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98篇
  免费   2635篇
  国内免费   4179篇
林业   3461篇
农学   3103篇
基础科学   2496篇
  4807篇
综合类   19500篇
农作物   3288篇
水产渔业   2080篇
畜牧兽医   5821篇
园艺   2862篇
植物保护   1894篇
  2024年   265篇
  2023年   748篇
  2022年   1735篇
  2021年   1771篇
  2020年   1664篇
  2019年   1678篇
  2018年   1118篇
  2017年   1946篇
  2016年   1466篇
  2015年   2062篇
  2014年   2241篇
  2013年   2681篇
  2012年   3482篇
  2011年   3631篇
  2010年   3369篇
  2009年   3110篇
  2008年   2970篇
  2007年   2839篇
  2006年   2487篇
  2005年   1906篇
  2004年   1267篇
  2003年   878篇
  2002年   991篇
  2001年   952篇
  2000年   797篇
  1999年   367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为明确-1,3-葡聚糖酶与大豆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具有不同抗性的3个大豆品种的真叶和第1片复叶被大豆疫霉菌侵染后β-1,3-匍聚精酶的活性,并分析其与抗病性的关系.侵染大豆真叶和第1片复叶后备品种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接种大豆真叶后抗病品种48 h出现酶活性高峰,酶活性增加105.9%;中感晶种和感病品种72 h出现酶活性高峰,酶活性增加量分别为66.3%和65.7%.接种大豆复叶后酶活性的变化与真叶反应一致.说明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与大豆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酶活性峰值出现早,酶活性增加量高.对酶的部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5.0,在55℃以下,pH 4.5~7.5范匍内酶活性较稳定.Ca2+、Mn2+、K+、Al3+对酶均有激活作用,Mg2+、Cu2+、Zn2+、Fe3+、Fe2+、Hg2+、Ba2+对酶有抑制作用.抑菌试验表明,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新世纪中国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育种新技术、茶树遗传资源收集与利用、茶树新品种选育及鉴定、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综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茶树育种与良种繁育的发展。同时讨论了中国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不同磷效率基因型油菜对低磷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高效油菜品种(中油821,Z821)和磷低效品系(W182)在低磷胁迫条件下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一致,Z821和W182对低磷响应差异主要表现在变化幅度上。Z821植株组织中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显示体内氧清除系统活性提高,有利于减少膜脂化程度,降低磷胁迫损伤,但SOD、POD、CAT、可溶性蛋白和光合指标(Pn、Tr和Gs)变化不显著,产量和其它农艺性状也无显著变化;相反,磷低效品系W182在低磷胁迫下测定的各指标均变化显著。此外,磷低效和磷高效油菜品种(系)的类胡萝卜素、脯氨酸含量、SOD活性、Tr、Gs等以及它们的耐低磷指数差(DTLP)较大,分别达到27.7%、69.4%、45.0%、27.0%和26.0%。表明DTLP可以作为磷高效基因型油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94.
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多数学者支持无融合生殖——假受精的单倍体诱导机制假说。通过研究异雄核受精对杂交诱导单倍体的影响,发现在单倍体诱导过程中发生了受精的延迟,而受精的延迟是引起较高异雄核受精率的原因,进而导致诱导率下降。不同诱导系诱导同一自交系产生的单倍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推测这种差异可能源自于与诱导系的部分杂交。通过这些与上述诱导机制不一致的结果,对杂交诱导单倍体机理进行了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995.
针对黑龙江省东部典型白浆土地区土壤物理性质和大豆生产环境特点,采用大区对比法开展不同栽培方式(大垄、小垄、平播和正常垄)对白浆土土壤物理性质和大豆生育指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影响较大,其中平播处理土壤容重增加幅度最大;土壤硬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不同处理对大豆生育性状影响程度不一...  相似文献   
996.
小麦籽粒成熟与萌发期间LOX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籽粒中脂肪氧化酶(LOX)同工酶的代谢过程,选用4个小麦品种(鲁麦22、中优9507、内乡188、蒿优9409)为材料,采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IEF)活性染色法检测和分析了小麦在籽粒成熟与种子萌发期间LOX同工酶酶谱的变化,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活性.结果表明,在籽粒成熟期间,中优9507、内乡188、蒿优9409含有5条不同的同工酶条带,鲁麦22含有8条不同的LOX同工酶条带;随籽粒成熟度的增加,酸性和中性部分的LOX同工酶的合成与含量逐渐减少,碱性部分的LOX同工酶的合成与含量缓慢增加,说明成熟末期小麦籽粒主要积累碱性LOX;4个品种的LOX活性随籽粒成熟均呈现先逐渐降低至最低点后轻微反弹的变化趋势.在种子萌发期间,4个小麦品种都含有7条LOX同工酶条带,除萌发第一天外,随种子萌发的进行,酸性部分的LOX同工酶合成与含量减少,碱性和中性部分的LOX同工酶合成与含量缓慢增加,说明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积累碱性LOX;4个品种的LOX活性均呈先保持一恒定高值后迅速下降至一恒定低值的变化趋势.无论是籽粒成熟期间还是种子萌发期间,影响小麦籽粒或种子中LOX酶活性大小的主要是酸性的LOX同工酶.  相似文献   
997.
 AGO蛋白是RNA诱导沉默复合体的核心元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别特异性地扩增OsAGO1a基因中第2外显子和第11~12外显子的片段,构建了两个干涉载体OsAGO1aI 1E和OsAGO1aI 2E。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品种日本晴,抑制OsAGO1a基因的表达,借此研究OsAGO1a的功能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抑制OsAGO1a的表达导致叶片的近轴面卷曲而对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8.
为明确小麦骨干亲本川麦44的遗传特性,利用小麦660K SNP芯片对川麦44及其衍生品种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川麦44在6个衍生品种中的遗传贡献率为23.77%~72.63%,平均为48.58%,衍生品种存在遗传偏亲现象。川麦44特异性标记在不同染色体和染色体组中分布不均匀,衍生品种中特异性标记数具有B染色体组A染色体组D染色体组的共同特征。在除1B和6A外的染色体上,共筛选出52个川麦44高遗传率片段,片段长度为0.10~76.20 Mb,其中5B上的片段数量最多,累计长度最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骨干亲本川麦44的重要基因组区段及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王艳婷  黄启玉  庞全  付军 《油气储运》2013,32(2):166-170
使用不同流变仪及不同测试系统,采用剪切速率阶跃上升的加载方式,对大庆-冀东混合原油进行触变性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Anton Paar流交仪的重复性好于HAAKE VT550旋转流变仪,使用Anton Paar流变仪测得的原油流变性数据较稳定,波动较小,但两种流变仪测得的胶凝原油的屈服值和平衡值的实验误差均小于23%;内外简直径比相近的不同测试系统测得的胶凝原油的屈服值和平衡值的实验误差均小于25%,但内外筒间隙越小的测试系统,蜡晶结构裂降越快,且得到的实验数据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00.
茶树接种VA菌根(丛枝菌根)的生理特性研究表明,茶树叶片接种VA菌根50d后,其叶绿素含量都高于未接种的。在光合有效辐射0~1200μmol/m2·s,接种VA菌根的茶树,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均有提高;而水分利用率前期快速增加,达到高峰然后下降;茶树叶片相对含水量先上升后下降,叶片的自然饱和亏逐渐降低。接种VA菌根后,随着侵染率的增加,茶树叶片的丙二醛含量越少,脯氨酸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VA菌根能够提高茶树保护酶的活性,在生长到90d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达到最高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再降低,但增加幅度均比较小;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一直高于未接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