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4篇
  3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和肉桂醛(CA)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10组,每组4头。对照(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补饲不同水平的RPMet和CA,其中RPMet设3个水平,分别为20(L)、25(M)、30(H)g/(d·头);CA设3个水平,分别为15(L)、18(M)、21(H)g/(d·头),共组成9个不同水平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CA添加水平)。预试期15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1)除LH组外,各试验组产奶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5或P0.01),以HL组最高。2)各试验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高于C组,均以HL组最高,与C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均低于C组,以HL组最低,与C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3)除LH组外,各试验组氮表观消化率和氮泌乳转化效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5或P0.01),以HL组最高;LL、ML、HL、LM、MM、HM、LH、MH、HH组总氮排泄量比C组分别降低了17.45%(P0.01)、18.79%(P0.01)、20.80%(P0.01)、10.41%(P0.01)、12.49%(P0.01)、15.22%(P0.01)、3.37%(P0.05)、5.12%(P0.05)、7.43%(P0.05),以HL组最低。结果提示,在泌乳奶牛饲粮中联合添加RPMet和CA可以提高奶牛产奶性能、降低奶牛氮排泄量;综合考虑上述指标,最佳组合为RPMet 30g/(d·头)、CA 15g/(d·头)。  相似文献   
62.
川腾5号辣椒品种是以自交系2002—57—8—1—2作母本、自交系2003—10—18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极早熟,首花节位7~11节,从定植到始收青椒平均为60d,比对照湘研11号早1d;株型较紧凑,株高47.5cm,株幅55.6cin×55.6em;果实粗牛角形,长10.8cm,粗4.6cm,果肉厚0.31cm,单果质量48.7g;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外观商品性优;肉质脆嫩,微辣;适鲜食;一般每667m2。产量2500kg以上;耐寒、耐旱性强;中抗疫病和病毒病,抗烟青虫、中抗蚜虫。适合四川和全国早熟早春保护地和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63.
辣椒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引进50%醚菌酯干悬浮剂、25%乙嘧酚悬浮剂和世高3种新型药剂,对辣椒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几种药剂对防治辣椒白粉病都有明显效果,但以乙嘧酚500倍液和600倍液田间防效的持效性最长,药后10天防效还在80%以上,其他几种药剂和剂量的田间防效为70.77%~77.57%。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从辣椒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方面表述了辣椒多样性,并指出该多样性在辣椒育 种和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盾叶薯蓣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试管培养的盾叶薯蓣为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外植体种类、光暗培养条件、激素配比等因子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盾叶薯蓣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较大差异;同一基因型,4种外植体(微块茎、幼芽、叶片、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所不同,胚和微块茎易诱导出愈伤,幼芽居中,而叶片较难,光暗培养条件下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差异,暗培养对叶片愈伤诱导有利,而光培养有利于微块茎愈伤组织的形成;2,4-D可以诱导微块茎、幼芽、胚形成愈伤,但6-BA和2,4-D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需要添加NAA和6-BA。  相似文献   
66.
67.
龙须草成熟胚囊结构和类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 观察了龙须草成熟胚囊的结构和类型。结果表明龙须 草的成熟胚囊通常是由靠近珠孔端的1个4核胚囊分化而来;发育类型为体细胞无孢子生殖的大黍型;成熟胚囊由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和含1个极核的中央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68.
龙须草—一种新的C4植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龙须草的光合特性及叶片解剖结构。龙须草光合速率日均值(CO2)为37.18mg·dm-2·h-1,最高值(CO2)达59.90mg·dm-2·h-1。6月中旬至8月中旬光合速率最高,9月以后明显减弱;光合速率日变化为一不明显的双峰曲线,CO2补偿点低,其值(CO2)为1.2~4.2μl·L-1空气,光呼吸(CO2)强度只有0~1.81mg·dm-2·h-1,叶绿素a/b值为3.69±0.50。龙须草叶片宽0.34~0.40cm,叶脉密集,大小维管束总数63±9个,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多而大,呈弧状离心排列。结果证明龙须草是典型的C4植物。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两系杂交稻稻曲病抗性遗传特征。[方法]该研究选用中感稻曲病两系不育系33s和30个感病恢复系及23个抗病恢复系配组,分别鉴定了杂交组合和对应亲本的抗性水平。[结果]30个感病恢复系所配组合均感病:23个抗病恢复系所配组合抗性遗传有显性、不完全显性和隐性。其中显性和不完全显性遗传占8730%。杂种F1稻曲病病穗率、病情指数、平均每穗病粒数和单穗最高病粒数与恢复系对应指标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两系杂交水稻抗性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将生长到第十天的苎麻幼苗,自根毛区至子叶节作连续横切面镜检,观察苎麻根一茎过渡区初生维管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中柱鞘以内,成熟区为二原型初生木质部,呈直线排列;在下胚轴中、下部,后生木质部侧向发展,韧皮部左右延伸;在下胚轴中、上部,髓部开始出现,初生木质部分化顺序为内始式;近子叶节横切面,髓扩展为圆形,分立维管束出现,已转变为典型茎的初生结构。这个转变过程与传统的先分割,后扭转、再靠合直至达到180°的模式图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