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22篇
  免费   8700篇
  国内免费   14960篇
林业   10329篇
农学   8239篇
基础科学   7275篇
  16037篇
综合类   74319篇
农作物   10434篇
水产渔业   6021篇
畜牧兽医   24039篇
园艺   12050篇
植物保护   7539篇
  2024年   1378篇
  2023年   3296篇
  2022年   7351篇
  2021年   7143篇
  2020年   6566篇
  2019年   6597篇
  2018年   4860篇
  2017年   7294篇
  2016年   4760篇
  2015年   7509篇
  2014年   8015篇
  2013年   9322篇
  2012年   12918篇
  2011年   13336篇
  2010年   12890篇
  2009年   11351篇
  2008年   11265篇
  2007年   10282篇
  2006年   8289篇
  2005年   6471篇
  2004年   4220篇
  2003年   2617篇
  2002年   2555篇
  2001年   2455篇
  2000年   2197篇
  1999年   768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5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42篇
  195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套式PCR在支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它对猪、牛、禽以及实验动物等具有广泛的致病性,主要以侵害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为主,还能引起关节炎、乳腺炎以及眼部感染.由于它为难培养的微生物,因而限制了一般实验室对其深入的研究.目前,其检测方法主要有分离培养法、电镜法、血清学方法以及核酸探针法等[1],但都存在着种种不足.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在PCR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套式PCR方法(nested PCR,nPCR)来研究支原体.目前,应用套式PCR技术已在组织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污染、动物支原体病诊断和人类疾病与支原体感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为了发挥肉牛在北方冬季环境条件下其最佳生产潜力。[方法]设计了散栏保温牛舍和开放式散栏牛舍2种类型畜舍形式,分别在牛舍中心距离地面0.5m和1.5m处进行温度、湿度测定。[结果]舍内平均湿度为100%,最低温度为-0.6℃,育肥牛平均日增重达到0.83kg/头。[结论]散栏式牛舍冬季湿度大、温度低,牛只采食自由性较大,可改为采用颈杠式,固定床位,设有分隔栏方式,减少温湿度蒸发,同时可避免争食现象。  相似文献   
993.
在模拟遮荫条件下对扁穗牛鞭草的净光合速率、生长指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扁穗牛鞭草在自然光强1 200μmol/(m2.s)左右时达到饱和点,遮荫48%~79%的光强下很难达到光饱和状态;在中、低光强辐射时,遮荫16%~79%的净光合速率仅为全光下的33.8%~86.4%,高光强辐射下,不同遮荫度下的净光合速率为其全光照的35.0%~94.7%;不同光照强度或者同一光照强度的不同遮荫梯度下,扁穗牛鞭草净光合速率都表现出显著差异[F遮荫=44.09>F0.05(3.84),Pv<0.05;F光照=11.72>F0.05(4.46),Pv<0.05];遮荫改变了光照条件,影响光合产物的合成,进而抑制了扁穗牛鞭草的茎粗生长、植株萌发以及生物量的积累,对株高生长则表现为抑制和促进2个方面;不同遮荫梯度下扁穗牛鞭草产值下降幅度为35.0%~83.1%,年产出0.512 3万元/hm2为扁穗牛鞭草种植的临界值,林(竹)-扁穗牛鞭草模式的冠层遮荫度需等于或小于43%,才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4.
隐性白羽肉鸡(农大系)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鸡胚成纤维细胞系制备染色体和G显带技术,对隐性白羽肉鸡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组成为ZZ(公)和ZW(母)。根据着丝粒位置,1号,8号,Z和W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号和7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4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而3,5,6,9,10,11和12号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而另26对染色体为无法辨别的点状染色体。研究分析了前12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G带带型,并绘制了包含165条带(其中75条阳性带)的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99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青农灰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组织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各组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 500、3 000、6 000和12 000 IU/kg的维生素A。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维生素A能显著提高1~4、5~12周龄青农灰鹅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降低死淘率,但对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2)4周龄时,添加6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降低了血清尿酸含量(P<0.05),添加3 000和6 000 IU/kg维生素A极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但对血清总蛋白、血糖和尿素氮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12周龄时,添加6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降低血清血糖和尿酸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但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血清总蛋白、尿素氮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3)随着饲粮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及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作为衡量标准,1~4周龄青农灰鹅饲粮维生素A适宜添加水平为8 000 IU/kg,5~12周龄为9 000 IU/kg;以血清生化指标作为衡量标准,1~4、5~12周龄维生素A添加水平均以6 000 IU/kg为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尼卡巴嗪和氨丙啉单独及配合应用对鸡球虫病的疗效。方法将15日龄鸡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以鸡平均增重率、盲肠病变记分、粪便记分和抗球虫指数等指标为参数,综合评价尼卡巴嗪和氨丙啉单独及配合应用的抗球虫效果。结果尼卡巴嗪左旋咪唑 大蒜素 维生素K组抗球虫指数为189。氨丙啉 乙氧酰胺甲酯 乙胺嘧啶 磺胺喹啉组抗球虫指数为184.5,这两组药均具有良好的抗球虫效果。氨丙啉 乙氧酰胺苯甲酯组,氨丙啉 乙胺嘧啶组及氨丙啉药物对照组抗球虫指数分别为162.8,163.2,和160.5;尼卡巴嗪 乙氧酰胺苯甲酯组和单用尼卡巴嗪组抗球虫疗效较差,AC I分别为142.7和146.4。结论尼卡巴嗪配合左旋咪唑、大蒜和维生素K产生了增效作用;用氨丙啉配合乙氧酰胺苯甲酯、乙胺嘧啶和磺胺喹啉也可达到增效目的,经两药单用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997.
998.
本研究旨在获得抗狂犬病病毒M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M蛋白功能提供材料。本试验以狂犬病病毒BD06毒株为模板克隆M基因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酶切和测序鉴定,M蛋白基因序列已正确插入表达载体pET28a;以表达载体pET28a-M转化E.coli Rosetta株,并以0.5 mmol/L IPTG诱导,结果表达出27 ku左右的M蛋白;将诱导表达的蛋白质回收纯化,以纯化的M蛋白多次免疫兔子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抗体与病毒能够反应,运用制得的多克隆抗体定位了基质蛋白在感染狂犬病病毒的BHK-21细胞中的位置。结果表明成功制得了抗狂犬病病毒M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研究狂犬病病毒M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棕色脂肪组织通过大量表达解偶联蛋白-1(UCP-1)以加强线粒体呼吸作用的解偶联,使能量以热量形式散失,从而抵御肥胖和相关疾病.研究发现,PRDM16是调节棕色脂肪细胞形成的关键转录因子,是控制棕色和白色脂肪细胞特异基因表达程序的分子开关,其机制是C末端结合蛋白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性受体γ辅助激活子1 (PPARγ-coactivator-1α and β,PGC-1α/β) 竞争性结合PRDM16,分别形成PRDM16/CtBPs和PRDM16/PGC-1s转录复合物,前者可激活棕色脂肪特异基因的表达,后者则抑制白色脂肪特异基因的表达.论文通过对PRDM16的结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介绍,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棕色脂肪组织发育的调控系统,为肥胖和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温度对发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发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了不同恒温和变温对发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发草种子的千粒质量为0.274 g。较高温度有利于发草种子萌发,较低温度萌发速率较慢。25/15℃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最高可达98%,为发草种子最适宜萌发温度;10℃下发芽率最低,为61%。发草种子标准发芽试验初次和末次统计时间分别为第7 d和15 d;25℃条件下芽长最长为2.63 cm;25/15℃条件下根长最长,达到1.29 cm;30/5℃条件下的芽长、根长最短,分别为0.31 cm和0.2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