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06篇
  免费   9373篇
  国内免费   14735篇
林业   10190篇
农学   8314篇
基础科学   7292篇
  16066篇
综合类   74917篇
农作物   10482篇
水产渔业   5791篇
畜牧兽医   24159篇
园艺   12175篇
植物保护   7528篇
  2024年   1034篇
  2023年   3118篇
  2022年   7265篇
  2021年   7068篇
  2020年   6429篇
  2019年   6500篇
  2018年   4786篇
  2017年   7336篇
  2016年   4735篇
  2015年   7534篇
  2014年   7995篇
  2013年   9427篇
  2012年   13110篇
  2011年   13536篇
  2010年   13090篇
  2009年   11537篇
  2008年   11455篇
  2007年   10476篇
  2006年   8409篇
  2005年   6565篇
  2004年   4272篇
  2003年   2635篇
  2002年   2566篇
  2001年   2476篇
  2000年   2214篇
  1999年   77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5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42篇
  195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探究高寒草甸天然草地补播乡土物种对草地群落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异针茅(Stipa alien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溚草(Koeleria cristata)、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扁蓿豆(Melissitus rutenica)、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混播组合,于2017年在青海省贵南县天然草地上进行补播。试验采用方差比率法(Variance ratio,VR)、M.Godron贡献定率法(Contribution law)以及生物量稳定性分析方法,结果表明:5种组合补播后使得群落联结性降低、生物量稳定性增大,群落整体稳定性增强,正向着稳定方向发展;5种组合中,组合D (扁蓿豆+星星草+垂穗披碱草+异针茅+溚草)的生物量稳定性最大,是对草地恢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本试验筛选出了对草地生态修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为草地保护及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茶毫氨基酸组成及矿质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茶白毫的多少及隐显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明确茶毫中的化学组成,以富含茶毫的碧螺春、滇红、白毫银针及白牡丹4个茶样为研究对象,将茶毫与茶身进行分离,利用碳氮元素分析仪对其总碳、总氮及碳氮比进行分析,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组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用来测定其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茶毫中的C、N含量分别为2.96%~4.74%和42.87%~45.58%,其中N含量显著低于茶身(P0.01),C含量差异不显著,C/N茶毫显著高于茶身;茶毫中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0.78%~12.46%和20.78~34.65 mg·g~(-1),其中水解氨基酸主要组分及总量均显著低于茶身(P0.01),游离氨基酸总量低于茶身(P0.05),而茶氨酸、天冬酰胺、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游离氨基酸组分差异不显著,茶毫中茶氨酸所占游离氨基酸的比例显著高于茶身(P0.05);茶毫中的矿质元素普遍低于茶身,其中P、S含量极显著低于茶身(P0.01),其他元素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茶毫中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并不比茶身高,但品质成分组成比例的差异赋予了富含茶毫茶叶特有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3.
以大豆为原料,通过感官评定对胶体磨技术自制的全豆豆浆和一般机械磨加工的传统豆浆中的永和豆浆和普通豆浆的感官品质进行了比较,通过营养成分检测对全豆豆浆和永和豆浆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同时将检测的全豆豆浆营养成分与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普通豆浆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豆豆浆口感浓厚,细腻爽滑,豆香味浓郁,无豆腥味,感官评价总得分高于传统豆浆中的永和豆浆和普通豆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豆豆浆中蛋白质、脂肪、总膳食纤维、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脂及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永和豆浆,更高于普通豆浆。全豆豆浆的普及不仅可以提高豆浆的营养价值,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4.
25.
以猪脂肪、氢氧化钠、氯化钙为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索脂肪酸钙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过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L_(16)4~5)对脂肪酸钙的加工工艺系数进行反复筛选,探索脂肪酸钙的最佳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脂肪酸钙的最佳加工工艺参数为氢氧化钠用量占脂肪重的27%、氯化钙用量占脂肪重的25%、皂化反应时间为5h、复分解温度为90℃、用水量为脂肪的4倍。  相似文献   
26.
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涉及主体更多元、方式更多样。当前社会救助面临相关部门和组织多、信息复杂、经办分散、分类精准施救难度大等问题。基于我国社会救助模式的合理价值选择,提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分析社会救助在管理服务上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从组织协调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基层经办机构、社会参与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构建多层次管理服务体系的思路。力求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能,促进互助共济社会救助共同体的形成,提升公众满意度,夯实我国民生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27.
不同杀青方式龙井茶自动化连续生产线加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剖析了不同杀青方式龙井茶自动化连续生产线的设备配置和工艺流程,对生产线的龙井茶品质进行感官评价,为龙井茶生产线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
Excessive use of nitrogen(N) fertilizers in agricultural systems increases the cost of production and risk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refore, determination of optimum N requirements for plant growth is necessary. Previous studies mostly established critical N dilution curves based on aboveground dry matter(DM) or leaf dry matter(LDM) and stem dry matter(SDM), to diagnose the N nutrition status of the whole plant. As these methods are time consuming, we investigated the more rapidly determined leaf area index(LAI)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critical nitrogen(N_c) dilution curve, and the curve was used to diagnose plant N status for winter wheat in Guanzhong Plain in Northwest China.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four N fertilization levels(0, 105, 210 and 315 kg ha-1) applied to six wheat cultivars in the 2013–2014 and 2014–2015 growing seasons. LAI, DM, plant N concentration(PNC) and grain yield were determined. Data points from four cultivars were used for establishing the N_c curve and data points from the remaining two cultivars were used for validating the curve. The N_c dilution curve was validated for N-limiting and non-N-limiting growth conditions and there wa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estimated and observed values. The N nutrition index(NNI) ranged from 0.41 to 1.25 and the accumulated plant N deficit(N_(and)) ranged from 60.38 to –17.92 kg ha~(-1)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The relative grain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NNI and was adequately described with a parabolic function. The N_c curve based on LAI can be adopted as an alternative and more rapid approach to diagnose plant N status to support N fertilization decisions during the vegetative growth of winter wheat in Guanzhong Plain in Northwest China.  相似文献   
29.
以菠萝蜜种子淀粉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以包埋产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微胶囊的包埋条件进行优化探讨。结果表明:5个单因素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壁芯材比例、包埋温度和包埋时间。响应面优化得到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材比例为7.5∶1;包埋时间72 min;包埋温度54℃,此条件下的包埋产率为(95.46±0.2)%,包埋率为(76.35±0.6)%,载油量为(27.73±0.3)%。试验证明,此条件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此工艺条件可为菠萝蜜种子淀粉包埋香草兰精油微胶囊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高产品种上农粳2号和镇稻18为材料,采用常规毯苗机械栽插,分别设置20 d、24 d、28 d、32 d等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秧龄天数增加,参试品种的绿叶数、茎基宽和根系盘结力均逐渐升高;与20 d、24 d和28 d秧龄的处理相比,32 d秧龄处理的成熟期提前4~5 d,茎蘖高峰期提早15 d左右,结实率显著升高;与24 d秧龄处理相比,上农粳2号和镇稻18在32 d秧龄处理下的产量分别提高10.26%和20.82%。在秧苗强化化控和苗床管理的条件下,安徽沿江地区常规毯苗机插的栽插秧龄可延长至32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