本130元。  相似文献   
43.
将45头供试牛按体重大小排序,平均分成对照组、营养调控组和中草药组3个组,后两组作为试验组,分别饲喂课题组自主研制的营养调控预混料和中草药添加剂预混料。结果表明:对照组胴体重210.6kg、营养调控组为245.0kg;中草药组为249.6kg;其屠宰率分别为51.18%、55.75%、58.05%;两组试验牛在净肉率、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优质肉块数量等性状方面都明显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4.
选用3头三月龄左右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公犊,按3×3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喂给三种日粮.日粮组成按精粗比分别表示为7030;6040;5050,研究不同日粮组成对断奶初期奶公犊瘤胃内环境指标包括pH值、氨氮(NH3-N)浓度、纤毛虫数量及微生物蛋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精粗比为7030日粮条件下奶公犊瘤胃内pH值显著低于其它组(P<0.01),7030日粮组瘤胃内NH3-N浓度显著高于精粗比为6040和5050日粮(P<0.01).不同日粮组成下精粗比为6040和5050日粮的瘤胃纤毛虫数量和微生物蛋白显著高于高精料组7030日粮(P<0.01).  相似文献   
45.
5周龄非免疫健康鸡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河北分离株HB-bp,3d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3~4d内死亡率达80%。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胸腺及腺胃有病理组织学变化,各个免疫器官和组织中均含有病毒,法氏囊内病毒含量最高,其次是脾脏。而对照组未见任何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观察贵州小型猪(Sus scrofa domestica var.mino Guizhounensis Yu.)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试验应用改良的Pascual双重银染法显示贵州小型猪消化道黏膜的嗜银细胞。结果表明:除食管外,贵州小型猪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嗜银细胞的分布,主要位于固有层腺泡上皮细胞之间,黏膜上皮细胞之间很少;细胞分布密度以胃体最高,其次为贲门、胃窦,结肠最低;嗜银细胞形态以锥体形最常见,此外还可见圆形、卵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等;细胞的突起可指向腺泡腔、腺泡上皮细胞或固有层的结缔组织。说明贵州小型猪胃肠黏膜内有分布广泛、形态多样的嗜银细胞,可能是贵州小型猪胃肠道强大而复杂的内分泌功能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47.
新疆草地优势种植物相对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势种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地上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其生物量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共存种种间关系的影响.然而,由于物种的不同和环境梯度的差异,目前有关优势种生物量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尚未获得一致性的结论.基于此,本研究以2011-2013年对新疆9种草地类型397个样地中优势种相对生物量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统计了...  相似文献   
48.
研究氧化钕经鼻滴注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进一步考察氧化钕的神经毒性是否存在剂量和尺寸效应。选取健康的ICR雌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纳米(L-nm)氧化钕组(1μg/mL)、高剂量纳米(H-nm)氧化钕组(40μg/mL)和低剂量微米(L-μm)氧化钕组(1μg/mL)。经鼻染毒,共10d,隔天1次;染毒第2次之后进行水迷宫试验,定位航行试验7d,1d一个单元,同时在第7天进行空间探索试验;取血,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取脑置于100g/L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剂量效应显示,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钕对小鼠经鼻滴注,高纳米组与低纳米组相比,目标象限游程占总游程百分比较高(P0.05),但在此尺寸条件下剂量效应不明显。尺寸效应显示,相同浓度纳米氧化钕对小鼠经鼻滴注,L-μm组海马颗粒细胞排列稀疏,细胞脱落;L-nm组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排列较整齐,可见部分细胞核固缩在此试验浓度条件下尺寸效应不明显。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查试验显示,氧化钕经鼻滴注会对小鼠肝功能、肾功能产生一定的损伤。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钕经鼻滴注,对小鼠有轻微的刺激学习记忆的作用,但剂量效应不明显。低微米氧化钕对小鼠神经系统有轻微的损伤,但与低纳米氧化钕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尺寸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49.
从广西各地患禽巴氏杆菌病急性死亡的鸡、鸭肝脏分离出56株禽巴氏杆菌强毒株,经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试验鉴定,从中选出15株典型禽巴氏杆菌菌株。Carter荚膜抗原分型鉴定,15株菌均为荚膜A型,间接血凝滴度为1∶160~1∶640。通过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从中选择毒力较强、免疫原性较好的B25、B26、B273菌株进行人工致弱,其中B26菌株在0.1%裂解全血马丁汤中,通过物理诱变方法致弱,即在传代过程中,把培养温度由37℃逐渐提高到45℃,每12h传1代而成功致弱,传至1200代时,毒力显著减弱,且仍保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培养特性,从而获得了禽巴氏杆菌B26-T1200弱毒菌株  相似文献   
50.
菌株JK23为本实验室耐辐射微生物资源库保藏的1株耐辐射芽胞杆菌,通过系统的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JK23为贝莱斯芽胞杆菌。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菌株JK23对多种植物病原菌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香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39.68%、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C-F5 37.5%、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 50.0%、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C-F11 53.85%、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 73.3%、西瓜蔓枯病菌Didymella bryoniae 100%、核桃腐烂病菌Cytcospora sp.100%。显微镜观察发现,菌株JK23能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引起菌丝畸形、膨大、固缩。通过基因检测及MALDI-TOF 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结果分析发现,菌株JK23能产生多种脂肽类抗生素,其产物具有较强的溶血和排油特性。鉴于贝莱斯芽胞杆菌JK23产生的脂肽类活性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