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58篇 |
免费 | 204篇 |
国内免费 | 52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90篇 |
农学 | 585篇 |
基础科学 | 402篇 |
657篇 | |
综合类 | 1223篇 |
农作物 | 286篇 |
水产渔业 | 152篇 |
畜牧兽医 | 482篇 |
园艺 | 80篇 |
植物保护 | 3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178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96篇 |
2019年 | 171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172篇 |
2016年 | 141篇 |
2015年 | 170篇 |
2014年 | 168篇 |
2013年 | 196篇 |
2012年 | 250篇 |
2011年 | 266篇 |
2010年 | 218篇 |
2009年 | 195篇 |
2008年 | 231篇 |
2007年 | 194篇 |
2006年 | 169篇 |
2005年 | 156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04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110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定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新方法。为了客观反映鹤壁市市域资源消耗与供给状况,本研究引入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鹤壁市近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期间鹤壁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由2000年的1.373 7 hm2/人增长到2010年的4.342 0hm2/人,年均增幅21.6%。化石能源用地是鹤壁市人均生态足迹增大的主要原因。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0.299 0 hm2/人降至0.280 5 hm2/人,降幅6.2%。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之比由2000年的4.59:1增至2010年的15.48:1。鹤壁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加剧趋势,其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62.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T.durum×H.villosa)F1的自交和自由授粉后代中,获得了兼具硬粒小麦穗形和簇毛麦护颖颖脊刚毛、叶片和叶鞘边缘茸毛和对白粉病免疫等双亲性状的结实性正常的植株。经细胞学鉴定,其2n=42,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I(MI)有20.5个二价体,1个左右单价体,在80%左右的花粉母细胞中有21个二价体,对其自交后代连续3年、5个世代的鉴定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已基本稳定。用染色体 N——分带技术进行带型分析的结果证明,它是一个包含有硬粒小麦 A、B 染色体组和簇毛麦 V 染色体组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AABBVV.该双二倍体株高100—110厘米,穗长9—12厘米,每穗有20—24个小穗,每穗30粒左右,千粒重25—35克,籽粒蛋白质含量20%左右,对白粉病免疫,抗锈病,感染赤霉病。将它与普通小麦(T.aestivum)杂交,F1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在 MI 有14个左右二价体和14个左右单价体,自交结实率仅3%左右。但用普通小麦回交,结实率可逐代提高。在回交后代群体中,已分离出对白粉病免疫的植株,是一个可望在小麦育种计划中利用的新中间型材料。 相似文献
63.
64.
对舟山岛21个松材线虫病入侵前的马尾松林、黑松林进行典型样地调查,根据更新层树种的重要值采用模糊聚类结果划分为7种演替类群,与17年后对不同演替类群具代表性样地的复查结果比较分析,并综合群落的组成结构、动态特征、树种生态生物学特性、更新树种植株结构以及立地条件、海拔等因子,确定舟山岛松林近阶段的演替结果分别为白栎、枫香占优势的落叶阔叶林,枫香、白栎、苦槠或石栎、四川山矾、栓皮栎占优势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黄檀、山合欢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枫香或朴树占优势的落叶阔叶林(疏林),白栎占优势的萌生灌丛和柃木占优势的常绿灌丛。研究结果说明松材线虫病发生迹地的植物群落自然演替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确定性。可针对松材线虫病为害后林分不同的演替趋势、立地条件和培育目的,应用本文的预测和林相修复技术及早采取封育、人工造林等措施恢复植被;同时,依据本文总结的演替规律,通过前期的调查和分类,可以较快推测和诊断出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及早在松材线虫病大面积发生后,根据不同的演替方向进行人工干预和规划。 相似文献
65.
以内含物不同的白木香样品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微观构造和离析组织结构,研究了白木香抽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探讨了其结香机理。结果表明:白木香的树脂分布在木射线薄壁细胞及内含韧皮部,在内含韧皮部中伴胞为合成树脂的主要细胞,筛管等为辅助细胞;白木香结香是由于木射线、伴胞等薄壁细胞受到胁迫的生理机能作用所形成,与木材心材的形成机制相同;抽出物与木质素含量变化均为白木香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现象,灰分含量与抽出物含量呈负相关,间接说明白木香结香与木质部中的水分含量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6.
Chunhui Wu Yang Qiu Yundan Duan Yangdong Guo Haiping Wang Xiaohui Zhang Jiangping Song Xixiang Li 《Plant Breeding》2020,139(3):660-671
High-density marker-based QTL mapping can serve a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identify novel genomic information to facilitate crop improvement. In this study, we genotyped an F2 population (KB12-1 × PP12-1) using a RAD-seq approach and constructed a high-density linkage map for radish. After a series of filtering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17,124 SNPs and 3,336 indels with aa × bb genotyping were retained to obtain bin markers. Then, a linkage map comprising a total of 1,221 bin markers in nine linkage groups spanning 1,467.3 cM with an average marker interval of 1.2 cM was constructed. We evaluated the resistance of the F2 mapping population to black rot using F3 progeny, and two major QTLs related to black rot resistance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is map. Among these QTLs, qBRR2 on Chr.2 explained 26.97%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with a LOD score of 11.93, and qBRR7 on Chr.7 accounted for 27.06%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with a LOD score of 11.83. The additive effect of qBRR2 was positive (14.97); however, qBRR7 had the opposite effect (−11.99). The high-density linkage map and the major QTLs qBRR2 and qBRR7 provide new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discovery and utilization in genetic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